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作是我大一以來就有的想法。記得每次去圖書館,挑選一個就近的位置,隨意的坐下。那時候,我總對圖書館有一種莫名的感覺。那里的空氣永遠是溫熱的,呆久了心口總堵得慌。像一個久未開窗的大房子,里面看起來燈火通明,干凈亮堂,但是空氣在那似乎在那凝固了,一塊塊的噻向喉嚨里,不僅心口堵塞,書一讀久了,連頭也開始昏昏沉沉的。看人都有點不清晰。畢業也快一年多了,圖書館這種悶熱頭暈的感覺,現在還揮之不去。
壞境總會影響的一個人的心情。好的環境會帶來舒暢的心情,壞的環境帶來的是堵塞的心情。可歸根結底,影響一個人心情的因素終究是由他自己決定的,他想快樂,隨處可尋。他想痛苦,無處可逃。大學圖書館那種悶熱的感覺,可能是自己讀書未開竅吧。
還記得,當時硬逼著自己去圖書館寫作。不曉得為何,總有一種表達的沖動想舒發出來,可是很多想法還處在混沌不清的狀態下。想一筆揮就,可半天下來,一張白紙憋不出一字一言。總之,大學時候的寫作于我而言,是極其痛苦的。可這種極度的痛苦并未扼殺我想要表達的沖動,它總會在某個時候叫醒我,你不妨再去試一次。
再嘗試便是二戰考研之后,等成績的那段時間。等待的時間總是漫長的,也總是無聊的,總想找點事做來度過這段過渡期。想著自己并未多少可以賺錢的才華,一些雜事自己也不愛動手,就索性撿起筆,寫寫公眾號吧。結果那段時間,披著星星,帶著月亮,把天花板上的亮燈關上,把桌上的臺燈打開。這樣黑夜中,亮起一團白光,亮起自己的一片小天地,這般寫作是最有感覺的。其中雖有吞吞吐吐,下筆為難的時候,但是還是寫了快3到4萬的字。雖然很多的想法并未實現,制定的計劃也并未完成,但是還是留下了5篇自己的文章,留下了自己曾經努力的痕跡。
保爾·柯察金說:人最寶貴的是生命。生命只有一次。一個人應該這樣度過一生:他不因虛度年華而悔恨,也不因碌碌無為而懊悔。我想,這也是我對待自己的態度。也許你會失敗很多次,努力過很多次,開機過很多次,可是現實并未如當初所料,結果也并非如你所愿。可是,每一次試圖努力的改變,都是一次成功的嘗試。正是有了嘗試,無論成功或失敗,它都給你留下了獨一無二的經驗。這是有了這些經驗,你才能沉淀出正確的知識,好的心態和堅定的意志。而正因為這些失敗或是成功的嘗試,才塑造了獨一無二的你。或許,許多人還沒有嘗試這個概念,他們在自己的城堡里看花開花落,也挺好的,可思來想去。這并非我所想要的生活。
最近又開始了寫作,不知這次嘗試能持續多久。但是比之過往,我必須改變以下這種想法。不要一落筆就感覺自己就想寫出驚動天地的文章來,那太幼稚,也不太現實。任何傳世的文章,但是可遇而不可求。我必須把求的心態放在一邊,把積累才能放在首位,把出成果放在第二位。
因此,我必須遵循以下思路,先去做,先去行動,讓這種持久的行動轉變為一種日常的習慣,這是最艱難的一個階段。跨過去就是巨大的一次勝利,這時寫作不說變容易,起碼不會給我太大的壓力。這大概兩個月的時間。再用習慣來雕刻我寫作的手藝,多閱讀,多寫,爭取寫出自己風格的文字。這也需要兩個月。4個月后,就必須要求自己出成績了,多去投稿,多去傳授自己的方法,在市場中檢驗自己文章的價值,這為最后一步。
寫作之旅開始,祝福我。god bless y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