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子曰:君子不器。
“器”是什么意思呢?《易經?系辭》里說:“形而上者謂之道,形而下者謂之器”。若說“虛懷若谷”、“海納百川”,谷、海還是有形有器的,還是小器。只是用來作比喻,讓人們更好體證而已。“大器”有多大呢?天地、太陽系、銀河系,三千大千世界,一望無際,算大器了吧,但比起“不器”還是小器的。
“不器”是啥樣子,要用心靈去體會,唯有用心眼才能見到不器的樣貌。“君子不器”,就是心與空相應,又溶入空,像虛空一樣“本來無一物”,無所掛礙,無形無相,又是“玄之又玄,眾妙之門”。“不器”也是沒有分別,沒有條條框框,超越二元對立,來到一體世界,包容一切,無邊無際,無窮無盡。君子所作所為從他的本心本性流露出來,就有了無限的可能。譬如,一棵松樹種在小盆里,能長成參天大樹嗎?器小,肯定只能是小盆景。若將松樹移植到大地上,讓它盡其性,自然就會生長成參天大樹,這是它的本性。
開啟妙智慧,就是知道每個人的本心、自性與虛空是一樣的。只要能盡人之性,盡人之心性,就是讓人的心與空相應,又溶入空,這不是將相所能做到的。其實小人與君子的區別在“小器”與“不器”而已矣!
這句話還蘊含另一層意思,如李卓吾說“下學而上達,便是不器。”此言的啟示是“不器”如水,不斷變化。每個人都有無限的可能,無限的潛力,都能達到“不器”的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