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帆齊微課
文/林夕
因為有好幾個經常互動的簡友參加了齊帆齊老師的寫作班,帶我加入會員的@丁和卯就是其一,看到他分享的齊帆齊老師的故事,每篇文章篇后都會注明是參加齊帆齊老師寫作班的第幾篇,多少字數。
隨著留連在簡書的時間長了,多少會了解一些,之前他給我說:一群人可以走的更遠,建議加入寫作班會提高的更快,我是知道的,可我也是有些抗拒的。
來簡書其實很久了,已經有6年時間,時間雖長,我卻沒有好好經營,想寫的時候寫寫,不想寫的時候一兩年都不更新,喜歡用文字表達,可那是我的表達語言,簡書之前之于我似樹洞,很少看別人的文章,寫完就走,從來沒有研究過簡書的規則,亦沒想過有多少人看。
羅莎去國外上學后,感覺自己有了大把的時間無所事事,思念又像春天的草在心里瘋長,留連在簡書的時間比以前長了。今年初疫情封閉在家一個月,我開始挑戰日更,原因很簡單,如果沒有一點點壓力,我三天打魚兩天曬網,多數時間會躺平。而日子一天天過去,平凡普通卻又珍貴,往事如煙般飄散,留在記憶里的影像有些斑駁,我希望自己能在時間的滄海里用文字拾貝,等我老了,再看這些,也算是一種珍貴的收藏吧。
我手寫我心,有時情緒來了,能寫很多,還會分享給家人、朋友,不過偶爾水更湊數也是有的。沒想到自己能夠堅持200多天,還獲得了簡書創作者的徽章,這給了我很大的信心和勇氣,經過這半年多日更的刻意訓練,似乎自己的寫作水平也提高不少。
在日更100天的時候,我告訴自己如果我能堅持到200天,我就加入寫作班學習,但到了200天,我又有些猶豫。在簡書上發布文章是隨我心,堅持日更是在突破我的舒適區,突破之后自己確實較之前偶爾寫之的“心血來潮”提高了一些,自己慢慢已經習慣,或者保持一定文字的日更對于我不再是難事。
但如果加入寫作班,學習盡量保持有質量的日更又是會突破自己的舒適區,我能堅持下來嗎?日更寫作如果敷衍就失去了意義,每一個文字都是思想的流露,堅持并不容易,堅持寫作也并不容易。會有什么結果呢?我從沒想過要借此來增加收入啊!我有些糾結。
直到我看到《被討厭的勇氣》一書,書中哲人談到:我有一位年輕的朋友,雖然夢想著成為小說家,但卻總是寫不出作品。他說是因為工作太忙、寫小說的時間非常有限,所以才寫不出來作品,也從未參加過任何比賽。
但是果真如此嗎?實際上,他是想通過不去比賽這一方式來保留一種“如果做的話我也可以”的可能性,即不愿意出去被人評價,更不愿去面對因作品拙劣而落選的現實。他只想活在“只要有時間我也可以、只要環境具備我也能寫、自己有這種才能”之類的可能性中。或許再過5年或者10年,他又會開始使用“已經不再年輕”之類的借口。
瞧,一直喜歡文字,也曾有過文學夢的我,也如哲人口中的朋友一般,如果一直不做出改變,我也是會拿那句話安慰自己嗎?
我閉上眼睛問自己,你還有那個想要擁有自己喜歡的文字的夢嗎?心底里的種子好像已經發芽,還想啊,那就去試試,最多不過是做的沒有想的那么美好,也好過將來拿“如果做的話我也可以”這句話來安慰自己。
(22年度第1篇,字數1235字,累計1235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