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鎮第三屆互聯網大會上,百度又出新幺蛾子啦。
一排藍汪汪的小車,漆著百度的標志,駕駛室里空蕩蕩,堅定地奔馳在烏鎮寬廣的馬路上。
WORD哥,這是弄啥子嘞?
如此新鮮事,吃瓜群眾們立刻投入八卦的海洋!原來,這就是度娘旗下的無人駕駛汽車項目——那個號稱“3年商用,5年量產”的無人車項目哎。。。
所以這現在還是個測試品吧?多虧烏鎮開互聯網大會清空路面,否則……(不要打我)
話題拉回來,無人車項目堪稱如今最為火熱的話題之一啦~~
徹底將懶人和菜鳥司機,從開車的噩夢中拯救出來,只要998,只要特斯拉,只要度娘來一發!(至于無人車可能砸掉無數職業司機的飯碗這件事……哎呀不要在意這些細節)
無人車項目的原理大多是通過攝像頭/相機的視覺系統,辨識車行過程中的車道標線、交通燈、路面障礙等情況,并憑借裝在車四周的超聲波傳感器,像蝙蝠一樣避開障礙,同時以安裝在前格柵上的雷達定位汽車,決定行駛路線。
也就是:替司機看,替司機避開障礙,替司機決定往哪邊開,解放司機的雙手和雙眼。
百度無人駕駛車項目于2013年起步,由百度研究院主導研發,其技術核心是“百度汽車大腦”。
截至2016年4月底,百度自動駕駛技術專利已申請近358項,包括無人車智能感知與控制、智能檢測與定位、高精地圖、語音和圖像處理、機器學習、無人車測試等技術。
今年以來,百度在蕪湖、上海、烏鎮數地設立了無人車測試基地,儼然坐牢了國內無人車項目頭把交椅。
百度并不是國內首先研發無人車項目的單位,卻是中國首個主要關注將之商業化的互聯網公司。(國防科技大學研制的紅旗HQ3,才是中國第一輛自主研發的無人車,然而這先驅車型的商業化悄然無聲,倒讓百度占了頭籌,國防科技大學的老師們,還在認真地搞研究啊搞研究。。。)
是的,這里有個有趣的事實:無人車項目它的載體明明是汽車,搞這個搞得比較成型的,無論國內還是國外,卻都是互聯網公司先拔頭籌……
來八一八正在搞無人車項目的公司們:已經推出無人駕駛汽車項目的先驅。
這是從2009年就開始研發無人車項目的老大哥,塞巴斯蒂安-特龍,斯坦福大學人工智能實驗室的主任帶頭,依靠GOOGLE地圖的深厚底蘊和Google強大的數據處理中心,開展了這全球第一個真正上路測試的無人車項目,積攢了大量的數據和經驗,雖然直到今天商業化也并未走入正軌,卻是第一個吃螃蟹的公司。
最早的谷歌無人車原型沒有剎車、沒有方向盤,真正從“無需司機”出發,直接上線路測。(這點就是谷歌和特斯拉很明顯的分歧,谷歌是互聯網企業,某種程度上并未考慮自駕車到無人車過渡階段,暫時還不能完全脫離司機的實際情況)
11月8日,谷歌又有新動作:它宣布正式推出新版Android Auto,界面更加簡化和易于操作,最核心的變化在于,可以獨立在Android手機上運行,無需與新車或第三方車載硬件結合。
這是一個互聯網公司在無人駕駛領域做出的重要選擇——與汽車行業切割開來。
然而隨之而來的,就是軟硬件能否適配等問題,究竟這場行業之間的掰手腕,誰能勝出?
一切都是未知數……
特斯拉
這大概是中國最為著名的無人車項目了,雖然起因是無人車事故新聞……
特斯拉公司本身就是從事電動汽車業,所以它的無人車項目更接近實際,更容易為有車一族接受,然而,國內很多對無人車項目不夠了解的公眾,對特斯拉的印象就停留在“是那個出車禍的無人駕駛電動汽車吧”上面,實在值得為此掬一把悲傷的淚水。
明明其他無人車項目磕碰事故也沒少出,然而別人的事情出了大家都是“可憐么么噠,加油么么噠,前景依舊無限大”的反應,特斯拉出事人們卻都在說:“就是那個死貴的卻出事故的電動汽車”。。。
特斯拉冤啊……它的研發理念一直都是“輔助駕駛”,所以需要駕駛員,計劃是通過不斷迭代輔助駕駛技術,使之最后升級成為無人駕駛。
駕駛員依然擁有完全控制權,可以反制或取消輔助駕駛的行為,完全對智能汽車的安全負責——這大概就是一個汽車企業根深蒂固的安全意識和風險防控思想吧。
所以它出事出得好抑郁。。。明明都有格外注意啊……大概,這就是命吧。
因為只有它商業化最成功啊!千夫所指……
自動駕駛技術開發初期,總是會出現各種各樣的問題,盡管特斯拉將之定位為司機輔助技術,仍舊無法戰勝、或者控制人類的惰性,加之車型車體不同、傳感器感應范圍、感應盲區等技術因素,要做到100%安全無需司機警惕,特斯拉以血淚教訓證明,路漫漫其修遠兮……
前段時間,特斯拉發布完全自動駕駛硬件,即日起消費者訂購的特斯拉都將具備完全自動駕駛的硬件基礎,這明顯是自動駕駛之心不死,從硬件上做好準備啊。
其實他們與谷歌倒是天作之合么,可惜,明顯軟件供應商和硬件生產商有梁子,完全不能配合嘛……(順帶一提,因為有硬件支撐,特斯拉搜集的數據精度和廣度,都甩了谷歌好幾條街)
正奔走在研發路上的跟隨者:****Uber
其實Uber無人車已經上路測試了,但是把它放在跟隨者隊伍里,本質原因是,Uber最早是谷歌投資支持的啊,雖然分久必合,合久必分,Uber也喜聞樂見地跟谷歌鬧了分家,但它的技術力量和思路還是和谷歌一脈相承的。
Uber未來數據收集的路八君也比較看好,畢竟是做共享車經濟的,每天旗下大批車輛在到處跑,做數據收集無論是成本上還是人手上,都有天然優勢啊,屬于資源再利用,無需過多的額外投入,不做是傻子。
Uber聰明地避開了互聯網公司做硬件無處下手的難題,他們收購了一家無人車初創企業Otto,8月份首臺無人駕駛出租車試運行,不久之前,還在科羅拉多州跑了一次無人駕駛貨車的長途貨運——全球首次,五萬罐啤酒,自動運貨!
Uber出手,不同凡響,明顯現在是極為注重實用,然而技術究竟能不能跟上,還有待于觀察,畢竟這兩次都是測試性質,還有當地警察的保駕護航。。。
蘋果 Apple Car
前不久又有IPHONE7爆炸的新聞了,是不是因為蘋果把精力轉移到研發無人駕駛系統上了?
開個玩笑,但是蘋果近期業務有所調整,也是早就爆出的新聞啦。
前不久蘋果的APPLE CAR概念車曝光,完全是蘋果公司一貫的作風,設計感爆棚,美得令人心醉,一眼可知營銷目標就是“土豪快來買我”……
外型與所有目前曝光的無人車都相差甚遠,甚至看著不像一臺汽車,更像美國大片里未來世界的飛行器。
蘋果這項業務還剛剛起步,但它成型后與手機系統的緊密相關,很符合人們對“全智能生活”的預期,如質量過關,應當會占據一部分相當頑固的市場份額吧。
畢竟……顏控無敵嘛。
各大汽車廠商
既然說到汽車本行,汽車生產商當然不能讓互聯網公司專美于前,雖然與特斯拉迅速的腳步沒法相比,寶馬、奧迪、奔馳等大牌廠商紛紛表示,自己將來絕壁要推出自動駕駛汽車!
雖然暫時都沒什么實際動作,可是概念來了,現實還會遠嗎?
順帶一提,奧迪的蛋型概念車可真酷啊——屏幕遍布四周,一個眼神一個手勢,就能順利操控,真正的隨心所愿!
八完這些無人車領域的探索者們,八君驚喜地意識到一個事實,在這一輪前沿應用科技的競賽中,中國沒有落后。
百度是除谷歌、Uber外,唯一一家無人車項目已進入實測階段的互聯網科技公司。
當無人車真正進入實際應用,那才是新時代的開始。
出行將更加自由、輕松,自駕游將迎來新的高峰期,大可規劃好路線輸入控制系統,隨后舒舒服服地睡上一覺,醒來就可以盡情享受秀麗的湖光山色;
物流成本會大幅降低,生產行業負擔減輕,整個世界的實體工業都將迎來新的騰飛節點;
法律法規都要發生相應的變化,“邊開車邊打電話”等禁止條例都要廢止,也許未來的罰單不再是開給車主,而是開給相應的無人車服務供應商;
公路的設計也會發生變化,也許更加錯綜復雜,人腦難以記住或識別的公路系統即將開建,電腦系統將控制不同的車輛以最大的效率在專用公路上飛速通行,交通壓力將得到極大的緩解,車主在路上需要花費的時間將可以精確計算;
駕車前往某地途中,我們可以更好地利用時間,閱讀、工作、休息、娛樂……無人車為我們忙碌的生活隔離出一片凈土,還給我們“偷得浮生半日閑”的快樂……
那將是最美麗的未知,最輝煌的自動化,最令人期待的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