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論個人修養的養成,與性格無關,與智力無關,學校教育和家庭教育,后者占了很大的比重。
? ? ? ? 我認識一個男孩子,從小家庭貧困,父母外出打工常年不在家,他跟著外公外婆在一個閉塞的小山村里長大。盡管日子清貧,老人對他也是盡心盡力,關愛備至。小山村教育水平落后,再加上家里拿不出錢供他上學,他僅僅讀了小學。讀初中的時候他被父母接到了身邊一起生活。進學校的時候,老師發現他沒有一個正式的名字,他自己的所謂的名字只不過是老人給他起的一個頗具農村特色的昵稱。于是老師給他起了一個新的名字。自身勤奮好學,可惜基礎太差,跟不上城里孩子的學習進度。即便如此,他還是憑靠自己的努力讀完了高中,最終在親戚的幫助下找到了一份不錯的工作。到這,大家會認為故事結束了吧。然而并沒有,我們的故事才剛剛開始。
? ? ? ?我腦海里有印象的和他見的第一面是在我們倆參加別人的婚禮典禮時遇見的,那時候他已參加工作。人群里的他除了個子突出以外,其他的一概被淹沒在蕓蕓眾生里。既沒有和同族兄弟侃侃而談,也沒有和自家親戚坐在一起拉家常。隔得遠遠的我就感受到了他身上的‘不合群’,并不是大家有意遠離,而是他自己不愿意接觸或者準確的說是躲避人群。一個有點靦腆又內向的大男孩。
? ? ? ? 后來一次偶然的機會我們再次相遇,雖然雙方都不熟悉,但是名義上是本族親戚,屬于自家人。自然熟絡了起來。聊了聊工作以及生活上的瑣碎事情,我發現眼前這個大男孩并不是我之前認為的靦腆的,不善交談的人,相反,他有自己的主見,談吐中充滿了對知識分子的尊敬和敬仰。臨別時交換了QQ號。
? ? ? ?我加了他的QQ,他隔三差五就會發一條朋友圈,內容大抵都是名家名言,或是詩情畫意,原創的很少,是文學界的搬運工。有一次,我在他的朋友圈內容下面評價了一句,贊賞他的文藝氣息。然后再也沒看到他發朋友圈,抱著懷疑的態度我看了他空間的設置,果不其然,他加上了設備鎖。此時此刻,我恍然大悟地明白,他的朋友圈對他而言是一個人的精神世界,一片圣潔之地,怎能容忍別人踏入。
? ? ? ?家境條件摧毀了他的自尊,使他在人群里抬不起頭,唯唯諾諾。閉塞落后的童年生活經歷,同樣阻礙了他與別人正常交往的能力。他把自己包裹在一個硬殼子里,‘自視清高’。他把對知識的崇拜復制到自己幻想的精神世界里,‘自以為是’。種種類類壓制著他,困惑著他。根本就在于他從小沒有接受良好的家庭教育,貧困帶來的自卑從父一輩傳到了他這一代。缺乏父母的愛與關懷,也使得他失去了寶貴的愛別人的能力,這種愛是一種發自肺腑真心的愛。
? ? ? ?身別像這樣的例子很多。覺醒的人很少。一直到今天,仍有人對家庭教育抱有無可厚非的態度,無視孩子成長環境,忽視對孩子的教育,甚至暴力對待孩子。這些都是多么令人心痛的客觀事實的存在。那些本應成長為健全的社會人,由于父母的疏忽,只能活在陰暗的,孤獨的,自己的世界里。成年后的他們未能走出這個怪圈的時候,又將這種特質‘遺傳’給下一代,這是多么可怕的事情!
? ? ? ?注重家庭教育勢必會成為社會良性發展的趨勢。尤其是孩子幼年階段的成長,他的依賴感與信任感會伴隨他一生。做一位合格的父親,做一位合格的母親,就不要缺席孩子的成長。縱然生存不易,生活艱難,孩子是墜落人間的天使,給予他全部的愛,責無旁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