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繼續“優化”模塊的思維模型課程。這節我們要討論的問題是:怎樣用好直播工具和用戶對話?
這幾年,直播是電商銷售的大趨勢。你可能聽過這么幾條新聞,山東有一個副縣長親自上直播賣他們縣的家鄉美食,扒雞。寧波一個人民法院,有法官把法拍搬上直播,賣海景房、賣奔馳車,一小時達成了一個億的成交額。
為什么縣長、法官,這些和直播看上去不沾邊的人,都走進了直播間呢?他們的行動是在傳遞一個信號:服務者和用戶之間的關系正在改變,每個人都應該直面你要服務的對象。
你會發現,發展到今天,直播已經不只是網紅主播才做的事,直播變成了一種公眾溝通,變成了一種市場營銷的標配能力,對那些承擔經營責任的人來說,直播就是你需要拿下的新技能點。
那你要如何快速上手,做好一場直播呢?拿帶貨直播來舉例子,光有網絡和攝像頭是不夠的,你還會面臨以下這些挑戰:
首先,直播是一個矛盾的溝通場景,你既要同時對著成千上萬的人說話,你又要讓每一個觀眾感覺到,你是在跟他一個人說話。其次,觀眾和你之間隔著一層屏幕,你想推銷的商品他聞不到、摸不著、吃不到,沒有辦法直接感知。
所以,一場直播,尤其是一場帶貨直播,到底應該怎么做才能做好呢?
這節課我們請來的導師你很熟悉,脫不花,她是得到App的CEO,也是我們公司的帶貨王。
作為一個自身學習能力很強,沒有接受過任何直播培訓的人,她要告訴我們的是,如何從零開始,逐步找到做好一場直播的方法。這套方法,我感覺也能用在我們快速上手其他陌生工作的問題上。
這節課由脫不花本人給你講。
好,我們開始。
直播這個領域,到處都是網紅,于是我就自稱網紫,紫色的紫,比紅色再紅一點。
得到老同學都知道,我經常宣稱我的奮斗目標就是要從腰部網紅,奮斗到肩部網紅,這樣離頭部就不遠了。這都是開玩笑,接下來咱們說正事。
今天我們要講如何做好一場直播。
直播是一個什么樣的工具呢?它是一個讓我們可以直接面對用戶的溝通工具,這個工具非常好,是革命性的,但是要怎么掌握這個工具卻是一個問題。
我剛開始做直播的時候,直播也沒有現在那么流行,李佳琦、薇婭也都還沒出圈,圈子以外的人還不了解他們。所以當時我面臨的問題是:“我要上手做一件我從來沒有做過的事情,我該怎么辦?”
接下來我要和你分享,我總結下來的一套直播方法,同時也是一套學習方法。
其實,要做好一場直播,不需要什么新穎的銷售奇招,你需要做的就是把帶貨直播還原成一次熟人之間的對話。
打造和用戶的熟人關系
我們來看看,這個熟人之間的對話應該怎么做?
首先,做好直播的第一個步驟,就是要和你的用戶、觀眾建立熟人關系,把你的用戶當成熟人,更重要的是,要讓用戶也覺得你就是他的熟人。
我最開始做直播的時候是2016年,那時候哪有什么直播技巧?我就是自己先上手開始試試看。當時得到APP的直播是從直播例會開始做起的,我們嘗試了各種可能性,我們試過不同的鏡頭和景別,橫屏的、豎屏的,也試過不同的主持方式,一個人講的、兩個人一起說的。
請注意,這個自己上手試試看的過程,其實并不能告訴我們什么方法肯定是對的,但是這個過程,卻一定可以告訴我們什么方法是錯的。所以那個時候我們積累了一個錯題本。
不過,光知道哪里做錯了,還不夠。那我后來是怎么找到正確方法的呢?
一個很重要的人出現了,這個人就是奇葩說的創始人馬東老師。
我和馬東探討過直播這件事。他從一個傳統電視人的角度,對直播這件事做了一個建模,很有意思。他說,傳統的電視是橫屏的,橫屏給觀眾的感覺,是儀式、是表演,像新聞聯播、春晚那樣,是有距離感的。但是,絕大部分直播都是豎屏的。
直播為什么是豎屏的呢?馬東老師說因為直播要傳達的是熟人關系,那不是一個儀式,而是對話。
我們經常可以看到直播里的主播,把鏡頭推到離臉很近的地方拍攝,甚至有時候只在屏幕里露出半邊臉。很奇怪,對嗎?
但是你想想看,如果你的對面坐著你的閨蜜或者朋友,你們坐著聊天的時候,你是不是也只能看著她的臉和上半身?所以使用豎屏這種模式,和湊得很近的鏡頭來做直播,其實就是在用鏡頭語言告訴用戶,咱倆可是熟人關系,咱倆在聊天。
當時,我還通過另外一個朋友,他在淘寶工作,問到了薇婭這個人。薇婭那時候還不太出圈,但是行內人都已經知道她很了不得了,所以我就開始去看薇婭的直播。
這個方法其實特別有效,當你上手試試之后,帶著你自己的錯題本去看看別人的打法,其實是可以學到好多東西的。
我看了一周,天天看,看完了也跟著下單,體驗了整個直播流程。有一天,我突然迎來了一個關于直播這件事的“Aha”時刻。
那次的“Aha”時刻是薇婭在直播中賣一個酸菜魚調料包,就是把調料直接倒進鍋里,再放魚進去煮,就特別好吃,不需要做其他的烹飪方法,就是這么一個簡單的調料包。
你想想看,如果是你,你能怎么描述這個產品?你怎么告訴用戶這個產品趕緊下單、特別好、值得買?可能我最多能想到的就是做個吃播。
那天,薇婭當然也做了場吃播。到了要賣調料包的時候,她的助手端了一盆做好的酸菜魚,端到了鏡頭前面,薇婭一邊吃一邊說。
但是,她沒有過多的介紹調料包本身,也沒有說酸菜魚怎么好吃、怎么做、里面含有什么,就只是說這味道可真不錯,然后就轉臉沖著鏡頭外喊:“媽!你這買的是什么魚?”這時候有人就在鏡頭外喊了一嗓子:“鱸魚!”然后薇婭就轉過頭又繼續吃,一邊吃一邊跟觀眾說:“我也不懂,我媽說是鱸魚,你們可以試試,反正我媽買的就是特別好。”
你看,這已經不僅僅是一場吃播了,這其實是一個非常精妙的、微型的戲劇設計。
薇婭是在營造一個家庭日常生活的場景,她讓我感覺自己不是外人,我就是一個去她家吃飯的朋友或閨蜜,在她家里吃到了一個很好吃的酸菜魚,馬上就被種草了一個調料包,這是薇婭她媽也在用的好東西。當天我下單就買了一大堆。
這次直播完全刷新了我的認知。過去,大家一說到直播,就覺得在鏡頭下進入一個表演狀態。其實不是的,直播是在模仿兩個熟人之間真實的、緊密的互動關系。
在傳統的銷售中,賣貨的就是推銷商品的人。可是在直播帶貨的時候,我們可不能僅僅把自己當做商品的介紹者,我應該和用戶是熟人關系,我的銷售就是在向他分享我自己也使用、也喜歡的這些產品。
那么,具體怎么操作呢?首先,要立住一個小小的人設,就是人物設定。這個人設不是影視劇故事里的那種人物設定,而是我和用戶的關系。
你想想,平時你如果要買點東西,尤其是買大件兒的時候,在邊上給你出謀劃策的人會是誰?通常是你的閨蜜或者是哥們,對嗎?所以,你可以去觀察一下那些成功的帶貨主播,都會給自己立個人設。
像薇婭的人設很清楚,就是用戶的閨蜜,羅永浩是用戶的“直男朋友”。設立一個閨蜜或者朋友人設,就是在表達這層意思:我不是只有在說這產品有多好,我是為你考慮,我來告訴你為什么你需要買這個產品,而且,我還要說服你“對自己好一點”。你看,這就完成了一次換位思考。
所以,閨蜜或者朋友都是很好的帶貨主播的人設。當然了,我要特別提醒一下,什么樣的人物關系是絕對不可以拿來當人設的呢?答案是親媽。因為在真實的生活當中,媽媽總是在扮演那個挑三揀四,呼吁你理性消費,試圖阻止你沖動消費的那個人。所以在直播的時候,你可絕對不要給自己立一個親媽人設。
那么,有了人設之后,我們就可以揣摩著這個人物的心理去跟用戶說話,那你很容易就知道,刺激用戶做決策的那種正確說話方式是什么樣的了,這叫立人設。
第二個打造熟人關系的技巧,就是不要把直播當做一次表演。
我們在直播里就是在和自己的好閨蜜、好朋友聊天。你想,在日常生活當中,你的好朋友要給你分享一個東西,推薦你去買,他會怎么跟你說?他會說:“我剛用了一個新的鍵盤,這鍵盤太好用了,你一定要去買。我告訴你為什么好用,我告訴你它的手感是什么樣的。”
但是,這時候他會跟你說科學原理嗎?他會跟你說品牌價值嗎?不可能的。他是在向你傳遞他的感受。也就是說,在直播帶貨的時候,我們要調動的是用戶的感官系統,讓他能夠感受到我們的感受,讓他的直覺來產生購買沖動。而不是去說那些一樁樁,一件件說明書上寫的東西,那只會喚起人們的理性思考。一旦喚起理性思考,絕大部分用戶可能也就不買了。
這也是很多業余主播的誤區。沒有弄清楚自己究竟是要對用戶的感官系統說話,還是要對他的理性系統說話。
比如,今天我接到一個任務,我要直播帶貨,賣湖北的一種土特產麻仁糖。我在賣麻仁糖的時候,只有兩個姿勢是對的。第一個是:“可不得了了,歷史上第一次,今天買五贈一特別合適。”第二個是:“太好吃了,而且甜,但是一點都不膩。”
這種感受的傳遞,是直播里面唯一正確的姿勢。一旦我們非得說麻仁糖的產地人杰地靈,歷史悠久,那可就完了。為什么?因為你這是擺出了一副要給你的用戶上課的姿態,那你就只能調動他的理性系統了,他就失去了下單的沖動。
到這里,你已經掌握了兩個方法,就是帶入熟人的人物設定,按照人設的說話方式,把你和用戶之間的互動執行下去。
給用戶一點參與感
好了,現在我們有了人設,也有了正確的對話方式,我把我自己準備好了,我很容易單方面地覺得,我和我的用戶關系可熱乎了。但是我問你,你的用戶在哪里呢?他們是怎么想的?
這時候你就必須掌握第三個打造熟人關系的技巧,給用戶一點參與感,讓他覺得我們在做的事情和他有關。
什么是參與感?我的同事李南南說過一句話,我覺得特別好。他說,什么樣的事情最吸引人呢?不一定是最好玩的事,也不一定是最重要的事,但一定是“沒你不行”的事情,這就是參與。
我們也可以在直播里做點“沒你不行”的設計。請注意,網紅直播里經常有打賞排行榜,其實就是在給用戶找事做。讓用戶給主播打賞,用戶的名字還會在直播間里被曬出來,這個機制的設計就是驅動用戶自發地來參與這場直播的共創,這就是一種沒你不行的設計。
打賞是一種比較重的參與感設計,要給用戶找點事情做,你也可以設計得非常輕。比如,如果你聽過深夜電臺,你會發現那些電臺主播經常說這句話:“你好,朋友,現在是深夜11:30了,我在北京的八里莊。你在哪里?”這句話聽起來很簡單,但是可太重要了。
這是一位有20年經驗的金話筒的主持人,告訴我的主播秘訣。他說,就這么一個問題,能瞬間讓用戶覺得他和你在一起。因為這個問題是一個任何人可以在任何時候馬上都能回答的問題。主播一問這個問題的時候,所有人都覺得我可以回答,我有資格回答,每個人就有了存在感。只有用戶自己找到了存在感、找到了參與感,他們才有動力維護你,支持你。
不信你可以去微博或者小紅書搜一下,你看看李佳琦的粉絲都是怎么替李佳琦去吵架的。
重建用戶和商品的關系
到了這一步,我們已經和用戶很熟了,但是我們馬上會面臨下一個問題,那就是看直播的用戶隔著屏幕,他感知不到商品,
如果是在線下的商場里,用戶可以試吃,可以試穿,可以摸一摸,但是在直播當中他只能看著你做這一切,他自己并不能建立直觀的感受,這就需要我們另辟蹊徑。
我想和你分享的第一個方法,也是我自己在平常的直播帶貨的時候最常用到的一個方法,就是把商品的賣點翻譯成用戶的使用場景。
2020年的4月,劉晗老師的新書《想點大事》直播售賣,效果挺好,一場直播就賣了5000多本書。劉晗老師是誰?他是清華大學的法學院的青年法學家,這是一本講法律思維的書。
你可能會想,這挺小眾、挺垂直,帶貨一本法律書,受眾大概就只能是那些對法律感興趣的人吧,要怎么讓更多用戶愿意下單呢?
所以,當時我就這么說:你看這本書的封面上有4個大字“想點大事”。如果在單位里你是一個下屬的話,這本書你就可以買了,送給你的領導,送書的時候你就可以帶上這么一句話:“領導,在我心目中,您就是想大事的人,所以我特別想送您這本書。”
如果你本身就是個領導,你是個創業者,這本書就特別值得買來送給公司的行政、財務和法務。因為這類工作如果他們都能帶著法律思維,公司的風險就大大降低了。所以你送這本書給他們的時候,你就可以在書上寫上:“感謝你和我一起合作,我們共同創建這家公司,讓我們一起來想點大事。”
你看你的辦公室主任馬上就被激勵了,他會想,老板不是把我當成一個打工的,還讓我跟他一起想點大事。
在直播里我還會說,這本書還可以買來送給親戚家的中學生,比如你買一本有劉晗老師親筆簽名的版本,然后說:“你看,我送你一本書,這是我請清華法學院的院長助理劉晗教授給你的親筆簽名。他是一個耶魯回來的學霸,非常有人格魅力。我相信你也行。”你看,多好聽、多有面兒。
那場直播結束之后,我去看了一下數據,有一位領導一口氣買了81本,都是給自己的下屬買的。他是買了這本書嗎?不是。他買的是一個使用場景。
其實用戶的購買欲望不一定都是由我們刺激出來的。很多時候,像是什么雙十一、雙十二,用戶早就被身邊的購買氣氛給感染了,他是帶著“我得買點什么”這種沖動的荷爾蒙來到直播間的,這時候我們需要做的,就是幫他準備好購買理由,讓他覺得自己做了一個正確的決定。
所以,如果這個時候再賣書,我要告訴他,你可不是買本書而已,你來買的是一個人際關系的解決方案,你真了不起。
好,這就是第一個給用戶傳遞感受的方法。
第二個去刺激用戶直觀感受的方法,是我從梁建章直播的時候受到的啟發。
很多人都知道梁建章是個經濟學家,又是成功的企業家,攜程的創始人。他厲害是很厲害,但是很多人不知道,他本人特別害羞、不善言辭、非常內向。這么一個人。你想想,跟帶貨主播有什么關系?一點關系都沒有。
但是,旅游行業因為疫情的影響受到毀滅性打擊,攜程為了自救,就必須得讓自家老板也出來帶貨直播,所以梁建章就被趕鴨子上架,變成了一個創始人兼頭號帶貨主播。
你看,一個怕鏡頭、不愿意說話的人,在直播里面能不能表現得很出彩?梁建章很厲害,他很快就發現了一個自己的算法,這個算法是什么?我要有方式去管理用戶的注意力,迅速提振用戶的興奮度。
但是,我不擅長說話,我可以怎么辦呢?他居然找到了一個方法, 那就是Cosplay,角色扮演。比如他要賣云南的旅游產品,他就自個穿上云南的傳統服飾,給用戶展示去云南旅游,會看到這樣一番景象。要介紹湖州,他居然就扮成了“三生三世十里桃花”里面的角色“夜華”。
你想想,一個年到半百的、著名的企業家,今天扮成白娘子,明天扮成阿牛哥,這個反差很好玩,所有人都期待他的下一次扮相是什么樣。Cosplay就變成了他的一個特色,他都不用說什么話,只要鏡頭一拉過來,今天梁老板扮成王母娘娘亮相,所有的觀眾一下就興奮起來了。
梁建章知道直播就是要管理用戶的注意力,要刺激用戶的感官。梁建章真不愧是中科大少年班的畢業生,太聰明了,一下子就抓到了問題的實質。我從他身上也學到了很多。
用穩定性維系熟人關系
好了,有了人設,抓住了用戶的注意力,有了使用場景,我們還缺最后一個東西,那就是穩定性。
剛才我說的那些技巧,只要是比較用心的帶貨主播其實都能掌握得很好,因為這只是基本的操作形式。但是對于頭部主播來說,直播真正的核心競爭力是什么呢?答案是穩定性。
穩定性這個詞聽起來很抽象,但是我想告訴你,穩定性其實就是把我們和用戶好不容易建立起來的熟人關系維護好。
你想,哪怕今天你和你的一個朋友聊得再熱鬧,如果這個朋友跟你一分手之后,三個月沒再跟你聯系,這關系是不是就涼下來了?所以直播的主播也是一樣,一旦建立了熟人關系,就要高頻維護。
如果直播對你的公司很重要,甚至成了你的一個基本營銷手段,那就必須保持穩定的頻率,可能一周一次,固定時間,也可能是每天都得干。
比如,羅胖的啟發俱樂部每周三固定的要播出,羅永浩的帶貨直播也是一周一次,更不要說那些頭部的大主播薇婭、李佳琦,一年能播三四百場,天天都得播。
所以,在淘寶內部有這么一句話,那就是一個品牌,或者一個主播,他的第一場直播做成什么樣完全不重要,他的第100場直播才重要。因為直播的難度在于保持頻率,只有頻率上去了,才能保住基本盤的用戶。你的用戶如果每天可以來看你一眼,你這熟人關系就穩了。所以對那些頭部主播來說,最重要的是他們有一個非常穩定的基本盤。
這樣一來,下一個挑戰馬上就出現了。天天直播,你的用戶天天來看來,來的都是熟人,很容易審美疲勞。所以,選品必須花心思,商品必須得豐富。一般來說,像薇婭、李佳琦這樣的頭部網紅,他們在一場直播中會推薦幾十個產品,平均2到3分鐘就得推薦一個新產品。
得到的直播相對佛系一點,但是我們做直播的時候,也不能超過5分鐘一直在說同一個產品,那樣的話,用戶的需求你是滿足不了的。
你可能會說,好,我努力解決產品問題, 我的商品要豐富。不過選品一多,供應鏈就會很吃力。下一個挑戰又出現了。羅永浩說過,做直播的核心競爭力其實是供應鏈的能力,要源源不斷地找到好價格、好品質的東西,這可不容易。像薇婭的公司現在已經有700多人,其中一半的人都在管理供應鏈,大家想一想這是一個多么重要的任務。
但是,如果供應鏈暫時跟不上,選品不夠豐富,我們就完全沒辦法給用戶制造新鮮感了嗎?也不是,我覺得還有幾招:
第一個,每場直播都可以安排一個特殊性,比如,可能是某個產品首發,可能是限量發售,或者是全年最低價。總之 “今天不拿下,四舍五入就算賠錢了”。這樣的設計,也能給用戶帶來了一定的新鮮感。
很多企業不是以直播為業的,只是有自己的商品,希望要通過直播來銷售,所以確實不可能在直播里面呈現那么多別人的商品,那么,要怎么能做到新鮮感的設計呢?
有一個特別簡單的方法,抽獎,在直播里頭定時定點地進行抽獎。商品雖然是固定的,但是抽獎的禮物每次都可以有變化。這樣也可以刺激用戶的興奮度,不過,在設計抽獎規則的時候,請注意抽獎規則一定要簡單,必須是人人都能參與。
而且還要注意一點,一定要一一讀出所有中獎人的名字,這一點非常重要。因為對于很多普通人來說,這一輩子很少有機會站在舞臺中間,在那么多人面前被念出自己的名字。一個那么頭部、那么好的主播,在直播里面念了我的名字,這對于當事人來說實在是太爽了。請注意,這就是抽獎最大的價值和奧秘所在。可千萬別認為,抽獎就是為了給用戶一個東西,不是的。抽獎還可以點亮、激勵你的用戶。
總之我們就要用各種各樣的手段,讓用戶感受到你雖然天天都在做直播,但也不是每天都一樣,而是每天都有新鮮感。
總結
好,上面就是我的一些經驗。當我拿到一個商品,當我要在直播里頭去推薦商品的時候,我會通過剛才的流程,在腦子里面把商品重新設計一遍,我要設計這個商品的使用場景,這才是我能呈現給我的用戶的賣點。
我也會設計我和用戶的關系,有的時候我們是閨蜜,有的時候我們是朋友,有的時候我是你們的老大姐,都有可能。
最后,我也要設計整場直播,我要怎么不斷地給用戶帶來新鮮感,不斷地去吸引注意力,這才是一場完整的直播設計。
帶貨直播不是一種個人的表演,而是把一種面對幾千幾萬人的溝通場景,設計成一次熟人之間的對話。雖然我們未必能當得了頭部網紅,不過只要我們穩扎穩打,做好每一次直播,我們其實也能收獲很好的營銷成績。
在這個過程當中,至少有以下三個方法是我們可以掌握的。
第一,立好一個人設,帶入人物的設定去和用戶說話。
第二,把商品的賣點翻譯成用戶的使用場景,讓你的商品變成用戶可感知的。
第三,用你自己的穩定性來打動用戶,維系你們之間的熟人關系,養成自己的用戶基本盤。
好,這節課我們就講到這里,你有什么想法也歡迎你留言和我互動。
另外,我也把當時寫的直播要點清單附在下面,希望對你有幫助。
直播過程中的購買,用戶買的不是那個東西,無論是啥商品,購買決定其實都跟商品無關。用戶買的是“我對我的生活很有控制感”那個感受,所以要在話術上把控制感有關的感受營造好、傳遞好,要看互動區點名,接用戶的話,讓用戶有“被看見”的感受。
直播打動人,主要靠情緒能量。必須熱情、興奮,或者深度、走心。整體節奏要明快。要有整體設計,不要有整體結構。必須讓用戶五六分鐘就能收獲一個獨立單元。
與公眾迅速拉近關系的秘訣,是稍微暴露隱私。原理仍然是讓用戶有掌控感。
賣貨的話術,一定是從外部視角走,不是換著花樣講說明書,而是談使用場景、特別是隱藏使用場景,談感受,談貪嗔癡。
直播賣貨,要么有優惠,要么有首發。首發+優惠,所向無敵。
要準備專屬產品。商品是直播成敗的基本盤。我們的目標是要不斷往上探。用活動帶著整體平臺往高價值的商品走。
要有聽覺錘設計,要埋梗。比如學富五車又一車,比如“買了!” 社區梗的影響深遠。尤其是定期直播的話,效果會更好,能養出基本盤買家群體來。
直播一定是啟動系統1,盡量不要喚醒系統2。把老師當作展品、而不是重點內容。
直播里要有儀式感設計。比如著作等兩身,光有這個碼堆設計是不行的,要有揭幕那一瞬間。儀式點,能讓用戶把情緒荷爾蒙瞬間釋放,推到高點。
直播是展覽,要有策展邏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