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大二的時候,我意識到,我好像都還沒瘋過還沒浪過,大學就過去了一半,而我每天五點下課到晚上九點一直在琴房練琴,為什么我依舊有練不完的琴,并且那時候的自己急于學很多東西,把自己弄的異常焦慮。在一節教育心理學課上,我向老師討教,意識到自己總是焦慮不安的時候怎么辦?她給我的答案是焦慮并不可怕,可怕的是焦慮循環。
“焦慮循環?what???”
? ? ? ? 焦慮本身,并不會帶來多大的壞處,而大多數焦慮的人,焦慮“焦慮”本身。說人話!就是,你為自己總焦慮的這個情緒而焦慮著。從而陷入了一種焦慮循環,焦慮—焦慮“焦慮”—焦慮—焦慮“焦慮”
? ? ? ?我們可能抱怨壓力,意淫著沒有壓力的快樂生活?;蛘咭愿鞣N途徑釋放壓力,而不是思考從中學習什么。有時候,我們選擇默默承受,避免誠實討論帶來的傷害。
? ? ? ? 所有的人都會說,在快節奏的生活里壓力越來越大,我們享受著快節奏帶來的交通的便利,信息獲取的便利,卻也斥責這種快速。斥責快速讓我們活著壓力之下,那種慢生活喝喝小酒的日子好像只能在夢里。
? ? ? ? 關于很多壓力的負面信息,舊壓力概念似乎一直灌輸人們,壓力太大會產生生理心理上的疾病,告誡人們要在快節奏的生活里減少壓力,話不痛不癢,大家也沒找到可以具體操作的方法。于是這兩年,正念突然跟著一陣潮流,紅了起來。人們誤以為感受呼吸和身體的知覺,就能放松和逃避當天壓力。然而實際上,正念的真正意義是讓我們接納當下的想法感覺和情緒,如果覺得悲傷在身體里是什么情緒,不是試圖推開它,或者用快樂的想法代替。
? ? ? ? ?過去對于壓力的概念,好像在告訴我們任何讓人感受到一點壓力的事,都像是對生活的侵擾,無論在百貨商店排隊、在deadline來臨之前趕工、組織一場聚會,每一天的日程安排都成了你健康和幸福的威脅。你可能會對某件不順利的事情抱怨不停,仿佛自己的生活已經脫軌,似乎有個完全無壓的生活版本正在等著你?;蛘呶覀兤髨D逃避壓力,企圖找更多愉悅感來減少壓力,這讓我想起自己身上的一件事。
? ? ? ? ?因為專業是音樂,每天晚上都在為了下一次上臺而練琴,低效并且心不在焉很快讓我倍感壓力,好像練一小時也彈成這樣,四個小時也不如人意。我經常大晚上慫恿朋友一起去看電影,美其名曰減壓。后來我發現減壓只有在我慫恿朋友的當下產生的作用,到了電影院,“逃避壓力”本身帶來的壓力又襲來。后來我才知道心理學家早有關于壓力循環的研究,他們把它叫做壓力繁殖,他就是企圖逃避壓力的諷刺性后果。耗費掉應該支持你的資源的同時,創造了更多的壓力源。
? ? ? ? ? 而正面壓力,并不是減壓,壓力是完成不可能說減就減的,同樣的壓力之下,有的人選擇恐懼,有的人選擇挑戰,而挑戰期間,身體由于沒有預測過多的傷害而感覺到安全,就會加快血液為你提供能量。就像那個百米內快速接到墜樓孩子的母親,重壓下必產生重能量。而如果那個母親完全被恐懼纏住,再多的能量也被恐懼消耗光。
? ? ? ? ?而切入到每個人的生活,后來我們不會說我記憶最深刻的是大一那段時間沒有壓力整天躺在床上看快樂大本營和天天向上抱著iPad看美劇,可以好幾天不出宿舍,一整天不下床。多年后我們總會說,還是覺得我高三那段時間最有意義、考研那段時間的日子多么多么、或者我的孩子出生的那一刻最有意義,為什么?那都是我們直面壓力的歲月,我們拎起這幾個片段,想到的都是歷經艱辛終嘗勝利之果的喜悅。而這些片段才重疊成兩個“人生”之字。
? ? ? ?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