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節課沒上、資料也還沒看,先結合自己的思考發散,再與之后閱讀后的體會對比。
2017年,我比過往這些年更多的意識到了家庭的重要性。往年最多的時候加起來在媽媽家不會超過15天,今年前前后后加起來,接近兩個月了。陪伴父母,是我對齊家的第一重思考。
從前我對弟弟有很多不放心,今年開始放了較少的精力在他身上。自己遇見了事情也詢問他的意見,發現了他的智慧。尊重同胞,是我對齊家的第二重思考。
這些年不停轉換城市,不斷地認識新人,忽略了與老朋友的溝通,潛意識有一種壓力推著自己去認識新的、更好的人,今年開始收回,拿了更多的時間與更老的朋友溝通、近距離互動,同時用更開放的心態與認識很久但從前不太看得上的人交流、發現優點,緊密了關系。這是我對齊家的第三重思考。
昨天跟朋友聊天,我說“現在的自己想結婚、生孩子,把孩子養大、幫老公處理好家庭瑣碎、照應雙方父母,幫助他更放松地做事業,同時我做自己喜歡的事情,比如寫作、比如創建一個品牌。其他很多事業和事情,我現在覺得毫無意義。”說完愕然,因為是與從前完全不同的家庭觀。這是我對齊家的第四重思考。
開始更進一步地明確自己在整個家族中的位置,做一些事情緊密父母雙方的親人,盡可能幫助和啟發更多的家族成員,從小家走出去,往宗族上看,往上看,然后往下看,梳理和統籌家族系統排列與關系。這是我對齊家的第五重思考。
修身、養性、齊家、治國、平天下,皆為格致一種,或稱為管理。將自己梳理清楚,外在、內在,然后家庭、事業、組織,不斷發散。
閱讀之后,再看有什么新觀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