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人都會說話,此話不假,但把話說好,通過說話,讓本來已經很討人喜歡的你,在未來變得更討人喜歡,其實很多人都做不到,包括我在內。有人說,人的一生只要把兩件事做好了,那么就算成功,一件事是做的事情讓人感動,另一件事情則是說的話讓人舒服,足以看出,把話說好,是多么的重要。
看到《蔡康永的說話之道》這本書時,第一反應是原來說話也需要學習,也需要刻意練習,確實,讀后頗有醍醐味。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把說話練好,是最劃算的事
有人天天上健身房,練出漂亮肌肉,可惜課堂報告或公司開會,未必能讓你脫衣展示成果;有人唱歌非常好聽,可惜想向男友道歉,或想提醒老板加薪時,用唱的會顯得你很古怪,說不定加薪不成,反遭遣散。
這個時候,就凸顯出“會說話”的重要性了,所有這些事情:報告、開會、道歉、要求加薪、演講、傾聽訴苦等等都可以通過語言來解決。康永老師告訴我們,通過把說話練好,可以讓本來已經很討人喜歡的你,在未來變得更討人喜歡。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蔡康永的說話之道:懂得把別人放在心上
全書40篇精彩短文向我們講述了不少“說話之術”,但,為什么康永老師沒有把這本書起名成說話之術呢?其實作者是想通過這一個個事例告訴我們,說話之術的核心是說話之道,而怎樣把話說的漂亮的核心之道則是站在別人的角度去說話,搞清楚自己在想什么、別人在想什么,以及,最重要的,通過說話得到對人對己的了解。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萬能的說話之術有哪些呢?
1、不要說出“我”字
當你自己想要被別人喜歡的時候,你只需要把別人放在你自己的位置上來想問題,成為一個被別人喜歡的人,最高原則非常簡單,盡量別讓自己說出“我”字。可能你感覺這個方法聽起來很容易,其實不簡單,不信你可以試試看,跟朋友聊天十分鐘,不要說出“我”字。如果你實在憋不住怎么辦呢?康永老師告訴我們,當你每次想說“我”字時,都改成“你”字或“他”字。
當你做到了這一點,你會發現這十分鐘里面,本來不斷說著“我昨天……”“我覺得…”“我買了……”這些句子的自己,忽然變成個不斷把話題丟給對方、讓對方暢所欲言的、超級上道的人。這個時候,你已經得到了朋友的好感,因為朋友感受了你對他(她)的重視。
也許你會說,你又不是在陪酒,又不是在牛郎店上班,為什么要讓對方暢所欲言,而不是讓自己暢所欲言?答案很簡單,你的朋友們,也不是在陪酒、做牛郎啊,他們憑什么要永遠讓你暢所欲言?
2、如果你問的問題很尖銳,可以倒推回去兩三步
人生難免出現尖銳的問題。逃得過就逃,這是我們的天性,但逃不過的話,就只能處理了,如果你問的問題很尖銳,怎么辦呢?康永老師告訴我們,可以試著把心里假設的事,倒推回去兩三步來問。
比方說,假設對方在吸毒,倒推回去兩三步:吸毒是因為不快樂嗎?不快樂是因為離婚嗎?如果是這樣倒推的,那可以先問對方:“離婚以后,是不是過得很痛苦?”這個問題聽起來就很柔和,是朋友會問的問題,比較不像“你是在吸毒嗎?”這種問題,太像審判者或警察問的問題,指責意味太強了。
另外,在公事上,必須問出尖銳的問題時,建議拿“抽象的第三方”來當替死鬼。
比方說,老板做出了很蠢的決定,你想提醒老板這個決定很蠢,你就可以把你要問的問題,推給老板“比較沒輒”的第三方勢力。例如“老板,全省的經銷商他們叫我來請問您,如果您海報印這么大,他們要貼在哪里?”這類的問法。
3、問的問題越具體,回答的人越省力
問的問題越具體,回答的人越省力。回答的人越省力,他就越有力氣和你聊下去。
“你喜歡去什么樣的國家旅行?”比不上“你旅行時有被騙過錢嗎?”
“你喜歡什么樣的男生?”比不上“你喜歡王力宏那樣的男人嗎?”
康永老師告訴我們,如果你想一開始制造出雙方都很想講話的氣氛,想讓對方有“怎么跟你有說不完的話,”“和你談天好輕松”這種感受,那么你需要在問題的形式上下功夫,比如,可以是先問兩三個像是非題或選擇題的具體問題,把對方有興趣聊的范圍給摸索出來,再用申論題往下問。因為人都想找到知已,人都想被了解,每次愉快的談天,都像靈魂被按摩過一樣,會讓人以為“終于遇到知己”了。
最后,強烈推薦大家讀一讀《蔡康永的說話之道》一書,相信它會教會你如何做更好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