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商女猶知亡國恨,唱盡故里秦淮景。”
? ? ? ? ? ? ? ? ? ? ? ――淺談《金陵十三釵》
? ? 南京城,終了還是淪陷了……
? ? 六朝古都,十朝都會,昔日繁華落盡,一時間,滿城狼藉,尸橫遍野,《金陵十三釵》以三條線索影射出那樣一個黑暗的時代。
? ? 李教官和僅剩的十幾號弟兄拿命換得那十幾個女學生的命,在那樣一個時代,我們的武器根本無法媲美于日本先進的坦克大炮狙擊步槍,中國士兵只得拿命去搏,用那份赤膽忠心去拼,那一刻,中國人,顯得那樣弱小……
? ? 小士兵浦生長相清秀,使得秦淮藝妓憶起家鄉,舍命只為其唱一曲《秦淮景》……
? ? 我們中國人總是相信“人性本善”的,如果說一個人所暴露出來的皆是劣跡,那么一定是他內心的正義被時間隱藏還沒有被激發。
? 美國的殯葬師約翰,從開始的貪財,自私,好色又畏縮,他與那群“不知亡國恨”的“商女們”整日花天酒地,侵占了女學生用來避難的地窖。槍聲又響起,日本兵追到了教堂,沖破了鐵門,女學生們無處藏身,只得四處逃竄。在日本兵企圖 年幼的女學生之際,本來以打算拿起自己的小白旗以保命,卻在聽到未經人事的女學生們那樣無助的喊叫,甚至目睹了其中一人的慘死,他選擇拿起了神父的“人道主義”大旗。約翰最終沒有坐視不理,他一段慷慨激昂的神父說辭點燃了約翰內心的人道主義,當然,我想原因之一還有,他愛上了玉墨。玉墨在潛移默化中影響,改變著他。
? ? 在徹底看透日本人的陰謀后,他開始了拯救女學生的“不歸路”,然而世事難料,日本人“邀請”女學生們去他們攻克南京的慶功宴唱歌,這群以玉墨為首的秦淮河女人欲洗刷千古罵名“商女不知亡國恨,隔江猶唱后庭花”她們喬裝打扮,代替不甘受辱女學生去“赴宴”……
? ? 玉墨說“我的人生,本不該這樣的。”年少的陰暗改變了她的人生軌跡,卻沒有摧毀她的“中國情”!一曲唱罷,余音繞梁,她們唱出了自己的人生,唱出了內心的向往,甚至最初的那份美好和善良。
? ? 曲終人散,故事也將落幕,影片最后的獨白說:“我最后也不知道那些秦淮河女人的下場。”這又恰到好處的照應了前面藝妓們對女學生們所說“姐姐替你們去,你們替姐姐們好好活”……這樣的結局,沒有波瀾,甚至沒有泛起漣漪,卻足以令人為之潸然淚下,只是耳邊時時蕩起那支《秦淮景》:“我有一段情呀,唱給諸公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