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午吃了不多,到了這個點,習慣性的有點餓了。肚子剛一咕嚕叫,眼前便冒出了一籠肉包子的樣子。肉包子,肉包子,卻又突然想到“土包子”一詞。
到底什么是“土包子”?
雖然,包子作為結構簡單而制作較為復雜的方便食品,在形象塑造上與日本飯團之類略占下風。但作為中華烹飪技術文明的一部分,包子的形象真的那么不堪么?
亦或者~~~結合使用“土包子”時,總喜歡帶上“鄉下”一詞來看,根本不是我們吃的“包子”?而是另有所指?
正如魯迅《花邊文學·清明時節》:“如果掃墓的確可以救國,那么,掃就要掃得真確,要掃文 、 武 、 周公的陵,不要掃著別人的土包子,還得查考自己是否周朝的子孫。”。是指的象征腐朽、落后的墳墓?貌似徐志摩第一次見到張幼儀的照片時,便嘴用嫌棄的口吻說:“鄉下土包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