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把握人生的方向和道路
第一節 科學認識人的本質
一、【領會】馬克思主義產生以前中外思想史上關于人的學說★★★☆☆
? 1、中國思想史上關于人的學說
? 在中國思想史上,遠在傳說中的黃帝時代,就有人試圖回答“人是什么”的問題?!读凶?黃帝》中寫道:“有七尺之骸,手足之異,戴發含齒,倚而趣者,謂之人?!边@時,人們只能從人的身高、手足分工、頭發牙齒和行走姿勢等外在的自然屬性上說明人與動物的區別,這當然是十分樸素的。
? 春秋戰國時期,對“人是什么”的認識進入一個新的階段,其間的爭論主要圍繞人性與獸性的區別而展開。
? 孔子最早提出了“性相近,習相遠”
? 告子第一個對人性作出界說的
? 他說:“生之謂性,食色性也?!?/p>
? 孟子不同意告子的說法,認為“食色”不能把“犬之性”“牛之性”與“人之性”區別開來,把仁、義、禮、智等四種先天的倫理觀念視為人的本性。
? 荀子也認為,人性是先天而來的,但他不同意孟子的性善說,而是主張性惡說,認為“人之性惡,其善者偽也”,把善說成是人們偽裝的。
? 中國古代關于人的學說還有人性有善有惡論、人性善惡混雜論和人性三品論等代表性的觀點。
2、西方思想史上關于人的學說
? 在西方思想史上,最早力圖把人和動物區別開來的是古希臘的蘇格拉底。他把人定義為“一個能夠對理性問題給予理性回答的存在物”。簡言之,人是理性動物。
? 亞里士多德進一步說,人是“政治動物”。他們這樣的定義,盡管也指出了人相對于動物的特殊性,但仍然把人看作是動物王國中的一類,并沒有把人和動物真正區分開來。
? 進入近代,從文藝復興到啟蒙運動,隨著自然科學、社會科學和哲學的發展,人們開始把人的本質問題從宗教神學的禁錮中解放出來,用人本身以及人賴以生存的環境來解釋人的本質和人性。
? 近代歐洲的自然人性論者普遍認為,人是自然的產物,人的本性就是自我保存、追求幸福和快樂、逃避痛苦和災難。
? 德國古典哲學是近代資產階級哲學的最高峰。
? 黑格爾的人性論把人看成是“絕對精神的外化”,這同他的哲學體系一樣都是唯心主義的;但當談到人性善惡問題時,卻表現出豐富的辯證法思想。
? 費爾巴哈站在唯物主義的立場上,建立了他的人本主義哲學,揭示了現實的、肉體的人的本性,但歷史觀上的唯心主義使他離開人的社會性抽象地確定人的本質,因此也不可能是徹底的唯物主義。
? 馬克思和恩格斯吸取了人類思想史上一切優秀文化成果,尤其是黑格爾辯證法的合理內核和費爾巴哈唯物主義的基本內核,把對人的本質的理解建立在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的基礎之上,明確提出:“人的本質不是單個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現實性上,它是一切社會關系的總和?!边@一論斷,使人的本質問題在人類歷史上第一次得到了科學的說明。
? 1、社會屬性是人的根本屬性
? 2、人的本質是一切社會關系的總和
? 3、人的本質是現實的、具體的、歷史的、發展的
1、社會屬性是人的根本屬性
? 人性是人的各種屬性的總稱,人的本質是人和動物相區別的根本屬性。認識人的本質,首先要從把握人的屬性開始。人作為一種現實存在物,具有多重屬性,其中最主要的就是自然屬性和社會屬性。
? (1)人的自然屬性
? 人的自然屬性,是指人作為自然生物所具有的形態和特征,主要表現為人的基于本能的食欲、性欲和自我保存等。
(2)人的社會屬性
? 人的社會屬性,是指人作為社會成員所具有的性質和特點,主要表現為人的勞動和社會關系、意識、思維、語言等。
? 自然屬性和社會屬性都是人的屬性,但只有社會屬性才是人的根本屬性。
2、人的本質是一切社會關系的總和
? 馬克思主義認為,人的本質是一切社會關系的總和。這一界定不僅可以從根本上把人與動物區別開來,而且可以把千差萬別、各具特點的個人區別開來。
3、人的本質是現實的、具體的、歷史的、發展的
? 人的本質是由以生產勞動為基礎的“一切社會關系的總和”規定的,由于生產勞動總是在一定的時代條件下進行并不斷發展著的,人們在生產過程中結成的各種社會關系也必然是具體的,這就決定了人的本質是現實的、具體的、歷史的、發展的。
三、【應用】走出“人性自私論”的認識誤區★★☆☆☆
? 運用馬克思主義關于人的本質的理論進行分析,可以發現“人性自私論”主要陷入了以下認識誤區。
? 1、把人的自然屬性等同于人的根本屬性
? 2、把歷史的、具體的人的自私等同于永恒的、抽象的人性自私
? 3、把個人的正當利益等同于自私自利
? 4、以“合理”二字掩蓋利己主義的實質
第二節 樹立正確的人生觀
一、【識記】人生觀及其主要內容★★★★☆
? 1、人生觀
? 人生觀是人們在實踐中形成的對于人生目的、人生態度、人生價值等問題的總看法和總觀點。
一、【識記】人生觀及其主要內容★★★★☆
? 2、人生觀與世界觀的關系
? 人生觀與世界觀有著密切關系。
? 世界觀是人們對生活在其中的世界以及人與世界的關系的總體看法和根本觀點。
? 人生觀是世界觀的一部分,用世界觀去觀察和對待人生問題,就形成了人生觀。
? 世界觀決定人生觀,有什么樣的世界觀,就有什么樣的人生觀。同時,人生觀又對世界觀的鞏固、發展和變化起著重要作用。如果一個人的人生觀發生變化,往往會導致世界觀的變化。人生觀決定著人生道路的方向,也決定著人們對待生活的態度和行為選擇的價值取向。
? 3、人生觀的體現
? 人生觀主要通過人生目的、人生態度、人生價值三個方面體現出來。人生目的回答人為什么活著,人生態度表明人應當怎樣對待生活,人生價值判斷什么樣的人生才有意義。其中,人生目的是核心,決定著其他兩個方面,有什么樣的人生目的,就會有什么樣的人生態度,追求什么樣的人生價值。
二、【領會】追求高尚的人生目的★★★☆☆
1、人生目的及其作用
? 人生目的指的是人生實踐活動的總目標,是對“人為什么活著”這一人生根本問題的認識和回答,是人生觀的核心,在人生實踐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 (1)人生目的決定走什么樣的人生道路。
? (2)人生目的決定持什么樣的人生態度。
? (3)人生目的決定選擇什么樣的人生價值標準。
2、確立為人民服務的人生目的
在我國社會主義社會,在各式各樣的人生目的中,只有為人民服務的人生目的才是高尚的人生目的,才值得新時代的大學生終生尊奉、矢志踐行。
? (1)確立為人民服務的人生目的,是黨和人民對新時代大學生的要求和期待。
? (2)確立為人民服務的人生目的,是新時代大學生成長成才的內在要求。
? (3)確立為人民服務的人生目的,是抵制各種錯誤人生觀影響的有力武器。
三、【領會】培養積極進取的人生態度★★★☆☆
1、人生態度及其類型
2、積極進取的人生態度對人生的重要意義
3、科學對待人生境遇
1、人生態度及其類型
? (1)人生態度
? 人生態度是指人們通過生活實踐形成的對人生問題的一種穩定的心理傾向和精神狀態。如何對待生活,將以怎樣的方式處理各種人生問題。
? (2)積極進取和消極無為的人生態度
2、積極進取的人生態度對人生的重要意義
? (1)積極進取的人生態度有助于人生目的的達到。
? (2)積極進取的人生態度有助于人生價值的實現。
? (3)積極進取的人生態度有助于調整人生道路的方向。
3、科學對待人生境遇
人在順境中,一般沒有什么大的坎坷和挫折,能夠保持正常的生活秩序,認知、情感、意志等處于良好開放的狀態;人在逆境中,往往會遇到這樣那樣的挫折和磨難,正常的生活秩序難以維持,肉體上和精神上遭受極大的傷害,成長和發展面臨嚴峻的考驗。
? (1)順境和逆境對人的影響有兩重性
? (2)對于順境和逆境的做法
四、【應用】創造有價值的人生★★☆☆☆
? 1、人生價值及其基本內容
? 2、在創造社會價值中實現自我價值
? 3、實現人生價值的條件和方法
1、人生價值及其基本內容
? (1)人生價值的含義
? 人生價值,是指人的生命及其實踐活動對于社會和個人所具有的作用和意義。
(2)人生的自我價值和社會價值
? 人生的自我價值,是指個體的人生活動對自己的生存和發展所具有的價值。
? 人生的社會價值,是指個體的人生活動對他人和社會所具有的價值。
? 人生的自我價值和社會價值,既互相區別,又密切聯系,共同構成人生價值的矛盾統一體。
2、在創造社會價值中實現自我價值
? 社會價值的創造過程與自我價值的實現過程是統一的。
? 同人民一道拼搏、同祖國一道前進,服務人民、奉獻祖國,是當代中國青年的正確方向。只有把實現自我價值與服務人民、奉獻祖國統一起來,以自己的勞動和聰明才智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真誠奉獻,為人民群眾盡心盡力服務,才是新時代大學生追求人生價值實現的唯一正確的方向和道路。
3、實現人生價值的條件和方法
? (1)選擇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相一致的人生價值目標,這是追求人生價值的基本前提。
? (2)提高自身素質和能力,這是實現人生價值的重要的主觀條件。
? (3)進行創造性的實踐活動,這是實現人生價值的根本途徑。
第三節 協調人生道路上若干關系
?任何人走好自己的人生道路,都需要面對人與自然、自我生理與心理、個人與他人、個人與社會等多種復雜關系。
一、【識記】人與自然的關系★★★★☆
? 1、科學把握人與自然關系的實質
遵循自然規律。
? 根據自己的需要有目的、有意識地利用自然、改造自然。
? 科學把握人與自然的關系,必須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實現人與自然和諧共生。
? 2、牢固樹立綠色發展理念
? 綠色發展,就其要義來說,就是要解決好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問題。
? 要像保護眼睛一樣保護生態環境,像對待生命一樣對待生態環境,推動形成綠色發展方式和生活方式。
? 大力推進生態文明建設,才能真正建立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新格局。
? 3、大力推進生態文明建設
? 從國家層面轉變經濟發展方式。
? 從社會層面加大環境保護力度。
? 從公民個人層面強化環境意識,更加主動地學習綠色發展理念,更加自覺地珍愛自然、親近自然,從自身做起,從日常養成做起。
二、【領會】個人與心理的關系★★★☆☆
? 1、生理健康與心理健康
? 生理是心理的物質基礎,心理是生理的精神機能,二者相互作用并構成一個有機整體,影響甚至決定著人生的全部實踐活動。
2、保持身心健康的途徑和方法
? (1)樹立正確的人生觀,養成積極樂觀的人生態度。
? (2)加強體育鍛煉,提高身體素質和心理品質。
? (3)學習心理健康知識,掌握心理調適方法。
? (4)注重與人交往,建立良好的人際關系。
三、【應用】個人與他人的關系★★☆☆☆
? 1、遵循成功交往的基本原則
? (1)平等原則
? (2)誠信原則
? (3)寬容原則
? (4)互助原則
? 2、掌握成功交往的方法和藝術
? (1)培養良好的心理品質
? (2)注意交往的第一印象
? (3)運用適當的溝通方法
四、【應用】個人與社會的關系★★☆☆☆
? 1、科學把握個人與社會關系的實質
? 相互依存、相互制約的對立統一關系
? 2、在社會發展中認識、調整和充實自我
? 3、在個人發展中承擔社會責任,履行社會義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