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芷/文
小妹問我,她的那個他看起來怎么樣,能嫁么?
我說他怎樣我說了不算,每個人的性格都存在多面性,人前人后,家里家外,甚至戀愛前后,婚姻前后都可能會有不同的狀態。不管怎樣,關鍵是否是你想要的那個樣。老一輩人常說,人窮沒關系,沒錢可以掙;人丑沒關系,心是你的就好。關鍵是對方要愛惜你,要人品好。
熱戀時,總是不缺愛的。那么人品好不好,究竟該怎么看?
百度百科里說,人品指人的品性道德,說的是個體依據一定的社會道德準則和規范行動時,對社會、對他人、對周圍事物所表現出來的穩定的或傾向。通常好的人品要求對人要慷慨大方,寬以待人;對國家要愛崗敬業,忠誠熱愛。
在婚姻里,慷慨大方,寬以待人,愛崗敬業,忠誠愛國就好了?倘若只是對外慷慨大方,在家斤斤計較;對外寬以待人,在家咄咄逼人;對工作愛崗敬業,在家啥也不干且忠誠愛國卻不問家事的人,能是一個婚姻里的好伴侶么?
好的人品應該是表里如一的,對人對己,對外對內,無論是國家大事還是家庭瑣事都能有自己較為穩定的處事準則。遇到一個問題,你能放心地相信對方不會出岔子,妥妥地依法依規,細致周全。
閨蜜R覺得戀愛時看人品這事不靠譜,戀愛時總是向彼此展現了最美好的一面,看起來是無可挑剔的。比如他的前男友,當初覺得他溫柔細心,真心對她好,對父母朋友也熱心,所以兩人交往了。但是,后來發現他喜歡和各種女生搞曖昧,最后劈腿了。
R總結認為,對父母好只能說明有孝心;對朋友好只能說明重情義;對弱勢者好只能說明有同情心。你無法從一個人的某一方面好推出他其他方面都好,更不能由于他一部分人品斷定他全部人品。
同事L說人品好不好要看看對方在和親朋朋友們在一起的樣子。比如同父母、夫妻/男女朋友、兄弟姐妹、熟悉的朋友相處,由于無需佩戴面具,人都會非常放松,對待這些人的表現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一個人人品的高下。
很多人都說,人品好不好,要拉出來遛遛才知道,組織一次集體出游活動,為人處事的態度躲不了。一個人在集體活動中是否考慮事情以自我為中心,是否承認公平原則,是否通曉人情世故,是否愿意承擔責任,是否拒絕改變自己。
而我認為,大多數人都不會有固定不變的人品,只會有大致不變的傾向。而這些傾向性的選擇通常來自他的家庭教育,家族作風,也就是我們常說的“家風”。
人品好不好,是否適合自己,還是得到家里去看看。什么樣的家庭教育出什么樣的孩子,好家風代代傳。你可以看看他父母的相處模式,家庭氛圍和鄰里關系等等。心理學常說新組建的小家庭通常會成為原生家庭的復制品或是家庭模式的延續。盡管不一定是一模一樣,多少也會有點相似吧。
需要提醒的是,別人的經驗終究也只是經驗。要了解一個人的人品,只需靜靜觀察即可,無需通過刻意安排的“考驗”來探究這個人的底線,這非常愚蠢,而且若被識破反而會適得其反。
我曾經認識一個美女,相當有才華且漂亮,但是一直單身。有次聊到女生的話題,她得意洋洋的說,她有個考驗男朋友的方法,百試百靈,就是認識對她表白的男生時,帶到酒吧,借故離開,讓她同樣漂亮的一個女性朋友去搭訕,如果搭上話頭,就是不堅定。然后很憤怒的說,至今沒有一個男生“通過考驗”。當時我還挺佩服她手段高明,現在想起來,簡直是蠢到了家。
我一直堅信,人是軟弱而易受環境影響的,堅定到完全不受影響的大善大惡之徒僅占極少數。這個環境鼓勵人成為人品好的人,他哪怕裝也要裝出人品好,裝的時間長了,也就習慣成自然了。如果這個環境劣幣驅逐良幣,人品好的人也會墮落。
大環境我們改變不了,至少可以從自己做起,為身邊人創造一個鼓勵好人品的小環境,比起費心琢磨如何判斷人品,更為可行。
所以,要擁有一個人品好的他,一方面要確信你選擇的這個人不是真的太差,另一方面也要極力做好你自己,然后帶著他走進你的生活的圈子里,讓相愛的彼此,逐漸成為相互認可和欣賞的另一個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