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12-20 魚家樂(原創) 無名小鎮
為了學會什么樣的讀書最有效,如何讀一本書,我曾經讀過有關讀書方法論的書籍,包括艾德勒與查爾斯.范多倫的《如何閱讀一本書》以及秋葉的《如何高效讀懂一本書》。
開始的時候,感覺這兩本書讀懂都有不小的難度,但是在讀中發現確實能學到不少的讀書方法,就進行了反復閱讀。這兩本書從不同的角度講述了如何去讀書,怎樣讀書才能有所收獲?
今天我又翻出秋葉大叔的這本書,對有關“怎樣做讀書筆記和拆書”一章重新讀了起來。
1
讀書做筆記,這是讀書的最好方式。
一、看作者簡介、摘要和目錄,快速了解一本書的框架,。
二、快速通讀一遍。
三、看到啟發性或者精彩的單元,馬上停下來做記錄。
記錄的方式:
1、寫旁批,直接在書空白處寫自己的想法。
2、把給自己啟發的要點的頁碼標注出來,寫到書的扉頁或者尾頁,變成后續匯總的索引。
3、把感悟心得發一條微博,以便于回頭復制粘貼。
4、直接拿出筆或者筆記本,做摘錄。
5、用手繪的方式畫出書中有價值內容的邏輯框圖。
(我的感悟:我自己喜歡用手寫的方式,但是有時候隨便找一個本就記錄下來,況且字跡較亂。造成的后果是,想用的時候不知道本子去哪兒;或者看著字跡不清,自己都不忍心再看。相當于筆記沒有多大用處。)
四、對有感覺的書,記錄了足夠的素材,再考慮做讀書筆記。
作讀書筆記的方法:
1、直接一段段摘錄精華,對特別有感觸的內容加一句話點評。
2、針對書的內容、價值寫書評。
3、寫讀書心得筆記。把書中一個知識點、一個思考框架拿出來反復練習,看看能否把作者的主要思想觀點、邏輯、推導過程都理順。
4、做一個讀書筆記PPT,這需要在完成讀書筆記的基礎上才方便進行。
5、模仿作者的思維,在自己的博客或微信文章中寫類似的文章,或者嘗試用作者的思維推導其他的現象。
6、等有了一些心得,找個機會和一幫學生或朋友聊聊,把自己看到的思想結合自己的體會再講一遍。
2
一、為什么想到拆書?
1、受提出“拆書幫”概念的趙周老師的影響,趙老師寫了一本書《這樣讀書就夠了》。
總結趙周老師拆書理念的益處:
A、一本書并不是只有通讀才有收獲,讀明白一段也可以有收獲。
B、讀書要聯系實際進行分析、總結和分享,才能通過讀書提高自己。
C、好的讀書方法,可以把30塊錢的書,讀出三萬塊錢的培訓效果。
2、拆書是一種腦力訓練,堅持一定強度的思考練習,才能保持思考能力不會退化;拆書是種干貨分享;拆書是種書稿積累;拆書也是一種學習習慣。
二、拆書的寫法特點是什么?
分三個部分:知識介紹、擴展思考、互動練習。是模仿趙周老師的拆書結構。
知識介紹部分是抄書,再補充一些資料,主要是確保知識面介紹相對完整清晰。包括一些必需的概念、定義以及簡化版的案例,主要是作者講了什么,你的理解,分析一下利弊,作者是如何解決問題的,給你帶來什么啟發?
擴展思考部分是結合自身,列舉一些自己的案例,并寫出用書中的觀點、模式、方法分析自己案例的過程?;貞涍^去的經歷或思考將會面臨的此類問題;描述經歷、問題;使用知識點分析你會遇到哪些問題,看看原文作者是如何解決的;把這一思考學習過程的心得分享出來。
互動練習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對于作者的觀點,它的優點是什么?缺點是什么?是否可以升級做得更好?對于自己,以前為什么沒處理好?你覺得以后可以在什么時候、哪些方面用到新學到的思考方式?
三、如何找到拆書的時間?
第一、在固定的時間發布,形成約束自己養成寫作習慣的心理暗示。
第二、在固定的幾個時間段寫稿。
第三、提前作一下準備,平時在路上也可以構思。
四、拆書感悟
在我第一次聽到拆書這個詞的時候,感到特別新鮮。書就是用來讀的,不知道還可以拆為己用,有點好奇,于是找到這本書看了一遍。看完以后,還是不太懂。因為書中的相關內容,有點太專業,不好理解,又看了第二遍,稍微能看懂一部分,但是仍然不太會用,就放了下來。
一直到今天參加了有衡閱讀,我又重新找到了這本書,認真地看了起來,這次的感覺比以前更加深刻,從中找到了一些自己可以借鑒的讀書方法,準備學以致用。
書中把拆書、寫作當成一種習慣堅持,我要把讀書當作一種習慣堅持,并且做到知行合一,現論和實踐統一起來,希望對我今后的生活與工作有所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