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說,讀阿朱的文章和書,很少有過時或趕流行一說,不是書中觀點有多少前沿、洞察、模型體系、理論,而是每次看他的書,都能很容易把人引入思考,所以我每次沒有創新思路時或者心煩意亂的時候,總是拿起他的書翻一翻,每次都能啟動我的思考鑰匙。
也許這本書的價值亦是如此。
我一路走來,做企業軟件十七載,官辦國企、創業私企、專業性極強的中型軟件民企,全都經歷;職位,從首席架構師、技術總監、CTO一路上升成為老板的左膀右臂;管理,從5人、30人、100人直到500人;專業能力,從技術平臺架構、項目管理、流程咨詢、企業戰略也一路攀升。曾經我一直沒想通怎樣突破1億元企業軟件銷售額極限,然后我終于親自經歷了,得到了渠道建設的真髓。但是我繼續往前,我看過了50億企業軟件商業模式(行業解決方案+行業業務核心硬件+大規模專業軟件外包),我卻仍然想不通一家公司如何突破百億企業軟件銷售額極限。是我們不聰明?是我們不努力?都不是。
發現下屬核心骨干,被互聯網風投吸引著離職創業,被互聯網風投的公司挖角直接薪資Double、人人有期權;發現被互聯網風投驅動的公司,直接切入行業業務隨中國經濟發展紅利飛揚,幾年間就達到了銷售流水超過百億,市值(期權)估值高的讓人眼紅。我深深驚訝于:風投資本驅動、直接切入行業業務分享中國經濟紅利、高薪+期權人才這三大要素的威力。
與其站在水邊沉思、學游泳,還不如直接跳入水中。于是,我有目的性的加入京東這個重資產、長產業鏈、嚴重依賴線下、IT系統大多為內部員工使用的中國最大的B2C自營電子商務公司。
我說過,我仍然會回來,但是我一定會攜帶上互聯網基因回來,我仍然會回到企業服務行業,靠風投資本驅動、技術驅動、服務+IT、直接切入行業業務來分享中國經濟消費升級+企業轉型紅利、高薪+期權吸引高門檻人才,革命中國企業服務行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