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名:地文,守田,羊眼半夏,和姑,蝎子草,地珠半夏,麻芋果,三步跳、泛石子,地鷓鴣、地茨菇,老黃嘴、老和尚頭、野芋頭,老鴰頭,捉嘴豆子,地巴豆,地雷公,老瓜蒜,狗芋頭,珠半夏裂刀菜,麻草子等。
基源植物:天南星科半夏屬多年生植物半夏的干燥塊莖。
拉丁學名:Pinellia ternata
植物特征:
多年生小草本,高15~30厘米。
塊莖近球形。葉出自塊莖頂端,在葉柄下部內側生一白色珠芽;一年生的葉為單葉,卵狀心形;2~3年后,葉為3小葉的復葉,小葉橢圓形至披針形,中間小葉較大,兩側的較小,先端銳尖,基部楔形,全緣,兩面光滑無毛。
肉穗花序頂生,花序梗常較葉柄長;佛焰苞綠色;花單性,無花被,雌雄同株;雄花著生在花序上部,白色,雄蕊密集成圓筒形,雌花著生于雄花的下部,綠色,花序中軸先端附屬物延伸呈鼠尾狀,直立,伸出在佛焰苞外。
漿果卵狀橢圓形,綠色,花期5~7月。果期8~9月。
藥材特征:
干燥塊莖呈圓球形、半圓球形或偏斜狀。表面白色,或淺黃色,未去凈的外皮呈黃色斑點。上端多圓平,中心有凹陷的黃棕色的莖痕,周圍密布棕色凹點狀須根痕,下面鈍圓而光滑。質堅實,致密。縱切面呈腎臟形,潔白,粉性充足;質老或干燥過程不適宜者呈灰白色或顯黃色紋。粉末嗅之嗆鼻,味辛辣,嚼之發粘,麻舌而刺喉。
以個大、皮凈、色白、質堅實、粉性足者為佳。
化學成分:塊莖含揮發油、少量脂肪、淀粉、煙堿、粘液質、天門冬氨酸、谷氨酸、精氨酸、β-氨基丁酸等氨基酸、β-谷甾醇、膽堿、β-谷甾醇-β-D-葡萄糖甙、3,4-二羥基苯甲醛,又含藥理作用與毒芹堿及煙堿相似的生物堿、類似原白頭翁素刺激皮膚的物質。嫩芽含尿黑酸及其甙。
炮制:
生半夏:揀去雜質,篩去灰屑。
法半夏:取凈半夏,用涼水浸漂,避免日曬,根據其產地質量及其顆粒大小,斟酌調整浸泡日數。泡至10日后,如起白沫時,每半夏100斤加白礬2斤,泡1日后再進行換水,至口嘗稍有麻辣感為度,取出略晾。另取甘草碾成粗塊,加水煎湯,用甘草湯泡石灰塊,再加水混合,除去石灰渣,倒入半夏缸中浸泡,每日攪拌,使其顏色均勻,至黃色已浸透,內無白心為度。撈出,陰干。
姜半夏:取揀凈的半夏,照上述法半夏項下的方法浸泡至口嘗稍有麻辣感后,另取生姜切片煎湯,加白礬與半夏共煮透,取出,晾至六成干,悶潤后切片,晾干。
清半夏:取揀凈的半夏,照上述法半夏項下的方法浸泡至口嘗稍有麻辣感后,加白礬與水共煮透,取出,晾至六成干,悶潤后切片,晾干。
中藥藥性:
性味:辛,溫,有毒。
歸經:入脾、胃經。
功能主治:燥濕化痰,降逆止嘔,消痞散結。治濕痰冷飲,嘔吐,反胃,咳喘痰多,胸膈脹滿,痰厥頭痛,頭暈不眠。外消癰腫。
(1)燥濕化痰:用于痰清稀而多之濕痰、寒痰,常配陳皮。
(2)降逆止嘔:降逆止嘔之功頗著,可用于各種嘔吐,尤宜于濕濁中阻所致的脘悶嘔吐,常配生姜、茯苓。熱證嘔吐,應配清熱瀉火藥。
(3)消腫止痛:外用治瘡瘍腫毒、毒蛇咬傷。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1.5~3鎢;或入丸、散。外用:研末調默。
注意:一切血證及陰虛燥咳、津傷口渴者忌服。
半夏的故事:
? ? ?傳說有個石羊場的地方,有個叫李富安的鄉民,想多子多富,賢妻已為其生了七個兒女,都想還生。48歲那年的夏天中間生下了第八個小孩,因是夏天過半,李富安給她取名為李半夏,家人都叫她半夏。 ?
? ? ? 李半夏生來身小體瘦,苗條如柳,半夏長到10歲時,個子還是很小,但很乖因家人多地少,難以維持生活,這時,李富安就把半夏送到相蓋山寺內誦經,半夏到相蓋山后,一心想普渡眾生,修煉成佛,擺脫人間的痛苦,經多年的苦修煉都沒有成仙得佛,她都失去了信心。一天晚上。佛祖給她送來一個夢“你要繼續修煉,佛門是以大慈大悲,救苦救難為根本,你雖然修煉了多年,但沒有為天下眾生消除苦難,所以不能修成正果,列入仙班”。半夏姑娘就按佛祖的旨意。在普州城掛起了“起死回生”的抬簾,擺起了藥攤,這百姓治病。男人們看見藥攤旁站著一位十分美麗,面帶笑容的姑娘都不女孩子意思去找她治病,一位從鄉下進城的老太太因無錢看病,看到這位面善的姑娘就上前去問道,“姑娘,我沒有錢治病,你若是能治好我的病,我就一輩當你的下人,服待你一輩子”,姑娘聽后,摸著她手說:“大娘,你病得不輕呀,我定能治好你的病,并分文不收”姑娘邊說邊為其包藥,藥包好后,和藹可親愛的說道:“大娘,你把這藥拿回去煎來吃了,病一定會好的”。老太太感激不盡接過藥包,回到家里就把藥煎來喝了一次,第二天早上又喝了一次,到子中午老太太感覺沒有什么病了。隨后她逢人就說:“街上有一位年輕的神醫治,治好了多年沒治好的老毛病”。果真大家仔細一看,老太太病了很多年,都沒有那個醫生治好她的病,現在右一下子臉色紅潤,說話很有精神,病容全消失了。
? ? ?這些事一傳十,十傳百,很快姑娘治病的名聲就傳遍整個普州,百姓們有的攜兒帶女,有的柱棍扶杖來找她治病,她不分白天黑夜,隨喊隨到,到病人家中治病,真是藥到病除。在整個普州傳為神醫。
? ? ? ?有一天,半夏姑娘來到石羊場為百姓治病,當她看見了七八五十六個病人,處了七八五十六個藥方,包了七八五十六包藥,累得她腰也直不起來了,突然來一位小伙子對他說:“我是天上的六甲神,因你為百姓消災治病,功德非常圓滿,奉玉大帝旨意,召你上天入仙班,命你明日大陽出山時,到相蓋山華嚴洞排班聽封”,六甲神又悄悄地對他說:“可能是半夏仙”。然后,就踏上一朵蓮花走進了祥云。半夏姑娘聽后,腰也直起了,十分興奮。心想,多年的愿望終于實現了。
? ? ? 第二天,她早早收拾好了行裝,準備奔向華嚴洞,待日出后上天賜封,當她正夏出門時,急促的敲門聲,使她不覺一驚,開門一看,原來是一位壯漢抱著一個面色蒼白,生命垂危的小孩,壯漢急得滿頭是汗,哀求半夏一定救好這個孩子,因為他是我家的獨苗苗。半夏姑娘一揮小孩的脈,病得不輕,但他心慌,不知如何下藥治。不過她還是盡力克制上天的心情,尋問病情,分析病理。仔細觀察,琢磨。為小孩煎藥,喂下后可不見好轉眼看上的時間就快到了,半夏姑娘對壯漢說:“藥已服下,我有點事出去,回來再救小孩”。壯漢見半夏姑娘要走就樸通下跪,哀求半夏姑娘一定要把小孩治好才走。半夏姑娘有睦為難,正在這時,小孩口吐白沫,眼睛發直,臉色雪白,半夏姑娘急忙進行搶救,確把聽封的事忘得一干二凈。等小孩蘇醒過來后,她聽封的時間早已過去了,半夏姑娘還是去了華嚴洞,但什么動靜都沒有了,半夏姑娘就這樣失去了上天的機會,從此,她再也不想上天成仙行道的事了,就一心一意地為普州和天下窮苦人治病,因她治病救人,常年奔波,勞累,不幸積勞成疾,便離開了人世,人們就把她埋地一塊大土中間,不久,她的墳和這塊土里都長出了許多綠油油小苗來。過了一段時間這塊土的主人,耕地種莊稼時發現苗苗下面結有一顆珠子大小的東西,可能是半夏姑娘變的,不如拿來作藥用,他就送了幾顆給鄰居一位有病人吃了,效果很好,病情真的解輕了,此事傳出去后,有病的人,特別是氣官炎,胃炎,嘔吐的病人挖來吃,一吃就見效,十分靈驗,為紀念半夏姑娘,人們就稱小苗苗為半夏,并在華嚴洞左壁首位按半夏姑娘的形態雕刻了一尊坐像,使永遠紀念和瞻仰。
花語:
? ? ? 憐惜,惋惜,嬌嫩。
? ? ? 夏已過半,情所未息,就是青春消耗過半,愛的人卻離我很遠。心中所思所想,正如那半夏的思戀,半夏的熱烈,半夏的不顧一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