早起1小時,真的有一種偷來時間的感覺。
怎么過一生,就怎么過早晨。
看完《起床后的黃金1小時》,對早起這件事有了更多感觸。網上對這本書的評價褒貶不一,有人認為通篇都在說一個事情,有人覺得很有意義。我看完后,覺得書中的關鍵詞是:分類、播種、計劃。
我們每天都要面對工作、學習、生活的很多事情,尤其是在這個網絡發達的年代,人們很容易信息超載,不知不覺浪費了很多時間。應對方法是利用”四象限“給這些事情分類:緊急重要、不緊急重要、緊急不重要、不緊急不重要,還可以記錄下每個時間段自己在做的事情(這是看《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學到的),這樣很容易發現那些時間的花費是沒必要的,從而提高自己的做事效率,以及更專注地對待重要的事情。
不緊急但重要的事情便可以稱作“播種”,雖然短期不一定能看到效果,卻可以讓我真正地提高和精進自我。比如看書、學英語、對自己工作有利的積累等等,每個人不同,因為人各有志;每個人生階段不同,像結婚、生子、升職等等都可以影響我們當下要“播種”的東西。
如何使小種子成長為參天大樹,就要提到計劃了,在早上的黃金1小時,我們便可以花半小時時間做好一天的計劃并給他們按重要性排序,每一周可以回顧,每一月可以盤點,每一季度可以用思維導圖宏觀來看這些事情。早起也好,播種也好,它們畢竟是手段而不是目的,我們要時刻清楚對于自己而言,最重要的那些事情是什么,未來想達成的目標是什么,然后分解計劃,一步步去實現它。
早起,其實是在增強對自己人生的掌控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