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氣溫爆表,比溫度更熱情的,是擁擠的全款置業者。令人窒息!
盛世與危局并存,是對這個時代最恰當的詮釋。2017年半年以來,多家房企突破2000億銷售額大關,千億房企陣容龐大,無論是銷售面積,還是銷售金額,再創歷史新高。但于房企而言,不少徘徊在增收不增利邊緣的玩法遭遇“天花板”式的困局,接下來,在“高利潤、高周轉、高杠桿”的傳統玩法中一場前所未有的“行業浩劫”正在醞釀。
一、失業!是如今每個涉足“營銷”地產人不得不面對的話題?
幾年前,當王石帶領萬科大量參觀學習互聯網公司,并提出“白銀時代”時,當馬云豪言壯語“電商將徹底改變商業格局并徹底動搖房地產”時,當“大數據”的概念深入到各行各業唯獨難進入房地產時,當傳統媒體紛紛倒下,自媒體如雨后春筍,肆意生長時,房地產依然火熱,地產人依然優越,但當幸福的地產人依舊享受著如國家親兒子般呵護的“第一支柱行業”的余溫時……不知不覺在走向一場不可避免的“浩劫”。。。
房狐CEO朱樂認為,傳統地產的市場變化是正常反應,政策監管因素起到了抑制樓市的作用,并且伴隨著政策的持續,加之用戶選房難、看房難、議價難、出行難等行業痛點,傳統房地產的魔咒更難被打破,傳統地產行業的嚴寒,已不是能不能挺過的問題。
二、變革,不關注“人與體驗”的職業或將消失
在媒體行業發生的轉變,將在地產營銷領域再來一次!
前段時間,90后“中年危機”在自媒體上很是熱過一段時間,那其實是職業規劃上都會遭遇的問題,而現在,地產營銷人卻是切實的面臨著“危機”,這份前些年看似風光的職業,很可能在調控持續的未來幾年徹底消失……
今年的4月2日,阿里巴巴董事局主席馬云在IT領袖峰會上發表的演講,關注了未來十年會發生巨變的五個行業,新零售、新制造、新金融、新技術、新能源,但他演講的核心,“未來30年已經不是力量的競爭,不是肌肉的競爭,甚至不是知識的競爭,而是服務別人能力的競爭,而是體驗的競爭?!?/p>
房狐CEO朱樂表示,未來三十年不是互聯網公司的時期,而是用好互聯網公司的時期。不是形態的扭轉,而是思想的深化。今天,或許還有大部分線下的人,線下的業務,但看看現在的90后、00后,他們已經離不開互聯網,所以未來30年,如果不能在服務和體驗上贏得客戶,那就沒有了生存的可能。
隨著房狐未來的核心技術AI、VR、AR的演進,傳統門店、售樓部將進一步消亡,用戶在家,用電腦、用眼鏡就可以遠程到訪項目,全程詳盡的語音介紹,實景展示未來的生活場景,甚至簽單都可能在網上完成?;蛟S,它的實現時間還有幾年,但趨勢已經不可逆。
三、銷售額還是滿意度?地產行業或誕生新物種
房狐CEO朱樂:“好產品會自己發聲,好地方會自帶引力,好的物業管理讓社區無需“營銷”而自帶吸引力,物業管家PK銷售人員,一生的服務PK一錘子買賣,一切轉變從物移向了人,以前管好物業,現在服務生活,關注每一個人?!?/p>
現在,越來越多的購房者趨于理性。交付后的小區氛圍、配套設施管理和社區服務已成為買家考量樓盤的要素之一。萬科、龍湖、中海等全國性地產品牌企業,在物業服務的探索上,走出了差異化的道路。于是乎,物業服務,這樣一個“無形產品”的輸出與管理,逐漸成為了各大開發商戰略調整的重要一環。
四、一張“諾亞方舟”的船票 怎樣在后地產時代獲得?
李嘉誠的“地段論”已經基本失效,這個時代下的樓市哪里都可以是地段。房狐CEO朱樂認為,房產市場已切換至買方市場,傳統的營銷方式所帶來的有效客戶或許只有1%,如何找到精準用戶成為了開發商們最迫切的需求。營銷的終結不是賣掉房子,這只是開始,未來房地產販賣的一定是“生活方式”。
傳統的營銷模式只能坐以待斃,而寶貴的“諾亞方舟”船票怎樣才能獲得?
從地產商開始售房就關注“人與體驗”才是“諾亞方舟”的船票
首先從售房初期利用互聯網的便捷性、高效性、以及前沿的核心技術,帶給用戶完美的購房體驗;其次從人的角度出發,關注用戶的滿意度而非產品的銷售量,進而以口碑的形式反哺到項目的銷售;最后在業主居住體驗上實現物業從管理向服務的轉型升級。當業主以切身最真實的體驗去影響銷售時,才是房企獲得“諾亞方舟”船票的關鍵所在。
不得不反思,留給房企“登船”的機會真的不多了。房地產上半場就一個低端制造業的模式,先走量;下半場才好玩,用一個字概括就是經營的“營”,也就是要服務客戶,所以后地產時代是關注“人與體驗”的市場,而且機會只為做好準備的優質房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