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重慶培訓的第二天,昨天一天滿滿的精神收獲已經讓我興奮不已,今天的培訓更是讓我振奮不已,收獲滿滿。上午演講的老師是西南大學附中的張萬國老師,張老師演講的題目是《班級管理的自主化與班主任育人的課程化》
張老師說,教育要著眼于學生的終生發展,教育要有理性,引導學生主動系統的進行班級自我管理,學生才有班級認同感,在教育和管理中讓學生達到應試和素質雙優。從演講中我能夠感受到張老師絕對是一位非常有心的班主任,建班前的精細準備,細致到把學生的名字記住,并且能夠和照片一一對應,還能夠用毛筆字給家長寫公開信,單純這一點就足以打動每一個孩子和他(她)的家長,相信任何一個孩子都會立馬喜歡上這位老師。同時張老師給每個孩子發桌簽和胸牌,不但方便老師認識學生,也讓學生能夠快速熟悉身邊的同學,有一個開放的心態去主動認識別人,這種站在學生角度細致入微的把工作做到學生的心坎兒,這種老師怎能讓人愛不起來。
對于未來每天要做的事情,第一次就把規矩立好。晨讀暮醒,做一個善于反思的人。張老師特別看重學生讀書鍛煉,要求學生每天讀書,并且每天下完晚自習跑步,他舉了一個不讀書的學生例子,張老師就每天問他讀了沒有,一直沒有發火,但是堅持每天都去問學生是否讀書,最后終于讓學生慢慢養成讀書習慣。而且給每個學生培養一種體育愛好,一種藝術愛好。讓學生自己談時事話題,并且同學們點評,加老師點評。正是這種開放的教育心態,開放的眼界和格局,細致入微,堅持不懈的態度,使得他的學生在尊重和信任的基礎上能夠發揮自己最大的潛力。看似張老師做的很多教育活動我們平時也做過,但是如此細致入微,如此系統,如此豐富多彩,如此大膽創新,如此開放,是我們不能比的,上午的學習讓我觸動很深。真心想做一位好的教育工作者,要有一顆包容心,開放的心態,開放的眼界和格局,以學生為出發點,能夠在尊重和信任學生的基礎上,大膽創新的引導教育學生,才能夠真正的使學生終生發展。
下午為我們進行精彩演講的是鄒順康教授的《教育倫理與師德師風建設》
鄒教授從倫理與道德辯證的角度,深度解析了何為倫理,何為道德。倫理在道德之前。倫理就是說人們在處理人與人的相互關系所應遵循的道理和準則。道德就在外而言要求的是做人的規矩,就內在而言要求的是做人的品質。一個人如果能夠將外在的“道”與自身內在的“德”統一起來,就擁有了道德。做人一定要守住底線,追求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