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自Adam Grant 的 《Originals》, 選自他在TED的演講
www.ted.com/talks/adam_grant_the_surprising_habits_of_original_thinkers/up-next
他的觀點非常獨特,圍繞個人創造力,在三方面進行了解釋與論述
1. 拖延
2. 恐懼
3. 懷疑
首先,在他看來,把事情早早潦草完成交差與拖到最后一刻也在糾結沒有任何主意的人,本質上其實是一樣的,過猶不及。
而真正創新能力高的人是居于兩者之間的,也即他們通常表現的都像是在拖延,而實際上,Adam 的觀點是,可確切的說是,他們是在思考,并開放著讓更多的主意和想法不斷涌入,而不是急切的關閉想法。(論證是根據作者在組織心理學上的科學研究和調查)。
實際上,這些在中部“拖延者”是在給時間孵化主意,利用發散的思維去思考,而非線性的思維
這一點前提是,讓腦子里先裝好任務,進行足夠好的思考后,然后去放松做其他事情,而過段時間回來,很多靈感和主意就可能就進入腦子了,如,達芬奇對于蒙娜麗莎,花了16年。這也許是人類腦子的一個特點,如果總一直盯著一個問題想(特別是需要發散思維,比較綜合性問題,比如商業策劃方案,建筑設計方案等),反而就很難有創意的想法進來。
其實這里并不是在鼓勵拖延,而真正的是鼓勵思考方式,鼓勵真正的思考以及開放想法的思維方式。他提出的一個要點是
quick to start but slow to finish.
其次,關于懷疑。Adam說,任何時候都不要讓我們的懷疑就隨風而去,要抓住我們的懷疑,因為這可能是創新的起點。這類的創新者,大多具備質疑的魄力,敢于提出異議(不是為異議而異議,而是確實經過了自己的思考與觀察)。Adam提出:
創新并不是非要去做第一人,而更重要的在于,能否在現有的基礎上有見識和魄力的將其改善和提高,去做的不同和更好(這需要對問題和現象更深入的洞察).
“Originals are late to the party”
從別人的創意上建立自己的創意會比從什么都沒有的地方進行創意更簡單,所以,不用囿于或固執于做第一,從別人的主意開始會更容易。
此外,懷疑分為兩種
self-doubt? and idea doubt: self- doubt 從開頭做的不好進而懷疑到自己,這是個解不開的死循環,而主意懷疑則是正能量,能引領你不斷探索與深入思考。
而成為Originals 要做的關鍵就是在于要拋棄自我懷疑,告訴自己“ The first? drafts are always crap and i am just not there yet." ,而不是去說,“i am crap.”
這里他列舉了公司如 Facebook和Googel 都不是在同類公司里的首批。數據例證是:實際在現實商業上,第一批出來的公司倒閉率在48%,而后續能繼續改良和完善創業公司,倒閉率僅在8%。有趣的點他講到,通過看你用什么瀏覽器即可知道你是怎么樣的人,為什么呢?
因為iexploer 是預裝好,是系統默認固定點,從不對默認值進行懷疑的人,就不會試圖去質疑是否需要使用其他的瀏覽器,所以創新能力就弱
最后,在談到恐懼,他講到其實Originals就象任何的一個普通人樣,存在恐懼,但非常不同的是,他們選擇去不斷的嘗試,這個世界上很多大師,其實都建立很多的失敗的壞主意上的,或是大量的錯誤嘗試之上的,
但是誰在乎呢?
如貝多芬、莫扎特、巴赫,他們能出那么多杰作,正是因為他們敢于進行無窮的嘗試(數據為例,經典的篇章很多,但是分母則是更大數量的嘗試但并不是好的作品)。不懼怕嘗試,是創新和改變者的另一個關鍵所在,例子如:Jannifer Lee (動畫片 《冰雪奇緣》編劇,質疑五十年來主要壞人都是皇后? 和特斯拉CEO,Elon Musk)
我們長久以后的后悔總是我們沒有去做什么,而不是我們做了什么!
總而言之,所謂Originals, 他們并不是天才,大多數是普通人,他們同樣有拖延、恐懼和懷疑,但是他們能管理和做得不同,拖延是他們思考的過程,不會去堵塞新的主意的進入;他們在深入的思考后,能夠抓住自己的懷疑,在懷疑之上將自己認為是可以改變及做好的事情做好。最后,他們同樣也有恐懼,但是他們做的卻不同,他們能夠去不斷嘗試,而沒有就此放棄,正如Adam所說:
you need a lot of bad ideas in order to get a few good on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