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以為步伐放慢就是真的慢了嗎?如果沒有駐足細細欣賞當下美景,那么你還在慌亂地跑著。
吃午餐的時候,餐廳里只剩下我、宣宣和新孩子小小,小小先吃完的,于是我帶著他一步一步地歸位餐具、清理桌面,因為這是他在幼兒園的第五天,對一切還不熟悉。
當小小歸位好,我看到宣宣吃好了坐在位置上,便過去詢問他吃好了嗎,他表示吃好了,所以我便說:“那請宣宣去歸位吧。”
這時小小自己跑到了餐廳門口,他還沒形成餐后擦手和嘴的秩序,此時餐廳的擦手毛巾已經用完了,紙巾也沒有了,于是我追了上去,以為宣宣對歸位和幼兒園都很熟悉了,便沒有打招呼,心里想我去幫小小找紙巾擦完手就回來了。
當我在餐廳旁邊的女洗手間找到擦手紙巾,幫助小小擦好手,返回餐廳時,宣宣本來在餐廳門口站著,看到我返回,突然大哭起來,他一邊跺腳一邊用手砸門,很生氣,嘴里不停地說著:“不公平,你都不等我……”我趕緊在他旁邊蹲下來詢問:“宣宣,怎么了?”(條件反射,我以為宣宣受了什么傷害,檢查他身體時,我也回歸到自己。)
一開始看到大哭的宣宣,我很震驚!因為宣宣之前生氣最多只是跺腳,有一次他有意識地故意推翻椅子,這次的哭聲是很氣憤的。
聽到他嘴里重復的話語,我明白怎么了。
于是我看著他說:“宣宣,我去幫新孩子找紙巾擦手了,沒有離開,我會回來的。”我重復了兩遍。
他說:“我沒看到你啊!”此時他平靜多了,只是有哭腔,不再那么生氣。
我:“我去女洗手間找紙巾了,你以為我離開了,很害怕是嗎?”
宣宣:“嗯。”
我:“我會等你的,只是暫時離開,你很安全。”這時他已經平靜下來了。
我:“宣宣,我剛剛只是暫時離開,因為你已經知道怎么歸位了,所以我請你自己歸位,新孩子他還不清楚,我帶他擦好手就會來找你的。很抱歉沒告訴你。”
宣宣:“嗯。”
我:“宣宣,有新孩子了,秦老師也愛你!”我停下來,等待他自己整合。
我:“宣宣,你還生氣嗎?”他搖頭。
我:“我可以親你一下嗎?”
宣宣:“嗯。”我親了他的額頭。
于是我帶著宣宣也找紙巾擦手,然后和他返回餐廳去歸位用過的紙巾。
我們在去臥室的路上,新孩子走得很快,我和宣宣跟在后面。
我在宣宣耳邊說:“你覺得老師照顧新孩子多,不公平,你剛剛很生氣,是嗎?”
宣宣:“是的。”
我:“宣宣,有了新孩子,老師也愛你,只是老師會照顧他多一些,因為他對這里還不熟悉。你對幼兒園已經很熟悉了,是嗎?”
宣宣:“恩。”
我:“老師愛你,我會等你的。”
宣宣:“我一個人在餐廳會害怕的,我在家還做過大灰狼的夢呢……”
聽著他講著自己的事情,我跟著放松了下來。
他的大哭警醒了我,他的內心是多么敏感,感覺是那么細微,我不能因為他很熟悉、我很快回來,就不跟他打招呼。
我要慢下來,放下對新孩子的擔心,和宣宣打好招呼,再去引導新孩子。
還有新孩子的到來,對于宣宣這樣班級里的小小孩,老師要主動和他講:“有了新孩子,老師也愛你。”讓孩子時刻感受到我們的愛,他是安全的。
在家庭生活中,我們常會遇到朋友的孩子或者自己孩子的朋友來家里做客,孩子們相處時,難免會發生問題,這是很正常的。
但這個時候,我們作為小主人的家長,需要注意對待自己孩子和其他孩子的態度,你得是公平客觀的,同時還要清楚自己是孩子的媽媽,如果對方家長在,分別照顧自己孩子的情緒,然后解決問題;如果對方家長不在,先將孩子分開,照顧情緒,再解決問題。
這里面需要我們特別注意的是,做到對兩個孩子的公平對待,不偏袒任何一方,不能因為受委屈的是自己的孩子,而責備對方;也不能因為對方小或者是對方的家長對你很重要,就特別對待。
你肯定很愛你的孩子,但那樣的行為會讓你的孩子很失落,他會覺得你和別人家的孩子在一起,不愛他了。所以請讓孩子清楚,無論誰的到來你都是最愛他的。
我小時候,有一個比我小大概三、四歲的小朋友來家里,媽媽很細心地照顧她洗手吃東西,把我晾在一邊,我當時就很難過,覺得媽媽不愛我了,我都不如別人家的孩子,等那孩子走了,我媽媽告訴我她很小,是客人,媽媽當然喜歡我啦。
我想說的是什么時候都別忘記身邊那個你認為已經很大的孩子,請不要吝嗇地告訴他:“無論怎么樣,我都愛你!”
還有在兩個孩子的家庭,我們很難做到絕對公平,請分別向他們表達愛吧,讓他們知道自己都很重要,爸爸媽媽都愛他們 。
下午放學的時間,我在送孩子,剛好幾個孩子上樓收拾書包要離園,宣宣吃過加餐上樓來,我和他打招呼,告訴他沒有找到他的社會實踐作品,詢問他是否愿意再畫一幅,還是去戶外蕩秋千,因為媽媽還沒來接。
宣宣選擇了蕩秋千,于是我說:“那宣宣,你先換鞋子,然后去蕩秋千。”
宣宣說:“我要推很高很高!”
我:“好的,我先去送小朋友了。”
于是下了樓,這時他的媽媽來接了,我便和宣宣媽媽講了作品丟失以及如何制作的事情,耽誤一些時間。
我再上樓時,張老師和我分享:宣宣生氣了,趴在地上哭,說:“又是那個老師,不等我。”
我趕緊停下來,去和他道歉。
他的想法是和我一起下樓去蕩秋千,他今天換鞋子很快,看不見我上樓很著急。
我帶著我的以為,他換好鞋子自己下樓,他每次換鞋子都很慢,深深地被這一切震顫了心靈。中午我頭腦上清楚了,但我的心并沒有慢下來,我還是被各種事件充斥著,來不及細細品味宣宣當下的需求,我在用我的理解對待孩子。我在用固有的思維模式做事,我很愧疚自己的狀態,讓孩子細膩柔軟的心靈受傷。
當我看到自己的狀態時,我真誠地向宣宣道歉,他原諒了我。
周五的時候,我和一位媽媽聊天,他談到他的孩子能從很獨特的角度描述事情,她很高興、驚喜。原來可以這樣。我們要帶著一份好奇去了解孩子,這時請放下你原有的思維模式,等待孩子表達自己的心聲。同時不要將自己的需求強加給孩子,清楚哪個是我的需求,哪個是孩子的需求。
慢下來,給孩子時間去發現,去體驗,去表達,給自己時間去換位思考,去傾聽。
我們要時刻覺察自己的狀態,真正地沉靜下來去聆聽孩子的心聲,那樣即使再慢的步伐,也會跟緊孩子成長的腳步。感謝孩子讓我看見自己,看到這個成長的契機。給孩子最好的禮物,就是準備好我們自己!
把我的微信公眾號“鶯時心語”(關于教育和個人成長的公眾號)的原創文章同步到我的簡書上,希望我的分享讓更多的人受益!
成長之路上,希望有你相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