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一年一度的高考終于落下了帷幕。
每年高考,總有一些丟準考證的、趕不上考試的、中途退出的……
而今年,有一則特殊的新聞進入了公眾的視野:
據了解,今年高考期間,經有關部門批準,山西臨汾紅絲帶學校高中班的16名畢業生,在本校單獨進行高考。
據悉,該校是我國目前唯一一所艾滋病患兒學校,對于這一舉措,該校校長郭小平說:“這是中國首次為艾滋病感染者設立獨立高考考場。如果我們的娃娃與外校學生同場考試,可能有人會抵觸。”
有人說,這是一種關愛,是對特殊人群的關愛也是對其他考生的關愛,如果同學們和其他同學一起考試,可能會引起其他考生的恐慌和不安,影響考試。特殊對待也是關愛的一部分,客觀來說,艾滋病人確實存在對他人的安全隱患,這是無法回避的事實。他們既需要關愛,其行為也應受到約束。
但是,也有人認為,艾滋病感染者與他人正常交往不會傳染。考生的身體狀態也并不妨礙正常的考場規則和考試的進行,分設單獨考場就相當于在他們的身上掛著醒目的“艾滋病“三個大字。即使,他們今天參加了高考,也會從此給別人留下這樣的標簽印記,對他們的未來有很大影響。
特殊人群也有參加高考的權利,那么大家認為設立艾滋病患者考場,是關愛還是歧視呢?
我是不想做任何方面的表態的,因為我不夠客觀。我只是想和大家好好說一下艾滋病這個事情。
很多人對于艾滋病都有一種談虎色變的心理恐懼感,其實,艾滋病和癌癥一樣,它只是一種不太容易治愈的疾病而已。當然,我們也不得不審視它的傳播性。
艾滋病也叫獲得性免疫缺陷綜合征,目前來說它是一種危害性極大的傳染病,由感染艾滋病病毒(HIV病毒)引起。
HIV是一種能攻擊人體免疫系統的病毒。它把人體免疫系統中最重要的CD4T淋巴細胞作為主要攻擊目標,大量破壞該細胞,使人體喪失免疫功能。
因此,人體易于感染各種疾病,并可發生惡性腫瘤,病死率較高。HIV在人體內的潛伏期平均為8~9年,患艾滋病以前,可以沒有任何癥狀地生活和工作多年。
確切地說,艾滋病人最終并不是死于艾滋病,艾滋病是不致死的,是因為免疫缺陷導致的其他疾病。
2018年5月,日本神戶大學利用基因“魔剪”CRISPR/Cas9編輯技術,開發出一種有效方法,能破壞艾滋病病毒(人類免疫缺陷病毒1型,HIV-1)的調節基因,成功抑制感染細胞內HIV-1的增殖。
艾滋病毒主要攻擊人體的輔助T淋巴細胞系統,一旦侵入機體細胞,病毒將會和細胞整合在一起后將會終生都難以消除。
它廣泛存在于感染者的血液、精液、陰道分泌物、乳汁、腦脊液、有神經癥狀的腦組織液中,其中以血液、精液、陰道分泌物中濃度最高;
所以,艾滋病最主要的傳播途徑就是:血液、性接觸、母嬰傳播。
但是,它對外界環境的抵抗力較弱,對乙肝病毒有效的消毒方法對艾滋病病毒消毒也有效。
也就是說空氣、飛沫、皮膚接觸導致健康人感染艾滋病的幾率是很小很小很小的,因為艾滋病毒在空氣中的存活時間是極短的。
所以說,很多人害怕和艾滋病人相處的擔心是多余的,即使是有艾滋病戀人只要在性接觸時做好防護措施(一定要是正規渠道能買到的安全套)同時接吻要確保雙方沒有口腔潰瘍就可以了,在日常生活中絕對不要讓健康人裸露的粘膜以及傷口與病毒攜帶者的體液直接接觸。雖然在AIDS病人和HIV攜帶者的唾液和淚液中能夠檢查出少量的HIV病毒,但是因為量太少,沒有傳播學意義,所以一起吃飯沒問題的。
我不明白為什么有很多人害怕接觸艾滋病人,甚至于,我很害怕這些參加了考試的孩子們會在未來的大學生涯中遭受很多的問題,因為我們都知道,大學每一年都是要體檢的,當同學們第一次知道某個同學是艾滋病患者或者HIV攜帶者,他們會不會恐慌?會不會要求校方開除他?這都是一些不可避免的問題,不是嗎?
其實,我覺得對我們日常生活中能夠見到的人來說,你不需要有一絲絲恐懼。這個社會已經因為一些不必要的恐慌而使這些人的很多權利受到傷害。
如果,你認識已經攜帶病毒的人,幫助其對病情保密,幫助其獲得正常的醫療服務(詳細信息請咨詢當地疾控中心),使他們有尊嚴的正常的生活在世界上,才是我們應該做的。
我也希望,我們能以正確的三觀對待AIDS病人和HIV攜帶者。正確的三觀指既不歧視,也不過分關心,以正常的態度對待他們。不是說是個HIV攜帶者就得讓人可憐,該怎么相處就怎么相處,我相信在與人交往的層面上,無論是病人還是健康人都是一樣的。
最后,很多人認為HIV病毒傳播的途徑都是通過不道德的活動,因此我們才會歧視或不關心感染者。這是非常卑鄙的想法。我們都不知道每個人感染病毒的原因,我們也不能讓病毒成為人類道德的審判官。
另外,還有一點,不知道在什么時候“男同”成了大眾眼中艾滋病的高發人群,在這里,我想說一下:
男同性戀解決生理需要主要是通過肛交。肛交與異性性行為相比,直腸彈性不及陰道,而且腸壁比較脆弱,直腸黏膜較薄,更容易破損。在直腸破損時,精液里含有的大量HIV就很容易進入人體,感染T細胞。
這是說如果有一方是感染者的話,另一方很容易被傳染,并不是說男同更容易得艾滋病。
還有人,對艾滋病人有恐懼心理,生怕某一天馬路上沖過來一個艾滋病人咬自己一口……對于這類人,我想別把人都用那么惡毒的心思去揣度吧。
畢竟還是愿意好好活著還有看著別人好好活著的人比較多吧。
最后,希望我們都能好好活著,好好愛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