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我的感悟
這是一本獨特的,極具啟發(fā)性的書,作者把一種不懈的,自主的,低強度的學習方式稱為“加勒比海盜學習法”,他像加勒比海盜學者一樣享受自由,充滿激情的進行學習,進而從一個高中輟學者逐漸走向了成功,個體差異性決定我們應該創(chuàng)造適合自己的學習方式,而不是教條式的標準模式。
我們可能聽說過很多學習方法,如風靡全球的可汗學院Youtube視頻學習,翻轉課堂學習,刻意練習,臨界知識學習,10000小時定律學習,但加勒比海盜學習法可能是第一次聽說,可能很多人會說怎么要向強盜去學習,其實如果翻譯成書面語,它就是一種自我教育學習法,不受約束,自由自在地根據自己的狀態(tài)去學習,在現(xiàn)代社會中,有一小部分人確實采用了這種自我教育的方法,取得了一些不錯的成績,但是大部分人還是不能擺脫傳統(tǒng)的約束,上學一定要在學校里,而不能在家里自學。
2.加勒比海盜學者
閱讀完這本書也不是要讓大家學作者一樣選擇輟學,其實如果你在平時的學習中選擇這樣的一個學習方法,讓自己擁有自由,如選擇第一手知識,自我定向式學習(心中羅盤與既定計劃發(fā)生沖突,你會毅然轉到心中羅盤指示的方向);尋找新點子,如保持好奇心,遇到復雜的事物采取挑戰(zhàn)性的方法;擁有自己的思想領地,如構建塑造自己(不當被動的接收容器),獲得自己的聲譽。
學習是一種連續(xù)不斷的自我轉變,而不是簡單的知識累積,你要把自己定位為一個思想者,學習者,教育者。
海盜學者的優(yōu)勢是通過不懈的努力學習,當任何機會之船揚帆駛過家門前的時候,你總可以占據有利位置對它進行伏擊,而不會像有些人那樣遺憾的說“對不起,我不夠資格。”這讓我想起了日本著名的企業(yè)家稻盛和夫先生,他在創(chuàng)業(yè)初期的時候,別人所交給他的任何任務,他都一口答應下來,其實他完全對這項任務沒有任何把握,雖然他不清楚是否可以聰明到能完全搞定這件事,但是他知道他有足夠的智慧知道該怎樣入手,知道應該如何開始至關重要,等到完成的時候,他會變得更聰明。
3.通過海盜學習法獲得了成功,那成功的秘籍是什么呢?答案就是自我教育的11個要素。
著魔般地搜尋
讓我找到需要的資源和工具,著魔般的搜索是一件很有趣的事情,我們可以去逛書店,查閱各種資料,上網百度…這種搜索的好處是當以后要學習某些東西的時候,我們可以很快的學到手,因為我們早就知道了這些資源和工具在哪里。
真正的問題
我們需要時刻思考真正的問題,這里的真正問題是指我們所關心和在意的問題,而不是別人認為我需要關心的問題。
認知式理解
是指從心而動,根據內心的節(jié)律來工作,從心而動是駕駛內心這艘船的方式和原則,而不是用意志牽引著內心去工作。
知識相吸
懂得越多,學的就越容易,新知識鏈接舊知識就會引發(fā)出新的問題,并且促使我們不斷學習更多的知識。
實驗
使學習變得更生動和直觀,做實驗就是直接刺激事物,跟它游戲,質疑它,觸碰它,看它如何反應,在這個過程中進一步學習。
閑暇的時間
可以嘗試新事物 ,有時許多靈感都是在閑暇的時間所構思出來的 ,所謂閑暇的時間,其實就是可以浪費的時間,變浪費為利用。
講故事
賦予事物意義的方式,一則好故事是許多概念想法巧妙組織出來的,通過創(chuàng)作,編輯,分享或質疑故事,我們能夠更進一步地掌握事物。
碰撞思維
會產生出更好的想法,用截然相反的角度來挑戰(zhàn)自己的想法 ,也就是問一些探索性的問題,養(yǎng)成自我懷疑和批判的習慣。
他人的智慧
可以檢驗我們的思路,完善我們的想法,即便我們對自己的想法很自信,出于好奇,我們還是愿意聽一下別人的意見,回應他人的意見很有趣,也很有用,我們可以從別人那里得到靈感,經過加工整理,進行再創(chuàng)造,最終變?yōu)樽约旱臇|西。
文字和圖片
是我們思想的落腳處,故事是由文字,圖片符號組成的,我們會挑選有力量的文字,把它們排兵布陣,寫成筆記,做成圖表。
系統(tǒng)的思維
幫助我們化繁為簡,系統(tǒng)思維是分析事物的復雜結構,找出其中簡單規(guī)律的一門藝術,一個系統(tǒng)思考者可以比別人學的更快,因為他要清楚要學的新知識與已掌握的舊知識之間的關系。
4.應用
那如何應用這11個要素,它并非只應用在重大事情上,它還能在每天都幫助我們,如下面是我最近一周的部分清單:
和孩子們一起解決了智力游戲。(認知式理解,閑暇時間)
閱讀了一些工具書籍,進一步了解了它的使用。(知識相吸,系統(tǒng)思考,他人的智慧)
聽了一些演講,演講的內容那是關于創(chuàng)意美學類的。(知識相吸,著魔般的搜索,碰撞思維,系統(tǒng)思考,閑暇的時間)
5.減壓學習的價值
周邊智慧原則
所謂周邊智慧原則,就是我們所學的東西大部分來自做其它事情的副產品,生活的每一分鐘,真相都以不同的面目呈現(xiàn)在我們面前,我們學習到的一些知識,其實受制于自己的想象力和求知欲。學習的能力越強,就越能從發(fā)生的事情中獲得更多的知識。我們主動學習不在預期內的知識,就能大大增加偶然出現(xiàn)的事物的價值。
交替原則,跟著自己的能量走
是指任何一個活動,你做的越多,它的價值就喪失的越多,同時增加其互補行為的價值。所以如果我們懂得并接受了交替原則,當我們感到厭倦的時候,不要浪費精力去強迫自己繼續(xù)學下去,我們要跟隨著內心的能量走,我們應該切換到另一件事情上去,所以我們不要與睡眠抗爭,困了就上床休息。
一般人認為好的學習方式應該是專注地讀完一本書中的每一個字,如果桌上同時攤開10本書,那就意味著我們的注意力很難集中,其實,這是我們的認識誤區(qū),卡在了學習的“管道比喻”上,所有的知識都包裹起來放在運貨卡車上,再送到我們的大腦,大腦把包裹卸下,把知識存儲在貨架上,這個管道比喻可能對死記硬背的學習方式有用,但對于我們所探求的自我教育,則沒有一點用途,我們可以用建構作為比喻,知識并不是靠運輸來的,而是用經驗來建構完成,我們的心智在尋找它認為有用的材料,然后把這些材料鏈接整理起來變?yōu)橛^察外部世界的方式,建構成更加復雜,更加有趣的新的知識結構。海盜學者的學習方式就是一種建構式的學習方法,在這種學習方法中主動出擊,而不是被動接受扮演了關鍵角色。
長皮帶捷徑
長皮帶的特點在于允許分心,養(yǎng)成有責任感的分心。
使用長皮帶有什么好處呢?它能使我們在完成工作任務的同時,有機會去尋找可能出現(xiàn)的驚喜發(fā)現(xiàn),以提高我們的工作效率和工作質量。
循環(huán)式學習
實際上很少有知識需要按部就班遵循著一定的順序才能獲得,循環(huán)式學習是從更廣闊的角度來看待學習,學習的過程是慢慢填補空白,它也是一個逐漸建構的過程,慢慢地雕塑著我們的思想,每次有新的信息到來,我們的知識體系就會被梳理一次,循環(huán)是學習成功的關鍵,在于它能夠暫時拋開自我評價,并容忍問題的存在。
具體方法:
先通讀一遍:不管是什么樣的教材,先通讀一遍,試著去了解它,在通讀的過程當中,有些內容可能讀懂,但也有些不明白,這沒關系,先把不懂的地方輕松地放過去。
回想已經讀懂的內容:要肯定自己的進步,即便沒有弄明白書中所有的問題,也不是說一無所獲,畢竟已經讀懂了一些內容,有疑問不是失敗,它是一個書簽,告訴我們還要在哪里再下功夫。
停下來干點別的事:這個停頓可能是幾分鐘,也可能是幾年。
仔細研讀:重新在學習時,先把書再通讀一遍,看看過去不懂的地方現(xiàn)在是否明白,假如還是不懂,那我們就選擇一個不懂的問題來細細研讀它,我們可以嘗試去查閱資料,向別人請教,總之要嘗試各種辦法,直到弄懂為止。
再停頓
拖延和鞭策捷徑
這里所說的拖延,是當我們承諾了要去做一件事,在有機會完成時卻停下來去做其它并不重要的事情,當需要研究,學習,寫作或者準備思考新的方法時,就常常拖延下來,那這就稱作創(chuàng)造性拖延。創(chuàng)造性拖延關鍵原因在于大部分創(chuàng)造性的作品是在潛意識狀態(tài)下誕生的,有時候我們甚至意識不到正在工作或學習。
有一些方法可與拖延和鞭策捷徑同時使用,如:
說大話,比如為了給自己施加壓力,我們通常會提前答應一些請求,在一定的期限內寫文章或者是上一堂課。
讓期限慢慢到來,有的時候如果我們要寫一篇文章,先不讓編輯告訴交稿的最后期限,還是問他最希望什么時間得到稿件,于是就承諾盡量在這個日期之前寄出稿子,但是如果沒有寫完,那就請求寬限一周,假如還沒寫完,這才詢問最后的期限是哪一天。
平行工程,比如有些人說他每年能出一本書的秘訣“他用5年的時間寫完了一本書,但是同時在寫著5本書?!?/p>
換低檔,比如有的時候拖延是因為給了自己太龐大的工作量,所以鞭策了自己一陣以后,就有意去降低預期,降低標準,或者是縮小研究范圍,總之是換低檔位。
6.學習進度表--藏寶圖
學習不僅是記住,關鍵是對所學東西的消化和吸收,需要找出事實的意義,發(fā)現(xiàn)其內在的聯(lián)系和規(guī)律;需要把想法裝進知識框架,推導出將會出現(xiàn)什么結果;需要思考再思考,需要解決問題;總之絕不能只是反復強化記憶,如此學習才會增加知識量,變得更有力量。
教育的目的是我們能成為什么人,而不是能復述出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