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陶喆有一首歌名字叫“找自己”。“找自己”是我們來到這個世界上的首要任務,因為先找到自己,才能愛自己,愛自己才能愛別人,愛別人才能得到愛,然后才能幸福快樂;先找到自己,才能知道自己真正要的是什么,才能恰當地付出,恰當地得到。說白了,一條情感線,一條理智線。情感線關乎人生幸福,理智線關乎人生成就。
? ? ? 然而,“找自己”并沒有那么簡單,有的人終其一生找不到自己。而找到自己的人一定是了解自己,接納自己,尊重自己,清楚地知道自己想要什么,擅長什么,不因別人的觀點和大眾的輿論而迷失。就像臺灣作家白先勇先生筆下的人物尹雪艷:“尹雪艷有她自己的旋律,尹雪艷有她自己的拍子,絕不因外界的遷異,影響到她的均衡。”
? ? ? 先說情感線。我是到了25歲以后才開始知道什么叫“自我”,而且是拜一段失敗的感情所賜。一開始,我怨恨自己,怨恨他,恨不得沖過去和他同歸于盡,內心經受著無盡的折磨。我問最了解我的媽媽:“我為什么得不到愛?”媽媽說:“你并不是得不到愛,相反你得到的愛太多。但是你不愛你自己,就不具備感知愛的能力。”一句話點醒了我,所有這一切沒有別人的錯,只是我自己無法和自己和解,內心深處完全不接納自己,這樣怎么去真心愛別人呢?結果只能把愛我的人越推越遠。很多姑娘說在愛情中失去自我,其實網絡上一位作家說得很好:“你不是失去自我,而是還沒找到自我。自我這東西,一旦擁有,就不太可能丟掉。”找到自己,愛自己,和自己和解,才能不去乞求別人的愛,才能感受別人的愛。
? ? ? 再說理智線。我們在這個世界上都在爭取自己的一席之地。這個世界的奇妙之處就在于,不管有多少人,上帝都為他們準備好了一席之地。我們只有像尹雪艷一樣找到“自己的旋律,自己的拍子”,才能找到屬于自己的地盤。擁有篤定的人生觀、價值觀,找到自己想做的事,不被外界的議論和壓力所干擾,這其實很難,很多人多多少少都有想得到外界夸贊的虛榮心。因為內心的真我還不夠強大,所以需要外界的肯定來壯大內心弱小的自己。拿我自己的工作來說,剛報到時,領導希望我在綜合辦公室幫忙,這是一個人流量大、雜活很多的地方,領導希望我在這里快速熟悉環境、熟悉人。我理解他的好意。但是半個月后,我就主動提出,我需要離開這個地方,因為我已經過了用干雜活來提高能力的階段,用這種方式熟悉環境、熟悉人對我來說還是太低效了,這是20歲出頭本科剛畢業的小孩要走的路,不適合我,我需要的是自己的獨立職責,再說,半個月的時間來熟悉環境對我來說足夠了。當我坦誠說出自己的要求,領導有點詫異,可能他覺得作為新人提要求并不多見,但不管他怎么評價我——或者“學歷高就是事兒多”,或者“拈輕怕重沒前途”(當然這都是我的猜測)——我都不在乎,因為那時候我已經足夠了解、尊重我自己。讓人感激的是領導很尊重我的意愿,單位正好要成立一個新的部門,我想要的機會自己找上門了。我很難得的有了一個適合自己的有挑戰性的工作、一個安靜的辦公環境、自由支配的時間,我有了更好的條件一邊工作一邊靜心修煉自己,生活朝著我想要的方向前進。我記得很久以前在一本書上看到過一句話:“要有公主的手,侍女的腳。”可能我無意中在踐行這句話,用自己的方式把自己看到的未來變成現實。
? ? ? ?找自己是一個漫長的旅程。在這個漫長的旅程中,我們內心的真我逐漸壯大,支撐著我們的雙腳堅實地踏在大地上,越走越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