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科畢業已滿九年,我現在已經是一位準媽媽。很慚愧,當我回首大學時光時,發覺自己虛度了很多光陰。但是我相信,冥冥之中上天自有安排,我與書的緣分也是畢業以后才開始的。
小學六年,中學六年,大學四年,看似我們讀了很多書,但是到了社會上才發現,做人做事依然會迷茫。我性格比較內向敏感,很在意別人對我的看法,礙于面子,有時會過分遷就別人,盡管有時候并不是自己心甘情愿的。長此以往,我經常做一些違心的事情。領導和同事總覺得我沒有主見,為此我吃了很多啞巴虧。別人倒是無所謂,但我心里卻很受煎熬。
一個偶然的機會,我把困惑說給姑姑聽,她說:“不開心的時候就多看看書吧,很多答案都在里面。”因為她是我們家事業和家庭都經營得很好的親人,所以她的話我向來深信不疑。于是,我第二天就選了一本心理學書,興致勃勃的看了起來。這本書的名字叫《世界如此險惡,你要內心強大》。因為作者文筆非常的流暢,邏輯性也很強,我基本上是一氣呵成就看完了。讀完以后的感覺,可謂“醍醐灌頂”。
這本書運用了心理學、哲學等常識,分析了我們在人際交往中的心理狀態和博弈關系,并針對各種性格類型,提出了實用、有效的應對方法。
解鈴還須系鈴人,所有的心理困境都要自己走出來。這個世界是主觀的,每個人都受困于自己的觀念之中,一旦打開了那智慧的大門,你就看到了另外一個世界。人類個體本身并無高低貴賤,但是認知的局限性禁錮著我們,讓我們無法看到那個真實的自己以及那個更大的世界,這恐怕才是人與人之間最大的差距。意識到了這個問題,我們就會不斷突破自我,不斷前行。意識不到,我們就與真相形成了一個巨大的鴻溝,永遠無法超越那個落后的自己。一輩子活在困惑和糾結中,活在自己對過去錯誤的哀怨以及對未來的恐懼中。
我們讀書的意義也在于此,從客觀來講,每本書都凝聚著作者獨到的觀點和智慧,為你呈現出另一個世界。同樣是媽媽,同樣的柴米油鹽,只因腹中有書,做家務的心境也截然不同。
看的書越多你的世界觀則大不同,先知道,后思考,進而反省,最后便是淡然。于是便不會被小的既得利益所迷惑,對沒有觸犯大原則的事情予以包容。
從讀完那本書以后,我開始改變自己。我嘗試健身,閱讀,養成好習慣,很多以前是問題的問題已經不再困惑我了。上學的時候,還有一些臨時抱佛腳、幻想一勞永逸的情況。現在,每天都是新的開始,我不再患得患失,因為我知道,努力提升自己是一輩子的事。況且作為一個母親也要給孩子做好榜樣,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