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事老方辭職后開了一個茶葉店,我們都好奇,開茶葉店到底能賺多少錢,能讓他放棄干了近二十年,且旱澇保收的工作?
周末,我們幾個脾氣相投的同事,一起去老方店里聚會。他的店分上下兩層,一樓賣茶,二樓喝茶。
我們參觀完一樓,老方邀請我們去二樓喝茶。他的茶葉店確實不錯,雅致清靜,各種茶葉一應俱全。空氣中有一股茶的清香。
但是自從我們進去,店里并沒有幾個顧客,我們邊喝茶邊和他聊天,問他生意賺錢嗎?
喝著上好的普洱茶,入口好柔,暖心暖胃。老方呵呵笑著打開了話匣子:
他喜歡喝茶,喜歡這個氛圍。現在各行各業的利潤太透明了,茶葉店沒有那么高的利潤,但收入肯定比上班多。
其實不是什么人都可以開茶葉店的,里面的門道不少。銷售渠道,茶葉來源,品質如何保證,客源從何而來,每一項都要親力親為,不像表面看得那么悠閑,更重要的是有一些竅門。
茶葉是一種非常快的消耗品,普通人一年下來也得喝個七八斤,如果一斤茶葉200元,一年下來就得幾千塊錢。大多數人都不了解茶葉這一行業,平時只會簡單地喝喝茶。所以茶葉的受眾更廣,他才選擇做這個生意。
關于茶葉方面的知識和茶葉行業的“生意經”。他也從最初的只是愛喝茶,通過學習慢慢變成了這一行的老手。
茶葉店生意外表看似不好,幾乎都看不到什么人光顧。但他當初投資開店的30多萬資金,不到兩年時間就回本了,還略有盈余。
人常說,外行看熱鬧,內行看門道。
開一家茶葉店需要多少成本?我們以一個中等店鋪為例。
1、門店裝修不需要太過于奢華,所以在裝修預算方面不用太多。但裝修風格要突出茶文化。
茶桌、展示柜、博古架,以及一些裝飾、廣告、招牌等基本的東西,總費用大概1萬元。
2、轉讓費、房租、水電費。
不同城市的經濟消費水平不同,城市的物價也不同,老方的這些成本算下來有十幾萬。
3、人工成本。
前期建議先不要花錢請員工,先自己干,等店鋪穩定了,再添加人手。
4、鋪貨。
現在茶商、茶廠很多,不同渠道拿貨,價格有高有低。常見的有三個渠道,茶葉批發市場、網上交易平臺、到茶葉原產地找茶農進貨。
茶葉進貨需要參考當地人的消費水平,高、中、低,三檔茶葉都適量進一些,總成本十五萬左右。這樣算下來,前期投入三十萬左右就行。
茶葉店是如何盈利的?
真相一:茶葉本身的成本很低,但加上精美的包裝后,價格就上去了,所以利潤很高。
一般的散裝茶葉,一斤差不多在二百到四百元之間。如果去產地直接進貨,生茶葉便宜,三斤多的生茶能炒成一斤干茶,生茶三斤100元,加工費50元,一斤茶的總成本150元左右。這是大概情況,當然品質好的茶,價位高,相應利潤也就高一些。
既然茶葉成本低,為什么有的茶葉能賣到幾千元一斤呢?真正賺錢的并非茶葉本身,主要靠茶葉的外包裝和品牌。
茶店里各種盒子罐子,高中低檔都有,還有包裝機。將茶葉裝上,茶的身價立刻翻幾倍。
很多買茶的人不懂,只要包裝看上去上檔次,就認為是好茶,所以這就有了很大的利潤空間。
真相二:開茶葉店要經營好人脈。
有了人脈,才能拓寬銷售渠道。老方的茶葉主要靠送貨給酒店和一些單位。
一般公司都會買一些高檔茶葉,專門用來招待客戶,這是很大的一個群體。如果有多個優質大客戶,一年幾十萬的收入是輕而易舉的。
真相三:一般茶葉店都有喝茶室和麻將臺。一些大老板喜歡約人去喝茶、打麻將。喝完茶、打完麻、談完事,將老板就會買些好茶葉送朋友,這些茶葉往往不便宜。
茶店老板提供地方,讓他們敘茶聊生意,結識更多的資源,順便給自己也帶來了收益。
這樣做,茶店老板自己也拓展了人脈,對接到了公司或者企業,過年過節,企業發福利,團購茶葉,也是一筆不小的收入。
真相四:開發“新品”。
茶店老板會在情人節、三八婦女節、春節等時間節點上適時推出針對女性群體推出新品。
比如,藏紅花茶、檸檬茶、姜茶、瘦身茶等,都深受女士們的喜愛。女性天性愛美,熱衷于瘦身,這樣會吸引很多女性顧客。
還有小罐茶,精致小巧,便于攜帶,也抓住了顧客的心。
真相五:從茶葉延伸到茶具的銷售。
喜歡喝茶的人往往喜歡精美的茶具。茶盤茶托、茶杯、茶壺,一套下來少則幾百元,多則上萬。這些算下來,又是一筆收入。所以顧客買完茶葉后,老板喜歡推銷茶具。
真相六:網絡銷售。
現在的茶葉店除了門店,也開有網店,通過網絡來銷售茶葉,在網絡上銷售的茶葉,一般都是中低檔茶,價格便宜,雖然利潤低,但只要量上去了,照樣賺錢。
真相七:門店零售。
這是茶葉店最傳統的銷售方式。平時沒什么客人,但到重要節假日的時候,很多人走親訪友,習慣送煙酒茶。這個時候茶葉店里的生意就會很好。這時候,幾天的收入都能頂過平時一個月的收入。
真相八:囤茶。
茶葉實質上就是一種農產品,品質差距不大,但有些茶,比如,普洱茶越陳越貴,當年二百元進的新茶,放幾年就能賣一千元。所以茶店老板也會適當存一些,陳年普洱一定比新茶貴,也能賺取一些收入。
聽君一席話,勝讀十年書!聽了老方的話,才明白,茶葉店看似沒什么生意,只是表面現象,隔行如隔山。外行不知道,他們卻有賺錢的門道。
所以,多看,多學,多研究,就會發現各行有各行獨特的賺錢方式。即使我們不做這樣的生意,也會長長見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