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小我們就給孩子聽孟母三遷的故事,我們自然知道學習環境對孩子的重要性!
從很小的一個場景來說——學習桌。
父母都會幫孩子購置一套價值不菲的學習桌,
桌子材料要環保,燈光要無頻閃,桌椅要符合兒童人體工程學
硬件上,都是盡善盡美,
同時,從軟件的角度,我們家長也得認識到:
孩子的“學習場所”,必須是一個能讓他安心下來學習的地方。
而做到這一點,有個充分必要條件,
一個能讓孩子感受到:即使做錯、或失敗,也是能被接收的地方。
而生活中,最大的戰場,就是家長在輔導孩子作業時,在孩子的學習桌前。
還記得那個短視頻:一個小孩子背乘法口訣,“三五太難了”。
作為大人,看來是一個特可愛,特搞笑的場景。
可對孩子來說,可能從此就打上了:數學太難了的烙印!
并且,還不止于此,
可能當時孩子所處的環境,對他的今后的學習來說,就是“曾經戰敗的地方”
當再次來到這個地方,一下就想起曾經的敗績,
對于今后的學習熱情,可能多少會有一些不利影響,
每次來到學習桌前,就很有挫敗感,心就靜不下來,不想學習,
這個可不是我們家長希望看到的!
那要創造一個環境:一個能讓孩子感受到,即使做錯、或失敗,也是能被接受的地方,
這個怎么理解呢?
只要我們的生命不停止,一切都是現在進行時。
所謂的失敗、錯誤,僅僅是一件事情的階段性反饋而已。
同時,我們得告訴孩子,我們不能嘲笑他人的失敗。對別人造成身心傷害的事,是原則問題,不能觸犯。
作為父母家長,我們得不斷給孩子灌輸一個概念:“失敗”的意義!
讓他們了解:“失敗并不可怕”,“犯錯誤是可以被接收的”,“人都是在不停地犯錯中成長起來的”,
重要的是,失敗或犯錯之后,我們有怎樣的想法,打算怎么修正。
這樣一次次的磨礪中,孩子解決問題的能力,也會大幅提升。
那在孩子學習的場所,在他的學習桌前,我們該怎么做呢?
當孩子開始寫作業的時候,媽媽可以坐在書桌旁邊看書、工作。
(千萬不要在孩子學習時,你在邊上玩手機,打游戲、刷視頻、看小說。。。)
也就是說,陪伴在孩子身邊,做一些跟孩子共同成長的事情。
當然,如果你能有一些鼓勵,那就更好。
比如“摸摸孩子的頭,在寫作業吶,媽媽陪著你。“
”如果碰到不會的,先嘗試一下盡量解決,如果解決不了,到最后匯總到一起,媽媽陪你一起解決”
通過這些簡單的話,就能鼓勵到孩子,
讓孩子感受到:書桌前是一個很有安全感的,能讓人放松的場所,可以安心學習,大膽嘗試。
他也能感受到:
“做作業時能讓媽媽關注我”,“媽媽會陪著我”,“即使不會做,或嘗試后做錯了,媽媽也不會怪我”,孩子能從這些話中獲得安全感。
即使孩子已經上了小學,對這個年齡段的孩子來說,得到媽媽的關注依然是一件十分高興的事情。
“持續分享家庭教育育兒300本書精讀精華內容”
有問題私信我,每條都是本人回復!喜歡的點贊、關注、收藏、轉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