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記得我第一次講王小波的《一只特立獨行的豬》,備課的時候心潮澎湃,心想如何讓這篇文章打破學生一潭死水的生活。講的時候我補充了甲骨文公司CEO埃里森在耶魯大學的逆天演講。他對著耶魯的學生大聲疾呼:“離開這里吧,退學吧!”結果就有一個女生在聽完我的課之后,沒有跟任何老師招呼,帶上隨身物品離開學校南下廣州了。她的一個老鄉(xiāng)電話告知我這件事。我火速聯系了這個女生,費了好大勁把她勸了回來。經過了解,我才知道這女生既無一技之長,也無精密的計劃,更無生活經驗,只是被課堂上的氣氛感染,決意改變自己的生活。 這件事之后,再次涉及到埃里森的演講時,我會特別強調他的一句話——“帶上你的點子,離開這里吧!”
? ?最近校友顧少強文藝范兒的辭職信讓眾多人蠢蠢欲動。一句“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瞬間點燃互聯網、鋼筋水泥和流水線以及象牙塔里各種現實和非現實的存在人們心里的種種夢想。
? ?而此前,朋友圈里瘋傳的還有關于旅行的小詩,大體的意思是“ 夏天來了!親愛的,我們去旅行吧!我?guī)е悖銕еX!三亞也好,麗江也罷……你一定要帶著錢啊!”很多人讀到這首詩,都不禁啞然失笑。笑的原因大抵就是因為在那么多浪漫旅行告白的渲染下,“帶著錢”成了一種非常庸俗又和諧的存在。而我們又無法否定這種看似庸俗因素存在的合理性——生活好像就是這么俗不可耐,沒有可能十足的文藝和夢幻。
? ?我想,大家在為顧少強十字辭職書感慨的時候,不知道有沒有注意到顧少強已經工作11年,且工作成績突出的事實。換句話說,正常情況下,11年的工作積累,讓她即使身邊沒有“親愛的”也有能力支付出行;11年的工作業(yè)績,讓她即使辭職后也有資本再次就業(yè)。
? ? 我們特別容易把目光聚集在最光亮的地方:埃里森號召退學的反傳統;顧少強辭職信的文藝范兒;別人在路上時自己無法觸及的世界;別人曬恩愛時旁觀者煢煢孑立的自憐……
? ? 世間有一個最簡單的道理,有光明的地方,一定有陰影;有陰影的地方,不遠就有陽光。世界沒有漆黑一團或者光明一片。埃里森所擔負的創(chuàng)業(yè)的艱難和風險;顧少強的前期積累和如今的坦然釋放;別人在路上的種種風餐露宿;恩愛背后的包容退讓,這些都不是孤立的灑脫或者幸福。
? ? 就像我深知,很多人羨慕我,是因為我出行的生活。但是我平時也兢兢業(yè)業(yè)工作,為每年能夠出行一兩次積攢旅資。很多時候,讓我忍耐生活和工作的辛苦,是因為有出行這樣的光亮在前方招搖。而每個人心里都有這樣招搖的幸福,可能是一件心儀已久的衣裳,一個夢寐以求的的手機,可能是一間朝思暮想的房子。無論是實體的期待還是無形的夢想,實質都是一樣的。所以,我經常說,沒必要羨慕任何人的生活,我們每個人都有自己向往的生活。無論別人的生活多么光彩奪目,都可能讓你水土不服,人之蜜糖,有可能是我之砒霜。
? ? 我賺錢不多,我吝惜花一百塊錢買一個包,三百塊錢買件衣服,但不會吝惜花四千塊錢買一張機票。但我也知道有人毫不介意用三百塊做個指甲,但是心疼二百塊的出行車費。這是我們生活選擇的不同,而具體選擇什么來消費,完全是自己的決定,毫無高下之分,人總是把錢花在自己認為值的地方。但前提都必須是,我們賺夠了足以消費的資本。
? ? ? 曾經看過一個報道,一個男生出身農家,姐妹為了支持他讀大學輟學打工,一家人省吃儉用湊足學費給他,他卻拿著學費全國旅游。美其名曰,讀萬卷書不如行萬里路。這樣的人是該被拍磚的。
? ? ? 如果你沒有獨特的點子賺錢,如果你沒有足夠的錢實現點子,那么,就意味著你根本沒有足夠的力量支撐夢想。這就好像如果你想戀愛,卻沒有一個對象,就只能是單身狗。現實和夢想就像戀愛的雙方,互為充要條件。很多時候生活的邏輯就是這么簡單粗暴,就是you can you up, no can no bibi.跟你“想怎樣”完全無關,生活只會向你展示,其實你“只是這樣”。
? ? ? 生活的庸俗在于我們必須承認僅僅喝風飲露是會餓死人的;絕對有時間的人是沒有辦法絕對有錢的;放下手里的A就是會失去A,跟你得到BCDEFG毫無關系。
? ? ? 每每當我們看到各種蠱惑,讓心底的渴望和現實的沖突狂躁起來的時候,不妨先看看自己腦子里是不是有點子,手里是不是有錢。就像我們都可以發(fā)燒,人家有錢買藥退燒,如果你一無所有,那就喝口涼水,冰冰胃,撩把冷水,冰冰臉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