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歷史是由事件沉淀而成,我們自己是由我們執行的每一件事情拼湊成人生。我們活在現在里展望未來,最有效的,就是立即行動。
1.活在當下,就是最好的時機
我們總是因為一件事情想的太多而不能更好去行動,然后困頓在事情本身猶豫不前,同時,困頓于無謂的思考也在增加自己時間成本。開始并完成一件事,比做好它更重要,當開始去做一件事,我們就有機會把它做好。一件看起來很繁難的事情,只要我們開始,一切都會開始好轉
生活是真實復雜的,我們處在其中,有著各種繁瑣的大小事務,小的事情包括生活家務,節日送禮,工作微信處理,甚至是拿快遞等小事務,一旦積壓太多,管理的維度曲線就會上升,我們心里負擔越重,進而我們的效率和情緒,諸如這些心理成本縱然是隱形,都在默默影響我們的生活質量。把一個人的心理成本比作一個氣球,小事情越多,氣球內部就會撐得越大,有時就導致了我們個人消極情緒的膨脹爆發。
所以,活在當下的一個方法是,把想到的小事馬上完成,為自己生活爭取時間,也是我們保持積極從容心態的途徑。
生活中繁難的事件,行動的方式可能不一定是立即行動,行動的第一步是做計劃,構思這件事情是可以馬上做起來的,人大腦思考的速度決定比光速快,甚至在我們完成小事件的過程中,能充分利用它的暗時間去思考。老生常談的是,做事情需要時機,但時機又如何容易洞悉,拋棄慣有先準備好再行動的慣性,在不斷的行動和試錯中,我們往往更容易發現我們要的時機。
2.完成事件=創造個人產品
從現在的互聯網時代看產品,大規模的生產已經不符合每個人的個性需求,在動態的市場里,產品與用戶體驗同行,在不斷試錯中和用戶的反饋中愈加完善,完成構建,測量,學習的良性循環。
個人產品也是如此。首先原則上我們應先拋棄先完全準備再行動的慣性思維,因我們永遠無法充分準備,當你做出實實在在的東西,你的思路才會更清晰,視野更開闊,得到更切實的訓練。接下來就是創造自己的小產品,復雜多變的外部環境,我們最好的應對的方法是摸著石頭過河,通過小產品的展示,接受他人的品味和評價,獲得反饋,才能更好一步步做出更復雜,更優秀的產品。這個時代,只有你有個想法,盡管行動就好,行動會讓你的成本變得最低。 ? ? ?從產品基本性質看自己的小產品。"產品"是結果,不是過程;產品不是對原材料,素材的簡單堆積,而是對它們結構性的整合和組織;產品不是閉門造車,而是要被他們體驗和使用;產品能獨立對世界產生影響,它能創造出正向的價值,讓人受益;產品是一種媒介。
3.正確接受反饋和不斷修正
創造只是開始,創造和接受反饋并修正是良性雙向循環。很多時候,我們太在乎別人的看法,批評,這樣心里的抗拒,導致我們不敢把自己的小產品公布大眾,又或者我們把別人對事件的評價引申到個人自身評價,混淆有價值的視聽。成熟的心智是,它能不偏不倚,公正對待自己和他人的意見,既不固步自封,也不附和盲從。
對待批評或者評價,最好的一個方法是,先保持無情緒化的排斥,只是單純把它們當作一種信息接收,思考辨析對于有關于自己產品有用的信息,接受并優化。
從外界反饋類型看反饋,它包括正面反饋,否定和批評,提示之前未知。你要知道的是,生活很多時候是嚴厲的,人的語言有時很惡毒難聽的。
最后的關鍵是,自我修正。推翻以前的自己是需要很大的勇氣的,能用一種全新的視覺看待自己的產品,這也是對我們的理性能力和眼光的一種升華。人總是太留戀已經付出過的努力,而不管這些曾經的努力已經對未來是否已經失去價值,往往讓自己跌進一個怪圈,用高效的方式去做錯誤的事情。
良好的執行者應該是,
1.活在當下,拋棄充分準備再行動的慣性,積極完成小事情,為生活爭取更大內存。
2.擁有一個更成熟的心智,包容和洞悉不一樣的心聲。
3.給自己勇氣,勇于否定和重構自己的產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