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些天,不管是否愿意,估計所有人都主動或被動的看到過有關《戰狼2》的訊息。尤其是它坐上了火箭一般的票房增長速度。
4小時過億,最快破10億,5天13億,7天17億,簡直是標準的“飛躍速度”。《戰狼2》已經成為內地影史前十,沖擊第一名也不無可能。
這樣的增長,不僅觀眾驚詫不已,就連吳京自己怕是都不敢想象。
要知道《戰狼2》有多火,看看社交網絡上的熱度就可以曉得了。
在微博上#戰狼2#相關的閱讀達百億級別,討論量百萬級。
還有鄧超、趙麗穎、劉詩詩、孫儷、唐嫣等明星的轉發支持,霸占熱門話題多日居高不下。
而在微信上,《戰狼2》的微信指數達到3000多萬,日環比增長保持在33%以上。而同期的《建軍大業》指數只有500多萬,僅僅相當于前者的六分之一。
如果你的手機安裝了今日頭條,你會發現這些天的爆文和短視頻也幾乎都蹭了《戰狼2》的熱度。
刷新一下,娛樂和電影板塊滿屏都是有關《戰狼2》的內容。
更讓人不可思議的是,在一向相對嚴苛的豆瓣上,該片的評分也始終保持在7分以上。
這是令人意想不到的!
▼
那究竟吳京何以如此叫座,難道只是因為吳京拍了一部愛國主義的軍事動作片?
十三思來想去,難以完全搞明白。但以下幾點一定是部分原因,才促成了《戰狼2》空前的觀影熱潮。
1、電影本身主題延續和升級
一部商業電影的賣座,首先是滿足大多數觀眾的口味。而不僅僅是考慮藝術性和嚴密性。盡管,這對很多資深影迷來說不能接受,可是卻是事實。
該片延續了《戰狼1》的火爆的動作戲,追車、坦克、導彈、無人機、槍戰、格斗一應俱全。交替登場,輪番開戰,令人熱血沸騰。
而始終高舉的愛國主義主旋律旗幟比起第一部的抵抗外來雇傭兵,在異國他鄉更能激發同感。雖有夸張,但在短短兩小時的電影夢中,依然惹人熱淚盈眶。
2、營銷的全面推進,通稿、話題、事件、路演一個都不少
在《戰狼1》的受歡迎基礎上,《戰狼2》從開拍之日起就備受關注,從通稿到吳京、謝楠的微博日常再到不斷爆出的劇組非洲遭遇各種意外。
之后的角色漲價替換風波,《人民的名義》大火后的“京剛狼組合”,還有爆出的各種物料,片場日記等,將熱度始終維持在高位。
上映前后,吳京更是帶人跑全國各地開展路演,還有關于吳京懟小鮮肉的言論和形象的塑造強化等。在影片主打硬漢氣質的基礎上,更加引人關注。
3、檔期的選擇恰如其時
八一建軍節前后的檔期因為有《建軍大業》這樣的大片,很多影片規避了這個檔期。
而《戰狼2》因為同是主旋律影片,氣質和節日相符,而選擇和《建軍大業》共享票房。
上映后,原本《大業》占據排片優勢,可觀眾因為對前兩部《大業》的疲勞而帶有刻板印象的主動逃離,
反而讓前作人氣較高的《戰狼2》在排片不及的情況下逆襲奪冠。
隨著口碑發酵,無片可選的觀眾會更偏向“激爽”的《狼2》。
另外,大量國產片和進口片選擇9月上映,無片可排的影院只能選擇多排能賺錢的《狼2》。
最后,《戰狼2》的票房火爆也就自然而然了。
4、觀眾自我感動的需要和對硬漢直男的再次偏愛
一個人看一部電影,除了感官刺激,也同樣需要情感宣泄和慰藉。而愛國主義不論何時都是能引發最大共鳴的集體寄托。
大多數觀眾生活中免不了失意、迷茫、疲憊,而電影兩小時的造夢和“意淫”確實令人心潮澎湃。
這種高潮不僅來自個人英雄主義的代入感還有來自對國家的認同感。
網上不是說了嘛:這個時代不安全,而我們生活在一個安全的國家。
除此之外,在小鮮肉當道的情況下,滿屏的小生臉看多了難免想換換口味。
吳京是國內為數不多的幾個具有鮮明硬漢標簽的男星之一,又有《戰狼》的人氣在前。
所以大多數男性觀眾和女性關注都會受用這一款男星(數據顯示,男女觀眾占比相近,各50%.)。
▼
說完這幾點,在電影之外,十三還想嘮一點別的。
這樣一部帶有鮮明大國主義和愛國宣傳片意味的電影取得這樣的成績,吳京和背后幾十家公司都因此這一年的業績有了保證。
開始的保底8億,現在超出那么多,吳京自己就可以分到幾億的票房。怎么能不高調起來呢。
可話說回來,“吳京式”直男的一些言論還是有些太“偏見”,甚至帶有歧視“鮮肉”“偽娘”的意味。
似乎有為了電影博眼球之嫌。要知道,他自己也曾是個小鮮肉。
并且很長時間飽受困擾,尋求改變
節目《奇葩說》的意義,在于共存與表達的自由張揚,追求自我。四季節目才讓更多人理解包容的價值。
而現在卻因為一部影片,全民開罵鮮肉和所謂偽娘。實在是有些細思極恐!
(吳京微博下的評論,似乎有些偏激)
難道男人一定要在外貌舉止上整齊劃一,陽剛硬氣?怕是誰都不能這么說吧。
讓電影歸電影,生活歸生活。
電影不要刻意指摘他人,而作為觀眾也不要像有些人一樣嘩眾取寵的刻意曲解電影才是良好的觀影生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