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周 098史諾比兔 《把時間當作朋友》

傾聽能力的強弱,幾乎能決定一個人的命運。

圖片發自簡書App

Step1.選摘

失敗的交流往往源自聽者的疏忽。

為了真正做到有效傾聽,最需要克制的就是“質疑”。

Step2.思考

其實說思考,不如說去實踐書中所說的。

我常常陷入自己制造的尷尬中。

與別人交談總是會忍不住去“搶話”。就好像要表達“高人一籌的思想”或者“我跟你是同伙的”。可結果往往是與愿望相背的。

同事說她前幾天去了哪。
我想都沒想就說:是不是特別亂。
被看了一眼,同事繼續:我覺得太好了,我太感動了!

我,無地自容!

恰好證實了:

不成熟的人、思維簡單的人更傾向于頻繁地插話,并且他們總是認為“我已經了解你要說什么了……”

我們在交流的時候,往往會犯一個錯誤——喜歡一個勁地說,好像誰在說話,誰就掌握了主動權。但這只能叫說話、表達。記住你不是一個人在演講,不要只顧著自己講話。

沒有人愿意參與一場自己插不上嘴的對話。一場合理的交流,是有來有往的,雙方都能表達自己的觀點。

如果你想得到有效的交流,那么試試去傾聽別人所說的話、試著去理解對方的感受會比你一個勁地介紹自己有用得多。


學會交流,先從學會傾聽開始。從傾聽中獲得更多信息甚至更多知識。

那天有個大姐問路,我告訴她:
穿過前面那條路,然后……

話沒說完,大姐就報怨:“怎么都說在前面在前面,我們都走了好長一段了,你們這些人……”。

邊說邊走了,頭都不回。

我當時笑著搖搖頭,這個大姐!

轉身時,突然覺得這個場景有些熟悉。
我有時是不是也會像這樣,不等別人把有用的信息說出,就被“大腦控制”只圖自己痛快,“只說自己想說的,只聽到自己想聽到的,只看到自己想看到的?!?/p>

沒有思考、直接質疑!

看來真的需要時刻保持警惕、真的需要時時反思??!


通過短短的章節,學會了很多有用的傾聽的方法:

養成耐心等待到最后再發出疑問的習慣;

通過恰當的反應:點頭、微笑或“這個點子不錯”“你是怎樣做到的”“后來呢”……,幫助對方產生進入“傾訴”狀態。

不帶任何評判地去傾聽,區分“接收”與“接受”,多“想”對方所表達的“事實(真實性如何?)”與“看法(根源在何處?)”。

放下“小我”,盡量避免:“你說的不就是……”的念頭。積極猜想“講者下一步可能會講什么”。這么做能自動集中聽者的注意力,幫助正確把握和組織說者論述的內容,“聽到”原來聽不到隱含的信息。

在傾聽過程中,不要隨意打斷對方的講述,提出自己的質疑,這樣不僅提高說者有效表達的難度,更增加自己獲得對方講述全貌的難度。還會使自己不由自主的進入排斥狀態,做到“聽而不聞”。

Step3.行動

閉嘴!先聽別人說完!

真正的交流不在于你說了些什么,而在于雙方聽了些什么?!獪?莫納罕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