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高鐵回來,時間太晚,又不想麻煩朋友來接,就選擇坐出租車。
不知道是因為城市在創文期間,還是近期治理的比較好,出租車也都像大城市一樣排著隊,乘客排隊上一輛走一輛。
以前那種大吆喝、拼車的現象不見了。仔細想想,應該是前者的可能性比較大,真心希望創文結束后不會反彈。
上了車,師傅問到哪里,說出地址后,師傅也成了以前熟悉的師傅,20元吧,日常這個距離打表也就是10元。我說你這有點太狠了,你路上捎個人我沒意見,但不能這樣要。
然后師傅就開始各種訴苦,舉例說所有的車都是這樣等等,并且說出租車都不愿意來高鐵站。
我耐心的解釋,這也只是目前的狀況,隨著高鐵網絡的豐富,車次的增加,人會越來越多的。確實,我是從我們這個城市高鐵開通的第二天就開始坐,當時一個大廳都是空的,現場已經成大部市民出行的首選了。
對我的解釋,師傅沒有認同,也沒有反駁,只是在重復自己的理由。這時候,我突然意識到,作為他們,能看到的只是今天掙錢不掙錢的問題,多一天可能都不會往前看。
或許是自己的胡思亂想,心里當時就生出一種感覺,這樣的群體不會抬頭向前看,哪怕是別人告訴過他,那他們也就只能在最基礎的崗位上工作了。
不是認為這樣的崗位不好,那個城市現在也缺不了出租車這個行業。
而是他們可能已經失去通過努力來改變自己或者家庭命運的機會了,他們也會很努力,但顯然不可能致富,不可能改變命運。
并且,任何行業或者環境上的風吹草動都會引起他們新一輪的抱怨和不滿,因為他們完全是被動的。
想想也就是想想吧,也沒有能力來改變什么,說出去的話并沒有什么卵用。
下車時,給了師傅15元,但愿這只是自己的錯誤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