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人,究竟為什么會愛上另一個人?

——讀《瑪格麗特小鎮》

圖片發自簡書App

? ? ? ? ? ? 作者:Hi~自由自在的大勇

從睡夢中驚醒的時候,我還以為自己已經錯過了兩遍鬧鐘,仔細看了一下表,14點26分,才發現從合上眼到醒來只不過經歷了九分鐘而已,腦袋卻昏昏沉沉的,像是真的睡了一覺一般。知覺恢復正常之前,腦海里浮現的第一個場景,竟然是剛從書中看到的一個情節:

蜜月第一個清晨醒來,我發現身邊躺著的竟是個中年婦女。

“你他媽是誰啊?”我驚叫道。

這是加·澤文《瑪格麗特小鎮》里很有意思的一處,讀到這里時竟忍不住笑出聲來。

與她的《島上書店》相比,這本小說顯得更難懂一點,將讀過的章節回過頭反復讀了兩遍,感覺有的地方也好像沒有看太懂,只能將其中的一些話拼湊起來,大致理出基本的意思:一個叫做瑪格麗特小鎮的地方,住著五個瑪格麗特,她們共同住在一個叫做瑪格隆的房子里,愛傻笑的小女孩梅,憂郁自大帶著藝術家氣息的少女米亞,性感美麗的女子瑪吉,性格乖戾體形肥胖的中年婦女瑪琪,擅長讀心術的耳聾的老太太老瑪格麗特,連同那位去世了的格蕾塔一起,她們都叫瑪格麗特·湯,她們各自的名字其實都是英文名瑪格麗特的昵稱,可以說她們的名字,連同小鎮的名字都是完全一樣的,她們看起來是同一個人又不是同一個人……N在蜜月的第一個清晨醒來時,看到的身邊的中年婦女,便是瑪琪。因為多年前施加的一個魔咒,瑪格麗特將分裂為不同年紀的自己,只有找到了真正愛自己的人之后,魔咒才會自動解除,其余的幾位瑪格麗特都將消失不見。故事情節的發展確實如此,當N決定和瑪吉結婚時,老瑪格麗特在睡眠中死去,米亞拿到藝術學校的繪畫獎學金出走了,瑪琪留了一張紙條出了國,年少的梅竟變成一只紅色的小小鳥飛向了遠處的天空……

圖片發自簡書App

因為之前讀過卡梅倫·韋斯特的《24重人格》,所以在看到六個瑪格麗特的故事時,自然而然便想到書中描繪的其實正是多重人格現象而已。《24重人格》既可以看做是一部小說,又一部偉大的心理學著作,是一部紀實性的文學作品,與之不同的是,《瑪格麗特小鎮》是一部完全虛構的小說,雖然知道了多重人格這一奧秘所在,但故事情節的發展絲毫不會降低閱讀的興趣。在閱讀之前,最打動人的還是這句話,它被編者摘出來放到了書的封底:一個人為什么會愛上另一個人?是因為圓潤手肘上的一小點凹陷?還是因為眼中一閃而過的光芒?所以,當讀到五個瑪格麗特消失得只剩下美麗的瑪吉之后,當瑪吉手指上的繩子被換成一顆真正的珍珠的時候,忍不住去想,是不是瑪吉和N兩個人的故事,是不是到這里就該因為有了一個圓滿的收場而可以戛然而止了?

當然不是。雖然瑪吉曾在N登機之前向他表白:“我愛你,旅途中無論發生什么,你都可以記著這句話”,雖然N曾在婚禮上說起“世界上有千千萬萬個瑪格麗特,千千萬萬個瑪格麗特都可能是今天的新娘,但我很慶幸是你而不是別人”,但是在婚后的某一天,瑪吉還是想告訴她的丈夫,自己已經莫名其妙地墜入了愛河,而對方卻是隔壁店里那個幫她重新掛起招牌,幫她追趕小偷搶回水泥鳥澡盆的男人,盡管他遠遠沒有自己的丈夫英俊瀟灑;N也再次與之前的未婚妻L約會,甚至看到瑪吉因匆忙錯穿了情夫妻子的一只鞋子回家,明知她是剛剛出軌回來也并不拆穿,就像瑪吉親眼看到了N和L約會調情回到家里后也絕口不提這件事一樣。原來,紙花真的未必比鮮花更長久,而以麻線為基礎的婚姻就跟以貨真價實的珠寶為基礎的婚姻一樣,會輕而易舉地分崩離析。若不是刀片舉到手腕邊時,一股惡心的感覺打消了自殺的沖動,瑪吉可能會連同腹中的孩子一起死掉,這樣N便沒有苦苦尋找瑪吉的那一段經歷,也就沒有機會在寫給女兒簡的手札中講出“只有分離才能讓我們真正學會如何去愛”這樣樸素卻深刻的人生真諦。

圖片發自簡書App

女兒簡的出現,是在她兩三歲的時候,母親瑪吉帶著她重新回到了N的身邊。有趣的是,當N誤以為瑪吉領來的小女孩是她自己的分身梅的時候,瑪吉竟然不知道梅是何人,而是告訴丈夫這是孩子簡。通過這個細節,不妨大膽揣測,所謂的五個瑪格麗特并沒有同時出現在那個叫瑪格麗特的小鎮中,而對于N來說那個難忘的夏天,在瑪格麗特小鎮發生的一系列趣事,與五個瑪格麗特相處的美好時光,或許只是N做過的一個夢罷了。就像瑪格麗特曾經說過的那樣,抵達瑪格麗特小鎮的最佳方式是盡力讓自己迷路,瑪格麗特小鎮就像陶淵明筆下的桃花源,其實并不存在。盡管如此,故事還是有講不通的地方,如N給女兒留下的手札中所言,瑪格麗特在簡六歲時自殺死去,就像眾多的瑪格麗特口中所說的那個不曾現身過的格蕾塔一樣,但不是還有一個七八十歲耳聾了的老瑪格麗特嗎?若是瑪格麗特像格蕾塔一樣自殺成功之后再也不曾回來,那么老瑪格麗特又何以存在并存活到那樣的高齡呢?

索性不去考究這些細枝末節吧,就像書中N對女兒簡說的那樣,她去世時,可以說她八十七歲,可以說她三十五歲,全憑你怎么計算。她的死因,可以說是因為衰老,可以說是因為太過年輕,全憑你怎么考量。

圖片發自簡書App

然而小說畢竟是小說,即便人真的會出現多重人格現象,甚至現實也真的不過是,每個女人身體內至少住著三個女人,你即便再了解一個人也不可能了解一個人的全部,就像簡在婚禮上心中默想的那樣,你如果了解我的全部,那我們的愛情很可能就走到了盡頭。盡管如此,我想作者還是想讓讀者在讀完了故事的結尾合上書本之后,明白這樣一個道理,愛真的不是僅憑嘴上說說那么簡單的事,即使你的愛人不曾患上分離性身份識別障礙這樣的精神疾病,人也在不同的歷時中有著不同的側面,而真正的親密關系,意味著將發現對方平日里不為他人所知的一面,即便你有時不愿看到這些。所以如果愛一個女人,你要愛7歲的她,17歲的她,24歲的她,35歲的她,52歲的她,77歲的她……說到這里,你也許會想所有的這一切到底是為什么,為什么要這么麻煩呢,為什么還沒有開始就要把話題牽扯地那么沉重?

其實要想解開所有的這些疑問,歸根結底還是要回到我們最初提出的那個問題:一個人,究竟為什么會愛上另一個人?甚至即使明明知道愛情有可能走著走著就走到了盡頭。如果這個問題還是讓你感到困惑,那么不妨聽聽簡的新婚丈夫說的這句話有沒有道理:愛情通常都有盡頭,但在它尚未消逝的時候,仍然是值得擁有的。說到這里,還是想起作者在《島上書店》中引用的詩人魯米的那句:來吧,親愛的,且讓我們來相愛,趁你我,尚在人世。愛情的盡頭在哪里,誰又能說得準呢?或許只要好好相愛,不經意間就能走完一生。愛這么美好,只要在它尚未消逝的時候認真享有,或許真的就能像書中所說的那樣:我跑到生命盡頭看了看,看到我們果然白頭偕老了。

圖片發自簡書App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

  • 一個人為什么會愛上另一個人?是因為圓潤手肘上的一點小凹陷?還是因為眼中一閃而過的光芒?當你愛上一個女人時,你會不會...
    文言周閱讀 2,110評論 0 1
  • 貴州興義之行出發了。 我們的航班是從廣州飛貴陽轉機興義,在等候飛貴陽的時候,機場通知因機場流量管制飛機將會延點,是...
    潔蕓閱讀 775評論 0 1
  • 早晨口渴, 起來喝水, 水籠頭全部罷工, 渴得我嗓子干啞說不出話, 因為昨晚哼唱歌曲時間過長, 此時, 我像脫了水...
    旖旎i閱讀 427評論 5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