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本書觀點的前提是,人人都可以學會領導力,但和其他雞湯文不一樣,雞湯的套路是說一堆領導力的重要性,列舉一堆案例,而本書是分析了東方西方對領導力不同觀點,以及觀點背后邏輯。
在東方人眼中,領導力是一項天賦,無法通過練習來學會的,關于領導力會帶有神秘色彩,比如古中國歷史上有N個開國皇帝,出生時候天降祥瑞,不是天邊出現一條龍,就是皇帝老媽夢到神人入懷,很少看到有典籍會去分析領導力的技巧,到時帝王心術類會有一些書籍提到。而在西方,他們更加的相信邏輯和科學。
東方傳統培養人才方式是,將人選放到基層輪崗,然后找一個合適機會提拔,過一段時間再獨立負責某一個部門,這種方式容易導致的問題在于,流程太長了,人選很容易疲倦,或者等到自己還沒晉升,就已經跳槽走人,同時會帶走了核心資源,所以也會有一句老話:教會徒弟,餓死師傅。
但是西方卻相反,很少聽說有某個大公司,因為某一個高管的離開,導致業務停滯。
在古中國,過于強調了悟性。所以私塾里面,先生們是不講解課文的,先生們相信,書讀百遍,其義自現。這樣的教學方式,在知識儲備較少的農耕社會,可以有一定適應性,但是到了現代,知識以及遍布社會的情況下,就顯得有點低效和故弄玄虛了。這種方式還有個特點,因為強調悟性,調動了學習者的主觀能動性,所以有助于個體發展主動認知,但是不利于傳播,也許在場的某一個天資聰穎的學生懂了老師的意思,但更多人還是云里霧里的,而在西方,更強調老師和學生之間的提問和交流。
在這里我們看到,西方人喜歡用邏輯性思維去理解世界,大部分事物都可以量化或正在被量化中,而東方思維,強調綜合思維,善于統籌全局,但是一旦某個牛逼人物突然悟道了,那就是一座不可逾越的高山,很可能成為后人的阻礙。
說了這么多,就是想說明一個問題,領導力是可以學會的,也應該被學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