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一度的感恩節到了,你最想感謝誰呢?
是在你沒錢時一邊教訓你一邊塞錢給你的父母,還是一路磕磕絆絆卻仍相依相扶的愛人?是和你插科打諢的朋友,還是給你諄諄教導的前輩?當然,也別忘了感謝下努力成長的自己哦~
感恩節的由來要一直追溯到美國歷史的發端。1620年著名的“五月花號“船滿載不堪忍受英國國內宗教迫害的清教徒102人到達美洲。1620年和1621年之交的冬天,他們遇到了難以想象的困難,處在饑寒交迫之中,冬天過去時,活下來的移民只有50來人。這時心地善良的印第安人給移民送來了生活必需品,還特地派人教他們怎樣狩獵、捕魚和種植玉米、南瓜。在印第安人的幫助下,移民們終于獲得了豐收,在歡慶豐收的日子,按照宗教傳統習俗,移民規定了感謝上帝的日子,并決定為感謝印第安人的真誠幫助,邀請他們一同慶祝節日。
在第一個感恩節的這一天,印第安人和移民歡聚一堂,他們在黎明時鳴放禮炮,列隊走進一間用作教堂的屋子,虔誠地向上帝表達謝意,然后點起篝火舉行盛大宴會,將獵獲的火雞制成美味佳肴盛情款待印第安人。第二天和第三天又舉行了摔跤、賽跑、唱歌、跳舞等活動。第一個感恩節非常成功。其中許多慶祝方式流傳了300多年,一直保留到今天。
感恩節是個西方的節日,為了銘記曾經幫助過自己的人。其實自古以來,中華民族就樂于助人、知恩圖報,“受人滴水之恩,當以涌泉相報”一度傳為名句。
中國教育更多關注分數和升學率,加之很多孩子都是獨生子女,家人的溺愛導致孩子覺得別人的關懷是理所當然,不少學生不懂得感謝、感激,只知道索取;甚至對太過關心自己的家人產生逆反、厭煩情緒。
感恩就是帶著一顆真誠的心去報答感謝別人,是在別人對你進行一些幫助后你給予的一些回報,是對一個沒有關系或者關系不夠親密的人給予你幫助所產生的一種虧欠心理。它是一種處世哲學,也是生活中的大智慧。一個智慧的人不應該為自己沒有的斤斤計較,也不應該一味索取使自己的私欲膨脹。學會感恩,為自己已有的而感恩感謝生活給予你的一切,這樣你才會有一個積極的人生觀,才會有一種健康的心態。
從小父母就會教育我們,如果別人給予我們某些幫助要說謝謝,這是中國作為一個禮儀之邦的傳統,但是嘴上的謝謝是一種形式,而感恩是一種心態。從心理學的角度,嘴上的謝謝其實是一種隔離,你給了我一些幫助,我說了謝謝,我們就互相抵消了。
如果真的覺得別人給予了幫助,最好的表達方式是你的幫助幫我解決了什么問題,給我帶來了什么感受,而不是簡單的說聲謝謝。例如:當你早晨起床的時候,愛人做了一份熱乎乎的早餐,最好的表達是:親愛的有你真好,特別的溫暖,比簡單的說聲謝謝要有意義。
回顧這么多年的歷程,在今天對生命中遇到的每個人和經歷的每件事都要表達感謝,是你們讓我懂得了很多,學會去珍惜,學會去感恩。出現在生命里的每個人和每件事都不會是無緣無故的,若是美好,叫做精彩,若是糟糕,叫做經歷。
人生沒有白走的路,每一步都算數,沒有經歷那些美好或糟糕,就遇不到眼前的自己。生命中除了父母,沒有那么多的理所應當,就算是父母也沒有理所應當該怎么怎么樣。雖然父母也有這樣或那樣的問題,他們把我們生下來就是最大的恩德。成年之后的路都是自己要學會去走的。
在人生的路上,遇到一個自己愛的人不容易,這是一種緣分,是老天在冥冥之中的安排,這種感覺就像是在瑟瑟的寒冬里感受到太陽的溫暖,在漆黑的深夜歸家看到一盞亮著的夜燈。緣分在最開始的時候都是無比的美好,但是隨著時間的推移,很多人再也找不到當初的感覺。有無數人感慨:人生若只如初見。
為什么會造成這個結果呢?從生物學的角度來理解,人就是高等級的動物,在求偶期,所有的雄性動物,都會展現自己最美好的一面,一旦得到了想要的結果,就會懈怠下來。把對方的付出都認為是理所應當,只想索取,將珍惜和感恩都拋之腦后。這也是為什么現在的離婚率越來越高的原因。
當然,不光是男性有這樣的問題,女性也同樣存在不懂珍惜和感恩的情況,這和原生家庭的相處模式有密不可分的關系。原生家庭也許會給我們帶來一些創傷,但這不是我們對自己不負責的理由,不是高興就結婚,吵架就離婚的理由。
講個故事:男孩結婚后對自己的妻子比結婚前更好。一次聚會,朋友笑他:怎么結婚了還那么膩。他訕訕地笑著說道:“結婚前,很多男生都想追她,有很多男生會對她好,我只有對她更好才能追到她;結婚后,對她好的男生越來越少,我只有對她更好,才能不讓她失落。我所做的一切就是想讓她幸福。”說完,所有在場的朋友都沉默了,沒有嘲笑,只有敬佩。
人和人最大的差別就是認知上的不同,學會珍惜和感恩,才能經營好一段關系。沒有看到自己的問題,就算換再多的伴侶還是會重復曾經的經歷。最好的方式是和已知的人去探索未知,而不是和未知的人去重復已知。感恩老天的安排,接納彼此都不是完美的。
雖然國內沒有感恩節的習俗,但在這個時節,還是給所有人送上一份祝福,你們也一定能感受到滿滿的幸福。感謝有你們陪伴的一路走來,感恩未來的路上會遇到更好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