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行合一——王陽明》讀記

? ? ? ?以我的水平,也不敢做什么讀感,就只把看過有些意思的地方加上膚淺的想法無序的記下來叻,希望自己哪天再回過頭來,發現它帶給了我些許思考。

? ? ?上學的時候,記得教科書上講唯心主義就提到王陽明的例子,他那“天下無心外之物”也被教做典型的唯心主義,是堅決要不得的,再到以前讀過《秘密》,今天又讀《知行合一》,所謂的唯心是有可取,也更有些意思。

? ? ? ?先理解什么是“知行合一”,總出現異議的是這個“知”,它不是“知道”,而是“良知”,意為每個人內心的良知所產生的道德感和判斷力是與生俱來的,即“人之初,性本善”,人們無需去外界尋找真知真理,遵循內心的良知,在行為中遵循良知,便能達到寧靜于內,無敵于外的境界。

*心學對我們有什么用*

? ? ? ? 人人都是圣人

? ? ? ? ? ? ?每個人心中都有良知,良知能知是非善惡,“是非”屬于智慧,“善惡”屬于道德,圣人不過既有智慧又有無懈可擊道德的凡人,而你一生就具備著兩種素質,所以你是個潛在的圣人。只要按良知的指引去思考做事(致良知),那就是圣人了。

? ? ? ? ? ? 如果世界上真有上帝,那上帝就在我們心中,就是我們自己。我們不要去做任何人和事物的奴隸,只俯首于自己的那顆良知的心,就可以了。

? ? ? ? 只俯首于自己的心

? ? ? ? ? ?人們要蔑視權威、追求自由、崇尚獨立人格。

? ? ? ? ? ?要成為一個獨立自主的人,最根本的就是不要做自己的心的奴隸。讓你的心不要迷信權威,不要人云亦云,吠聲吠影,更不要違背自己的良知,逆來順受,甘心做“權威”的犧牲品。(遇到不公要勇于抗爭)

? ? ? ? ?去心中賊之私情

? ? ? ? ? ? ? 人在情感上的措置最傻的是憤怒。

? ? ? ? ? ? ? 通過違背良知而得到的名利權勢,會時刻牽掛著你的心,你總會擔心失去它們,恐懼自然而然就產生了。人必須在良知的指引下去爭取應得的東西,才有可能擁有選擇是否恐懼的自由。

? ? ? ? ?去心中賊之私欲

? ? ? ? ? ? ? 什么是私欲?過了的基本欲望就是私欲。名利之欲+生存之欲

? ? ? ? ? ? ? 人生在世,最大的弊病就是好名。

? ? ? ? ? 閑私雜慮也是私欲

? ? ? ? ? ? ? ?思慮是人固有的,但要看你胡思亂想的是什么,如果內容是色、利、名,那就是私欲?!胺嵌Y勿視,非禮勿聽,非禮勿言,非禮勿動?!?/p>

? ? ? ? ? 人生在世,不可拘泥常規

? ? ? ? ? ? ? ?不拘泥常規,說起容易做起難,我們生活的社會中,總會自覺或不自覺地尋找行事的參照物,這些參照物有時是傳統道德,有時是法律法規,我們不可能不遵守這些。人生在世,準備遵循任何外在規則和違反任何外在規則前,首先要問良知是否合適,因為常規不在外,就在你內心中。

? ? ? ? ? 我們該追求什么

? ? ? ? ? ? ? ? 人的一生應該追求什么,人人都有自己的說法。有人說是功名利祿,有人說是安居樂業,有人說是用無限的知識充實自己。無論是哪種追求,都需要用心。專心做事才有可能實現追求。

? ? ? ? ? ? ? ? ?我們應該努力追求光明良知,其實是一勞永逸的事。只要良知光明,我們就擁有了智慧和道德,那么,還有什么追求是不能到手的呢?

? ? ? ? ? ?如何對付惡

? ? ? ? ? ? ? ? 惡人未必都是十惡不赦的人,凡事我們良知不肯承認的都是惡人。

? ? ? ? ? ? ? ? 凡事都要從自己身上找原因,只要在自己身上找到原因并且修正,就能讓對方也改邪歸正,符合自己良知的需求。

? ? ? ? ? ? ? ? ?和惡人打交道只要記得一條:試圖改變她的惡性,往往會適得其反。我們遇到的惡性中,毀謗是最流行也最讓人無法忍受的一種。我們對待毀謗的方法就是:注重自身修養,克制自己。一個被外物所控制的人,他的自我在哪里呢?不要被外來的毀謗所擊倒,因為這不值得,也說明你太脆弱了。王陽明心學要人自信,自信自己,就不會受到外來毀謗的侵蝕。而做到自信,必須時刻光明自己的良知,讓它擁有道德和智慧。

? ? ? ? ?不要操心

? ? ? ? ? ? ? ?王陽明相信人生是多變的,沒有人可以預料下一步將發生什么?!安傩摹钡氖拢怯薮赖娜烁傻?。你只要順其自然就好。

? ? ? ? ? ? ? ? 不要操心,并非指你真的什么事都不干。我們最應該在根上操心,那就是光明良知,而光明良知主要途徑就是事上磨煉。

? ? ? ? ? ? ? ? ?平時無事時有多么從容的風度都是扯淡。人真正的風度應該是遇到變故遭遇屈辱時,在這個時候,能不憤怒,能不驚慌失措,始是能有得力處,亦便是用力處。

? ? ? ? ? ? ? ? ? 不要操心你的人生,但要操心你的良知。

? ? ? ? ? 獲得幸福的方法:不要和外物對立

? ? ? ? ? ? ? ? ? 所謂幸福就是長久的快樂。獲取幸福的方法很多,我們耳熟能詳的如保持樂觀的心態,要懂得知足,有追求幸福的決心并付諸實踐。理論上,這些方法都不錯,但真實踐起來卻很難,世上沒有幾人可以做到知足。

? ? ? ? ? ? ? ? ? ?王陽明的方法是釜底抽薪的。人為什么常常感到不幸福?表面是因為我們身體總受到束縛,精神也不能自主,我們受到了客觀條件的種種限制。實際上,我們之所以受到客觀條件的限制,是因為我們和外物產生了對立。我們所以和外物產生對立,是因為我們總是以自己的標準來衡量外物,于是,就有了是非好惡之情。當我們對外物有了是非好惡之情,就是給外物貼上了是非好惡的標簽,一旦你給它們貼上標簽,他們就有了生命,反過來干擾你。也就是說,我們被客觀條件所限制,全是我們自己搞出來的。

? ? ? ? ? ? ? ? ? ?財富、名利、地位自有它們的規律,你不要給它們加上標簽,讓它們來指揮你,你不必放它們在心上,只需要向前努力就是了。

? ? ? ? ? ? ? ? ? 有一樣東西是無法平等的,這就是天賦。儒家將人分為三種:生知安行者,學知利行者,困之勉行者。如果不行稱為后者怎么辦?答案是:掂掂自己的分量。

? ? ? ? ? ? ? ? ?人們往往特別重視外在的東西,比如名利。很多人都在拼命追名逐利,原因很簡單:我們把名利看成了“善”,如此一來,我們就和它們產生了對立,而它們自然地會牽絆我們。功名利祿,本是外在的,得之我幸,不得我命。你根本不知道自己有多大能量來獲得它們。王陽明指示人們:專心在良知上下功夫,用良知去做事,你就能獲得幸福,成為心靈的圣人。

*知行合一的修煉法門*

? ? ? ? ? ? ? 格物致知

? ? ? ? ? ? ? ? ? 通過在事上正念頭而實現良知。

? ? ? ? ? ? ? ?心即理

? ? ? ? ? ? ? ? ? ?首先是在心里認為某個知識是有必要去追尋,然后才去追尋。先用心,后探究。

? ? ? ? ? ? ? ?心外無理

? ? ? ? ? ? ? ? ? ?良知自會告訴我們該做什么,天下事就怕“用心”兩字,永遠把重心放在內心上,用功致良心。

? ? ? ? ? ? ? ?萬物一體

? ? ? ? ? ? ? ? ? 萬物一體其實是萬物即我心,我心即萬物,我心之所以存在,就是以萬物的存在為基礎的。

? ? ? ? ? ? ? ?心外無物

? ? ? ? ? ? ? ? ?“你未看此花時,此花與汝心同歸于寂;你來看此花是,則此花顏色一時明白起來。便知此花不在你的心外”。這句話要特意翻譯一下:你的眼睛受心的控制,你未看那朵花時,你的心在花身上沒有動,于是你的心和它一樣,都處于沉寂狀態;當你來看它時,你的心在它身上,你的心動了,而花也映入你的眼,所以它的顏色和你的心一樣,都鮮艷、動了起來。

? ? ? ? ? ? ? 心外無事

? ? ? ? ? ? ? ? ?你意識到的事和做的事都是心主使你做的,如果心不動,就沒有任何事。

? ? ? ? ? ? ? “心即理”“心外無物”“心外無事”首先要求的就是我們在內心的良知上用功,良知光明了,它會指引你,做到心外無物,心外無事。這個世界里有屬于你自己的天地萬物,屬于你自己的功名利祿,它是一個精神和物質并駕齊驅的光明世界。

? ? ? ? ? ? ? ? 心即理的立言宗旨

? ? ? ? ? ? ? ? ?“我提倡心即理,時希望大家都要心理和一,言行合一,按本心的想法來做事,不要矯飾,凡事在心上下功夫,而不要到心外去尋求,這才是王道的真諦,亦是我立論的宗旨”王陽明言。

? ? ? ? ? ? ? ? 為什么說知行是合一的

? ? ? ? ? ? ? ? ? ?知行合一的前提是,你的良知必須光明,必須可以發揮作用。合一,無先后主次之分。

? ? ? ? ? ? ? 古人為何單獨提知行

? ? ? ? ? ? ? ? ? 知的真切篤實就是行,行的明察警覺就是知。

? ? ? ? ? ? ? ? ?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

? ? ? ? ? ? ? ? ? 知行和一是一件事的開始和終結,絕不能有始無終,更不要虎頭蛇尾。有目的性的思考本身就是行。

? ? ? ? ? ? ? ?一念發動便是行了

? ? ? ? ? ? ? ? ? 只要一個惡念涌上心頭,馬上就把他克掉,絕不能讓任何一點惡念留在心頭。我們要時刻防范警惕我們的私欲。

? ? ? ? ? ? ? ?良知就是判斷力

? ? ? ? ? ? ? ? ? 良知可解決天下一切事。光復良知要從平時做起,而非臨時修行。

? ? ? ? ? ? ? ?如何光復良知

? ? ? ? ? ? ? ? ? 懷著“自然而然,不焦急”的心,耐心的去用功,別人嘲笑你、誹謗你、稱譽你、侮辱你,你都不介意,共赴上無論是進還是退,你不要管,只是悶頭在良知上用功,時間久了,你就能體會到快樂了。

? ? ? ? ? ? ? ?致良知:聽從第一感覺

? ? ? ? ? ? ? ? ? 只要良知判定是非善惡,你照著去做就是了。

? ? ? ? ? ? ? ?致良知:聽從內心的聲音

? ? ? ? ? ? ? ? ? 無善無惡心之體,有善有惡意之動,知善知惡是良知,為善去惡是格物。


? ? ? ? 文中在講述王陽明經歷過程中,摘抄幾句如下:

? ? ? ? 1、該放手就放手,不必計較付出多少。只有放棄,才有日后的得到。如果你在付出的人事上得不到快樂和人生價值的答案,他就是一個包袱,甚至是五行山,只有放棄它,才能輕松上路,繼續你的前程。

? ? ? ? ?2、面對災難,宜堅貞守持。切勿受到不利環境的影響,也不要讓堅定之心有所動搖。要避免災禍,就要守住內心的光明,盡管表面上可以屈服。有時候,人必須隱藏他的光芒,以便在當時的困難處境之下仍能讓他意志占上風,內心深處必須意志堅定,并且要一點都不流露在外。如此,就能在困難中堅持。

? ? ? ? ?3、孝敬父母的終極目的是讓他們心上安寧,物質條件在其次。

? ? ? ? ?4、不要迷信自己的經驗。世間一切瞬息萬變,拿從前的經驗對待新出現的事物是膠柱鼓瑟。尤其是面對新的對手時,經驗就是道教的丹藥,會伸不直鬼不覺地置你于死地。

? ? ? ? ? 5、庸人一挫就餒,才勝便驕。

? ? ? ? ? 6、一個沒有信仰支撐,純靠利益結成的團隊,一旦靈魂人物消失,它就如多米諾骨牌一樣,勢必倒塌。

? ? ? ? ? 7、人生在世唯一可以依仗的就是自己??可缴降梗亢雍涌?。

? ? ? ? ? 8、如果一件事太順利,那么就要小心。

? ? ? ? ? 9、人面對事情時如果有僥幸心理,必定失敗。即使有人能躲過,但大多數人一定躲不過。

? ? ? ? ?10、戲子的演技再精湛也是假的,假的東西最怕夜長夢多。

? ? ? ? ?11、世界上唯一能拿得起放得下的只有筷子。

? ? ? ? ?12、有些人,你用言語勸告根本不起作用,必須讓他親身經歷失敗,他才會得到真知。

? ? ? ? ?13、對付惡人,千萬別引發他的惡性,要懂得斗爭的技巧。惡人最怕的就是喪失利益,對付他們,只需要給他們擺清利害關系,他們就會知難而退。

? ? ? ? ?14、憤怒能讓自己陣腳大亂,良知不能發揮力量。

? ? ? ? ?15、說服對方的成功率,在于見什么人說什么話的能力。

? ? ? ? ?16、政治無非是處理各種關系的一種能力,政治沒有是非,利害既是是非。


? ? ? ?做為世間凡人,自認才資一般,但卻不妨礙去追尋自己的良知,去用心做好良知指引我的事情。

? ? ? ?祝靜安。


? ? ? ? ? ? ? ? ? ? ? ? ? ? ? ? ? ?

圖片發自簡書App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