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說愛喝酒的詩人,大家往往想到詩仙李白,不僅是詩仙,而且還是酒神。李白曾作《將進酒》,是抒發酒意的名篇:
將進酒? 李白
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
君不見,高堂明鏡悲白發,朝如青絲暮成雪。
人生得意須盡歡,莫使金樽空對月。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盡還復來。
烹羊宰牛且為樂,會須一飲三百杯。
岑夫子,丹丘生,將進酒,杯莫停。
與君歌一曲,請君為我傾耳聽。
鐘鼓饌玉不足貴,但愿長醉不復醒。
自古圣賢皆寂寞,惟有飲者留其名。
陳王昔時宴平樂,斗酒十千恣歡謔。
主人何為言少錢,徑須沽取對君酌。
五花馬,千金裘,呼兒將出換美酒,與爾同銷萬古愁。
李白的好,在于其狂放和歡樂的氣氛,引得讀者心馳神往。而同時代的杜甫則往往給人苦悶而惆悵的感覺,作為一個后輩,杜甫在一首詩中表現了李白飲酒的形象。
飲中八仙歌? 杜甫(節選)
李白斗酒詩百篇,長安市上酒家眠。
天子呼來不上船,自稱臣是酒中仙。
一寫到李白,連杜甫的風格都變得灑脫了。其實多年跟李白混下來,杜甫的酒量應該也不淺。
曲江二首? 杜甫
一片花飛減卻春,風飄萬點正愁人。
且看欲盡花經眼,莫厭傷多酒入唇。
江上小堂巢翡翠,苑邊高冢臥麒麟。
細推物理須行樂,何用浮榮絆此身。
朝回日日典春衣,每日江頭盡醉歸。
酒債尋常行處有,人生七十古來稀。
穿花蛺蝶深深見,點水蜻蜓款款飛。
傳語風光共流轉,暫時相賞莫相違。
這首詩里的曲江是長安近郊的風景名勝,上一首描寫了賞花飲酒,飽覽暮春之景,還宣揚起了及時行樂觀念,不亦快哉?下一首則文風一轉,浪漫主義秒變現實主義,這賞花飲酒的錢是杜甫當了春衣換來的,李白為喝酒賣了寶馬裘服,而杜甫也不遑多讓,春季還未過,就將春衣當了換酒。可見兩人是一般嗜酒如命的主。杜甫還不以為然,說什么“這家家戶戶欠個酒債是很平常的事,從古至今沒幾個人能活得過七十的,我都一把年紀了,該瀟灑就瀟灑一把?!边€追趕著蝴蝶和蜻蜓,仿佛抓住了它們就留住了美好的時光一般。一個撒酒瘋的中年男子形象不禁躍然紙上。
為什么說是中年男子呢?據考證,此詩二首作于公元758年(乾元元年)暮春,此時杜甫四十多歲,在長安任左拾遺,即皇帝身邊的言官,當然就是一個中年大叔。此時安史之亂尚未平定,國家動亂、政治混濁,杜甫因為力保在軍事和政治上都犯了錯誤的宰相房琯,觸怒了皇帝和權貴,最終于758年六月被調到華州任官。也就是說,作者在寫了這詩后領了沒兩個月的薪水,就不得不從京城卷鋪蓋走人了。詩中實際上寫出了他那不好的預感:對自己的政治前途和國家命運的深深憂慮。
《曲江二首》的上一首里有一句“江上小堂巢翡翠,苑邊高冢臥麒麟。”小堂上有翡翠鳥在筑巢,而墳墓里躺著的是前世的權貴,一賤一貴,但一生一死,死者再高貴,也不能體會生者的哪怕最些許、最卑微的快樂了。時光的流逝不會停歇,卑賤的人、高貴的人都將走向墳墓,美好的時光是有限而短暫的,人生在世,自然要做點什么、要給后人留下點什么才行。杜甫的人是醉了,但心里清醒得很,所以才會有他不計后果的進言,才會有他最終落魄的收場。到這里,詩中的美景和歡愉令人恍然大悟,變成難以下咽的苦澀。為了堅持自己認為對的事情,為了留住在人間的短暫芳華,杜甫甘愿承受那不可探知的震怒與苦難。這,才是杜甫一貫的風格啊。
詩的精髓在于共情,李白的詩就是讓人一起開心,杜甫的詩就是讓人一起難過。是的,如果把詩人的詩比作酒,李白的詩就是那種讓人喝了能大發酒瘋的美酒,而杜甫的詩則是那種讓人喝了就倒地不起的苦酒。酒都是好酒,詩也都是好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