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對每個人來說都是平等的,一天都是二十四個小時,我們無時不刻的都在交易自己的時間。你選擇閱讀是在交易自己的時間,你選擇刷電視劇也是在交易自己的時間,但二者的區(qū)別在于投入和產(chǎn)出比不同,前者始終是一個正向的累積,而后者不過是一種時間消耗而已。
生活中,不乏一些朋友口頭上追求前者,但在實際上卻與后者接軌,等到一天即將結(jié)束,就開啟了抱怨模式,然后接下來日復一日,年復一年的依舊如此。我想這種問題你也遇到過吧。
簡而言之,這類人在交易自己的時間過程中沒有讓自己利益最大化的意識,或者說他們?nèi)狈ψ屪约阂?guī)避損失的“底線”,到時他們把寶貴的時間浪費在了無聊的事情中。
那么,記住這三條“鐵律”,可助你在時間規(guī)劃上少走彎路。
1、聚焦于成長
“成長”可以說是一個永恒的剛性需求,而且它也沒有盡頭,當你在交易自己的時間之前,不妨先進行理性思考:
我選擇這件事能否讓自己得到成長?
也就是把你的時間投入到能讓你得到正向積累的事情上,這樣當你面對選擇讀書和刷電視劇這個貌似“兩難的選擇時”,后者也就可以被輕松pass掉了。
選擇工作同樣適用,因為每天的工作的時間交易成本是8小時+模式,交易額更大,所以你不妨先做個預測:這項工作能否讓我獲得能力上的持續(xù)積累??
2、不要讓你的估值超過自己價值
和股票一樣,每個人都有自己的“估值”和“價值”,很多時候,市場只能給我們一個“估值”,但自己的實際價值如何?一定要有一個清晰的認知。
當你太在意估值而忽略價值的時候,你往往會把著眼點放在提高估值而非提升價值的層面上來。
舉個簡單的例子,很多人都有拖延癥的問題,當你拖延的時候,很多人會經(jīng)過頭腦風暴:我在明天做這件事的時候我一定能超高效的完成這件事,甚至在做這個“預算”的時候遠遠地高于自己的實際能力,結(jié)果可想而知:時間被交易白白的消耗掉了,自己也始終活在這個“完美”的預期中。
所以,在我們做時間交易的決策之前,要對自己的實際“價值”如何有個明確的認知,然后回歸上一條:聚焦于自己的成長。
3、放眼長期,耐心的等待
走出舒適區(qū),可以說是學習的先決條件,這也就意味著你的成長之路是比較痛苦的,至少相對于刷電視劇這類事情是這樣。
很多時候通過學習成長短期內(nèi)得不到反饋,很多人也因此放棄了。或者有些人匯總想著找什么“高效”的方法,卻遲遲不愿行動,到底還是一事無成。
那么不妨放眼長期,預想經(jīng)過長期的積累之后,自己真正成長之后的狀態(tài),然后沉下心專注于做能讓自己得到正想積累的事情,接下來耐心的等待,總有一天你會得到意想不到的“反饋”。
堅守這三條“底線”,可助你的時間交易不再“虧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