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的帝王將相,如果能夠從土里爬出來,回首看看他們曾經的所作所為對后世所造成的影響,恐怕都會為之大吃一驚,大大感嘆沒料到。譬如秦始皇,秦始皇一生干過的不少事,都對后世產生了深遠的影響。但事實上,秦始皇所做的某些事對后世產生的影響,并非是秦始皇原本的意愿。
1、徐福成了日本人的祖先,秦始皇當初能想到嗎?
徐福是中國歷史上最著名的騙子、神棍之一,他利用秦始皇懼怕死亡,想要獲得長生的心理,蒙騙秦始皇說東海之中有仙人,可以求得長生不老藥。
令人嘆為觀止的是,秦始皇那么精明強干的一位帝王,竟然還被徐福蒙騙了兩次。第一次徐福騙走了大量的經費;第二次徐福變本加厲,不僅騙走了大量的經費,還騙走了數千童男童女。
徐福蒙騙了秦始皇,豈敢在大秦帝國的國土內生存?于是,他只好真的東渡出海,最終來到日本島,并在那里生根發芽,開枝散葉,成了日本人的祖先。據說在日本的部分沿海地區,至今還有徐福廟。
2、秦皇陵成了世界第八大奇跡,秦始皇能想到嗎?
秦始皇陵建于公元前246年至公元前208年,歷時39年,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規模龐大,設計完善的帝王陵園。也是世界上規模最大、結構最奇特、內涵最豐富的帝王陵墓。秦始皇陵內的兵馬俑,可以與埃及金字塔、古希臘雕塑相媲美,是當之無愧的世界文化瑰寶,充分表現了2000多年前中國古代勞動人民巧奪天工的藝術才能,是中華民族的驕傲和寶貴財富,堪稱世界第八大奇跡。
但實際上,秦始皇當初修建皇陵,哪能想到什么世界第八大奇跡?我們前面提過,秦始皇怕死,因此他一方面讓方士煉丹求長生不老藥,另一方面則大肆建造皇陵,希望在自己死后,還能象活著的時候一樣受萬人敬仰,風光無限。這才是秦始皇建造秦皇陵的真實目的。
3、長城成了中華民族的象征和旅游景點,秦始皇能想到嗎?
長城是一座稀世珍寶,是藝術非凡的文物古跡,它象征著中華民族堅不可摧、永存于世的偉大意志和力量,是中華民族的驕傲,也是世界人民的驕傲。
如今,長城成了聞名中外的旅游景點,“不到長城非好漢。”更是激發了無數“好漢”的雄心壯志,紛紛踏實長城,臨風高歌諸如“啊!長城,你為什么這么長?”之類的豪言壯語。不過,秦始皇當年動用近百萬人修建長城,可不是為了讓長城成為后世的旅游景點。
據史料記載,公元前215年,燕國人盧生入海求仙回來,獻上寫有“亡秦者胡也”讖語的符錄。據說,這個“胡”字原本應該是指胡亥,但秦始皇卻把它理解為胡人,因此派大將蒙恬率兵三十萬去攻打北方的胡人,后又讓蒙恬渡過黃河奪取高闕、陽山、北假一帶地方。之后,開始修筑長城,用以抵御匈奴。
4、書同文、車同軌、統一度量衡為大一統奠定基礎,秦始皇能想到嗎?
秦統一之前,列國的文字很不統一,一樣的文字,往往有好幾種寫法。這種狀況,不僅妨礙了各地經濟、文化的交流,也影響了中央政府政策法令的有效推行。因此,在秦始皇統一天下后,下令李斯等人對文字進行整理、統一文字 統一寫法。這就叫"書同文"。
"車同軌" 的原因與“書同文”相似,也是因為在統一之前,各地的馬車大小都不一樣,車道寬窄不同,嚴重影響交通,也給秦始皇去各地巡游造成不便。因此秦始皇下令,拆除各地關塞、堡壘,修建了以咸陽為中心的馳道;車輛上兩個輪子的距離一律改為六尺,使車輪的距離相同。
戰國時期,各國貨幣和度量衡也很不統一,貨幣形狀大小、輕重各不相同,計算單位極不一致,換算十分困難,度量衡制度相當混亂。這主要是由于各諸侯國自鑄貨幣、自立度量衡標準所致。秦始皇統一天下后,把貨幣統一分為上幣和下幣兩種,在全國通行。除外,秦始皇還以商鞅變法時制定的度量衡制度以及度量衡器作為標準器,在全國推廣。大大方便了全國范圍的商品交換和經濟交流,促進了統一國家的發展。
無論是書同文、車同軌,還是統一度量衡,秦始皇當時所考慮的,只是為了方便自己的統治。
5、稱皇帝,廢分封、行郡縣在中國延續數千年,秦始皇能想到嗎?
皇帝原本不是一個詞,是秦始皇取“三皇五帝”之義,創造了一個新詞。他自己稱始皇帝,同時規定他的之孫后代稱秦二世、秦三世……以至無窮。
秦始皇廢分封、行郡縣,本初的目的是為了防止發生類似春秋戰國時期那種諸侯割據,戰亂不休的狀態再度發生。
據史料記載,在實行分封或郡縣的問題上,秦帝國當時曾有過爭論,丞相王綰、博士淳于越等人都主張學習古人實行分封制,只有李斯主張實行郡縣制。
面對爭論,秦始皇說:“以前,天下人之所以處于連年無止無休的戰爭而痛苦不堪,就是因為有那些諸侯王。現在我依仗祖宗的神靈,天下剛剛安定,如果又設立諸侯國,這就等于又挑起了戰爭,想要求得安寧太平,豈不困難?”于是,秦始皇采用了李斯的主張,實行郡縣制??梢?,秦始皇廢分封、行郡縣,并非為了什么加強中央集權,而是為了防止戰亂。
但秦始皇萬萬沒想到,他親手締造的大秦帝國,只是經歷二世就天下大亂,秦帝國也滅亡了,而他所創造的皇帝一詞,卻延續了數千年,他所締造的帝制也延續了兩千多年,對后世產生了極其深遠的影響。
有位作家朋友寫了一部鄉土紀實小說,引來好評如潮。于是,有些評論者開始深度挖掘該小說的思想內涵。評論者挖掘小說的思想內涵,本來無可厚非,但令這位作家朋友始料不及,又有點兒哭笑不得的是,隨著眾多評論者的深度挖掘,他的這部鄉土紀實小說,最后竟然成了愛家鄉、愛祖國的文學作品。
我們平常所做的某件事,其后繼產生的影響,有時會遠超我們當初在做這事時的預料。這就是所謂的“有心栽花花不開,無心插柳柳成蔭?!睔v史上的許多事,又何嘗不是如此呢?
(文/至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