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關鍵詞:隱形成本
我們在決定一個事兒值不值得做的時候,常常會計算它的金錢成本,比如做這件事兒我能掙到多少錢。其實任何事情的得與失,除了金錢上的顯性成本以外還有隱性成本。
比如時間成本,如果你不關注它,就會覺得我只是花點時間而已,又沒損失什么。而事實上,人除了生命和健康,第二珍貴的就是時間。比如記得我媽媽有一段時間,特別喜歡參加保險公司聽課送禮的那些活動。但凡保險公司做推廣或保健公司做藥品推廣,都會讓老年人去參加,他們會被忽悠參加那類活動,有時候拿回來的那些所謂禮物,也沒值多少錢,但是聽課參加活動往返就要三個小時。我勸過我媽,既然不打算買,就不要參加。可媽媽覺得不花錢聽課,還給你發禮物,多好的事兒,而我就跟她說:路上花費的時間也是你的錢啊?但媽媽覺得反正我退休了,有的是時間。我媽很節儉,從不坐出租車,她去任何地方首先會考慮坐公交,她有老年卡,不用花錢,用不完就浪費。可對于我來說,如果這個事兒花了更多不必要的時間,我就會考慮坐出租車或者是用專車。假如公交車需要1.5小時,坐專車或者出租車,在不堵車的情況下用0.5小時,我會選擇做專車去。而她考慮的就是專車多花錢,我的時間多,花點時間沒關系。
上周五老公從香港出差回來,他說從香港直飛鄭州的機票要比轉機的航班貴一千多塊錢,為了省錢,最終他選擇轉機,可轉機后飛機晚點,各種延誤,結果2.5小時能到家的航程加上轉機需要等待的5小時,花了整整一天時間,他最終凌晨才回到家。后來我和他算了筆賬,我說你耽誤大半天的時間早已超過了1000元。因凌晨才到家,晚上休息不好,第二天一整天的狀態都會不好,所以看似是你耽誤了大半天時間,其實你的隱性成本是一天半時間。
所以你看,每個人都是有時間價值的,時間和精力成本雖然看不到,可它隨時隨地都在發生。假如你的小時工資是60塊錢,那你就算一下,只要能找到低于60塊錢一小時的人替你做事,那這件事兒就可以委托他人做。
比如去年五月,我媽媽椎間盤脫出手術住院。我沒有辦法陪伴她,我就和我媽商量,說給她找個鐘點工,剛開始她死活不同意,她也不吭氣兒,就念叨著說:住院一個禮拜,多花不少錢,我就跟她分析原因。我說:媽媽,我沒有辦法來陪您,如果您非要我陪,那就只有請假扣錢,我一小時扣多少錢,我一天陪在這兒會扣多少錢,相當于用我的小時工資去買陪護的時間,如果我來陪您被扣掉的錢還更多,那您覺得哪個更合適呢?
時間成本很容易被人忽視,其實除了時間成本之外,還有機會成本和精力成本。我們做事情如果全情投入,不但會損失時間,同時還會耗費人力、心力、精力、體能,而這些都是看不見的隱形成本。
所以考慮做事情的時候,要學著從經濟學的角度分析。不要只簡單地看那些看得見的顯性成本,還要深入了解事件背后的隱形成本,最終去判定這件事兒到底值不值、該不該做,要透過現象看本質。不然自己明明是在虧錢,還以為自己賺了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