或許一個人到了某一個特定的年齡,總會思考一些深層次的問題,比如:這一生為什么而活?活著的人生價值和意義是什么?如何才能讓自己的人生變得豐富多彩?
與我而言,確是如此。
壹
十幾歲的時候會考慮二十幾歲的事情,何時工作,何時談戀愛,何時結婚,何時準備要小孩,也會暢想以后的生活會是什么樣子,陪伴自己身邊的會是什么樣的人;更深層次的會思考哲學的三大疑惑:我是誰,從哪里來,要到哪里去;還會想自己存在的價值又是什么?
二十幾歲,有些問題已經找到答案,有些問題還在繼續尋覓:何時步入婚姻的殿堂,婚后生活會幸福還是糟糕。也會偶爾腦補如何處理婚姻中遇到的各種問題,是堅持自己的夢想還放棄,如何能讓自己更豐盈充實,過好自己的生活,等等。相比于以前的輕盈,如今這個年紀思考的東西更會偏向于務實。
或許這就是賈寶玉所說:女孩兒未出嫁,是顆無價之寶珠,出了嫁,不知怎么就變出許多不好的毛病來,雖是顆珠子,卻沒有光彩寶色,是顆死珠了;再老了,改變的不是珠子,竟是魚眼睛了。
貳
可有可無的問題,總會在腦中時不時的浮現,如此種種,不連貫卻也不厭其煩,我卻覺得這些皆為生之愉悅,更何況有些問題是逃也逃不掉的。
越年輕越會對膚淺的東西嗤之以鼻,就像談錢多俗,哪里有愛情來的高尚,秉持著‘金錢誠可貴,愛情價更高。’道德的優越感,覺得自己很偉大。
的確很偉大,當你堅信愛情帶來的快樂高于金錢的時候,卻還是要自己有足夠的經濟支撐,足夠獨立,這樣的快樂才會長久。
最近幾天,我很少更新文章,除了上班,剩下的時間就是悠閑的度過,做飯吃飯,練半個小時瑜伽,洗洗刷刷,累了就窩在床上看一會兒書,沒了以前的緊張,整個人都變得輕松。
或許是在醫院呆了一段時間,看透了一些事情,人活著何必把自己搞得那么累,活著最重要的就是開心,想吃什么就買,累了就休息,困了就睡覺,身體最重要。當然,該奮斗還是要奮斗。
也會想過逃離,從一個地方逃到另外一個地方,似乎這樣就不用考慮令人煩憂的問題。
至于寫作,沒想過要放棄,只是長久不寫字,腦袋會生疏,長期寫,也未必精彩,但至少每天都要思索應該寫點什么。
叁
星期天,一如往常的回家,面前熟悉的氣味,人流,聲響,鳴笛,吆喝聲,讓自己忽然平靜了下來,站在車水馬龍的街道,不覺百感交集:
1.保持對生活的熱愛
喪失對生活的熱愛是一件很可怕的事,比如我在上個月中旬,對生活中的任何事物都提不起任何的興趣,覺得生活都是灰色調,起床,上班,吃飯,睡覺,心情很低沉,雖知道這樣的狀態不好,想要調動自己的情緒,卻沒有一點用處,哪怕看著自己最喜歡的東西也提不起興趣。
不可怕嗎?當然可怕。
生活從來不是固定的,而是不斷流動的,不再熱愛生活,丟失了生活中的色彩,不會再去愛別人,尋找生活中的趣事,會使自己生活的很痛苦。
喪失生活的樂趣,就是認為生活不美,不美代表不強烈,不真實,人失去了對周圍一切的觸感,就足以致命。
繼續保持用平靜的態度對待生活,不用因為生活的千瘡百孔而對自己憐憫,提純自己的內心空間,不用渴望被生活理解或改變,保有一顆平常心面對生活,就是一件極好的事。
2.不在為金錢焦慮
朋友圈里有很多人都在寫作,關注量比我多,當然,掙得錢也比我多,金錢的誘惑會讓人焦慮,越是焦慮越是寢食難安,會大大的降低幸福指數。
我自然會焦慮也會不服,有時候會不停的點開后臺,看看今天有多少人關注了我。對了,有時還會在意閱讀量,但一般都會自我安慰,算了,反正自己寫了,看不看就是別人的事了。
信息化的時代會裹挾人的思想和視野,太在意數字會讓人變得緊蹙和狹隘,這也許就是很多明星關閉微博的原因。
所以,有多大能力就使多大勁,再多也強求不來,不被外界的環境影響,看開一點就會淡定從容,使一個人淪喪的永遠不會是金錢,是對金錢的欲望。
李銀河老師說過:這世上總有人比我更有才能,比我更富有,比我更美麗。享受自己所擁有的,不羨慕自己所沒有的,這樣才能保持愉快的心情。人活一世,不可能擁有所有的東西。與其讓那些自己所沒有的東西來誘惑自己,敗壞自己的生活,不如安于自己已經擁有的一點快樂和平靜。
3.對愛,要專注
經過前一段時間心情的低落期,才感悟到一定要保持有愛的能力,有愛是一件很幸福的事,對自己,對家人,對伴侶,對一切美好的事,與生命有隱隱暗合或聯結的地方,最終都會抵達。
即使在清貧的歲月,也不能失去對幸福美好的向往。與我而言,近兩年才學會如何關心和照顧人,對愛的理解也變得更深層。
——愛需要專注。
這就是成長,每一個人的內在只能獨享,人無法渴求被理解和認同,他人的理解有時與己無關。
喜歡一個人愿意為他付出,愿意為他洗手作羹,愿意彼此交流心意,也是幸福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