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過結構看思考21天訓練營結束了,這次挑戰失敗了,關鍵是錯過打卡時間,雖然挑戰失敗,但是結果沒有30天輸出倒逼輸入機制挑戰慘烈。過去將近一個月,有些些感悟,因為是受過結構思考力培訓,接下來,從素材積累、思維方式、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三方面,談談我的成長收獲。
世事洞明皆學問 人情練達即文章
每天打卡輸出一篇文章的時候,我感覺腦汁被榨干,身體被掏空。關于寫什么,如何積累材料,借鑒小伙伴的思路。
將打卡素材來源分門別類,生活感悟、工作方法、讀書心得、生活方式等,來源明確,不至于盲目雜亂無章。
讀書、刷公眾號、不經意聊天,帶著目的理解結論分論點,善于捕捉靈感。更深刻抓住文章、節目的核心,厘清謀篇布局,聽懂對方話外之音。
看到具體的細節,案例、故事、數據、人物……往上抽象,思考它們可以用來說明什么更為總括性的規律、理論、原則;反過來,生活中遇到后者主動從自己的經歷中尋找對應物和可以應用的地方,循環往復,觸類旁通。素材來自生活方方面面,覺察內心,觀察他人,世間的萬事萬物,深入洞見,能明了究竟,成為學問之道,了解各種情緣,通達人性,了悟文章之道。
善于總結回顧,強化立體思維
這次學習過程中,我發現從前雖然沒有學習過結構思考力,也不知道結構為萬事萬物之本,但我卻下意識應用了其中的規律。在給昌書記寫信訪維穩經驗材料的時候,目標明確,我搭建金字塔的順序是自上而下,疑問回答做分解;當寫中心的年底總結的時候,不知道要表達什么目標,我是將全年完成的任務,達到的指標,作出的成績列出來,將內容進行分類,之后將每個類別概括出一個結論,最后將結論往上概括出總結論,自下而上搭建金字塔。
這段工作經歷也啟示我成長進步不應該源于焦慮,而應基于解決問題來學習。從前在學校,我們不斷上一節一節的課,然后參加測驗。可生活不是這樣的,我們突然被order一個項目,或者主動接受測驗,然后有些長進,學到一些東西,最后修完一門學分。成長的起點不應是別人曬了一本書,別人說了一句話引發你的焦慮,而應是真實遇到的問題。
聯想到近來困擾我的是否被調回綜治辦的糾結當中。寫作、協調、溝通、決斷力等等,過去不斷行走不斷感悟沉淀的所得,不去經歷,概念始終是二手的。崗位既需要魄力勇氣的漢子氣概,又需要細致溫柔的妹紙情懷,困身又心累,當不問得失,做了許多事情后,逐漸從紛繁復雜的生活中,抽象出原本并不為人類意志所轉移的規律,我的成長速度突飛猛進。
不由地驚嘆,同時也感恩,驚嘆的是芭芭拉 明托能總結人類思維規律,將結構思考力原理闡明得如此簡單易懂,感恩的是遇見橙子學院,跟從古大俠的步伐,遇見如此多優秀的導師。了解整體部分,關心來龍去脈,珍惜情感物品,知道一切來之不易。
善于總結回顧,做過的事情,高效能迭代使用,犯過的錯誤,不輕易再次踩雷。道理都是相同的,一個觀點,哲學、藝術、科學、管理、商業,都在用不同的方式與故事去詮釋。當找到屬于自己的道理后,再用自己的故事去詮釋,就足夠了。
無條件接納自己,凡尋找的,就找到,凡敲門,門就開。
社群聚焦資源,探索適合自己學習方法
一個人死磕半天,可能不如與伙伴半個小時的聊天得到的靈感多。這次訓練營,首次參加了押金制學習,雖然50大洋由于自己疏忽錯過打卡時間而打水漂了,但是還是值得的。在群內,大家的目標一致,為了學會一句話把事情說清楚的能力,互相鼓勵,有時候群內聊天記錄也可以成為我的學習資料。當自己洋洋得意自我陶醉,別人的點評才能發現問題,成長進步,練習將有意識的思維方式內化為無意識的本能,才是知識到技能的過程。學會知識是上腦,注意力在的時候是上心,而注意力不在的時候也能運用自如才叫上身。這是我花了50元學會的沉甸甸的感悟。
這段時間由于剛買球拍,加了badminton的社群,有志同道合的伙伴,在群里互相勾搭,督促,點評。線上線下,看得見的進步。目標統一明確,凝聚了伙伴,伙伴聚焦更多資源,形成良性傳播循環。
總的來說,這次結構思考力訓練營從學習管理,工作方式,生活經驗等方面都起了促進作用,期待自己接下來把李忠秋老師的書看完,在思維學習領域有更深入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