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的七月,驕陽似火。才過6點,太陽就似熱鍋上的螞蟻般,胡亂的釋放著它的熱量。在我思考著是先洗澡還是先吃飯時,汗水已經遍布全身。這樣也好,省去思考的焦慮。洗澡、吃飯、再洗澡,八點半,我帶著愉快的心情出門了。今天的目的地,龍潭水鄉!選擇那里,有太多的理由,比如僻靜、比如有水、比如漂亮,但最根本的原因是,我今天要保養車子,而龍潭水鄉就在旁邊!
說實在話,龍潭水鄉真不在我的選擇范圍之內,不僅僅是我曾去過,更是因為里面的景觀布置突兀且不和諧。其實光想想它所處的位置,在一個高樓林立,工廠遍布的工業區中心,四周喧嘩著卡車、挖土機、打樁機的噪音,然后硬塞進一方小橋流水,那感覺真如一彪形大漢,虎背熊腰,一說話卻是蘭花指,帶著嗲聲的江南軟語,容易讓人吐血身亡??!但今天條件所限,于是我抱著死(bu)而(zuo)后(bu)已(si)的心態,試圖去發現一個不一樣的龍潭水鄉。
龍潭水鄉位于成都市龍潭寺,距離三環不足五公里。整個園區占地220畝,其中水面面積有兩萬平方米。整體以蘇州園林式建筑為主體風格,融入川西民居元素,建筑形態既充分彰顯了南派建筑的秀美與精致,又汲取了北派建筑的恢弘與大氣,體現出文化交融的獨特風韻。為了凸顯江南的真實感,龍潭水鄉使用了3000多噸太湖石,數百棵銀杏樹,并以《紅樓夢》為背景,打造了金陵十二釵的街巷。這些來自于百度百科的描述,是否以讓你心生神往呢?那就讓我帶你走進真實的龍潭水鄉。
客觀的講,龍潭水鄉的正大門確實足夠震撼,足夠吸睛。幾十米高的大拱,十多米寬的過道,配合著滿是圓釘的大木門,再加上頂部的樓宇,仿佛讓人穿越時空,來到戰火紛飛的戰國,這就是通往和平、通往幸福的地方。大門的氣勢給我造成了一個預期,里面的景色應該是粗獷的,遼闊的,但大門頂部,“龍潭水鄉”四個大字,讓我感覺非常別扭,一如泰森的體格卻叫小花,一身腱子肉卻紋了只米老鼠的既視感,總是不協調!
信步穿過大門,大與小在由遠及近中悄然轉換。巨大的空間感,渺小的身軀,猶如愛麗絲夢游仙境般,無端的讓我對門后的景色產生了些許期待。當光線由暗轉明,一片江南水鄉的景色躍然眼前。略顯破舊的亭臺樓閣,卻也九曲流觴。一片荷花,在綠水之上,廊亭之間,敗葉之中,嬌艷的綻放著。在燦爛陽光的陪伴下,仿佛是另一個世界般,寧靜而悠遠。
江南風格的亭廊,朱柱黛瓦,沿水邊蜿蜒而行,只是欄桿的風格有些雜亂,時而是綠竹造型,時而是紅色雕花,難道這就是所謂的混搭風格嗎?沿著廊亭前行,幾艘破爛的烏篷船在水面搖晃,似是召客的店員般,期待游客的光臨。但四周空空如也,唯有遠處的桂花樹隨風搖擺,無聲嘆息。好在無人,周圍除了鳥叫蟬鳴外,一片清靜。轉過一角,畫風突變,一樹繁花旁,一座四角涼亭靜靜矗立的水邊,亭角處支出的一桿黃色酒旗,讓略顯沉悶的景色鮮活起來?!扒Ю嵇L啼綠映紅,水村山郭酒旗風”的韻味,仿佛穿越千年,在這里展現。如果在有些笛聲、古箏相伴,想必會更加完美。
駐足停留片刻后,我繼續前行,一座亭樓跨水而起,雖有古意盎然的牌匾和對聯,但那鮮紅的顏色,整齊的方磚破壞了滄桑感,但也多了幾分強拉硬配的喜感,讓人不禁莞爾。
繼續前行,來到對岸,突然出現的幾尾錦鯉,鮮艷的顏色讓人精神一振。這些錦鯉并不怕人,反而隨著人的腳步聲緩緩跟著,且越聚越多。但當我停下腳步,伸頭細看時,錦鯉們卻四處散開,消失不見,讓我一度懷疑自己有沉魚之姿。
水邊之行在經過一座小橋后就突兀的消失了,坑洼的條石路面預示著整個風格的變化。放眼望去,幾個黑鐵鑄造的場景展示著川西的生活風俗,黃包車、花轎、人像隨著仿古的街道向前延伸,漆黑的顏色仿佛訴說著歲月流逝的無情。而旁邊幾艘破爛的木船,仿佛是被歲月肢解般胡亂堆砌著,伴著兩旁川西民居風格的建筑,一種別扭的滄桑感油然而生。
沿路而行,兩旁桂樹漸密,這時路邊一尊別致的石雕,讓我眼前一亮。石雕高約1.5米,是一尊類人的怪獸,豎耳長嘴,雙手執一柄巨劍插入地面,頗有威儀之感。雖雕工略顯粗糙,線條有些生澀,但堅決守護的感覺還是在整體的造型下噴薄而出,護衛的身份不言自明。而它守護的,就是它身后一條通幽曲徑。入口處,是一個似牌坊的大門,外方內圓,由實木拼接而成,暗黃的表面雕刻著富貴竹的紋飾,上書“寶釵巷”,整體造型,頗有蘇州園林的神韻。里面種滿了毛竹,郁郁蔥蔥,茂密的遮住了太陽,竹葉的清香讓人神清氣爽。小道的盡頭,是另一條道路,由于時間有限,我就沒有深入探訪,而是折回原路繼續前行。
大概600米后,一座頗具特色的涵洞出現在我面前。這個涵洞高約6米,長約10米,整體的風格帶有藏傳佛教的痕跡,外部呈現出大塊單色和小塊亮色的有機結合。而洞內,上部是傳統的彩繪頂,兩邊的浮雕是鯉魚荷花圖,整體感覺肅穆而神秘。
一出洞,果不其然,景色再次大變。路的兩旁變成了一座座“私家”大宅,吳府、鄧府等的牌匾分外顯眼。木門旁的鎮宅神獸,伴著兩株高大的桂花樹,配著獅頭銅門環,倒頗有幾分古時大戶人家的感覺!在細節處理上,雕花的外窗,外屋頂的紋飾以及高出屋頂的女兒墻也格外的精致。而路邊不時出現的石雕魚缸、盆栽羅漢松,讓人恍似走人了江南小鎮,如果此時能有一絲威風斜雨,倒真能感受到《青花瓷》中“簾外芭蕉惹驟雨,門環惹銅綠,而我路過那江南小鎮惹了你,在潑墨山水畫里,你從墨色深處被隱去”的飄逸感!
當我還沉浸在江南古韻的臆想中時,前方的一處轉角,讓我的心不僅輕輕一跳,又會有什么樣的景色出現呢?然而期待之心被一座金碧輝煌的閣樓驚的一無所有。我實在不明白,在江南的格調中,怎么會有如此突兀的建筑出現。閣樓修得端是大氣,金瓦朱柱,龍游四角,“龍潭閣”三個鎏金大字也是筆走龍蛇,入木三分,在陽光下熠熠生輝。與身后小家碧玉、鐘靈毓秀且略顯破敗的建筑相比,這座閣樓是如此的孤傲與非凡,就似一只仙鶴立于雞群中一樣,讓我不知所措。我不明白,這樣一座閣樓修在此處到底是為了表達什么?亦或單純的只是想給大家一個意外的驚喜?
游玩的興致被這一所閣樓破壞殆盡,加上溫度越來越高,我索性便結束了此次探訪之旅。平心而論,這次重游,還是給了我一些驚喜。雖然在景觀的布置上,龍潭水鄉實在算不上優秀,但真材實料的運用,細節上的別出心裁、游人稀少的安靜以及混搭風格所帶來的意外驚喜,讓它具有了自己的個性。不論喜歡不喜歡,但這里還是有不一樣的風景。如果你討厭了千篇一律,那就到龍潭水鄉來看看吧,這里也許會帶給你不一樣的風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