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部分快樂分享
1.丁寬寬——如何高效記錄
記錄方式:根據情況選擇紙筆或電子記錄,如果方便我一般選擇電子記錄,這樣方便分享和整理,選擇有道云、印象、簡書都可以!今天我只分享電子記錄!以班會記錄為案例:
記錄前:
1)提前準備,了解會議流程和主題內容,總結會議記錄格式,把會議主題名稱和框架提前復制列好!記錄中,只往里面填充就可以了。
2)提前了解思考帶著問題、目的去聽,可以增加理解力!
記錄中:
1)集中精力:專注聽、記。
2)善用工具:手打字+訊飛語音兩者結合。
3)快速歸納提煉要點
4)學會縮略、概述、簡寫等小技巧
5)準確真實,清楚條理,排版清晰
記錄后:
會議中偶爾會有空隙時間或者不是重點的內容,利用這個空檔對已經記錄的內容做快速整理和完善。
最后會議后快速優化排版,直接發送分享!
發送分享后再查看總結,下次會更高效!
2.王夢穎——如何從低潮中調整及學習經驗
大家早上好。我是二組的夢穎。兩周前我在晨會上分享了我在踐行中遇到的低潮期。從上一周開始我的狀態基本上調整過來了。在此感恩大家給我幫助。
我今天的分享主要有兩個內容,一個是談談低潮期。另一個是談下實踐過程中的幾個一點小問題。
低潮期的內容。我發現很多時候我們埋怨自己無法堅持,意志力不強的時候,首先要考慮我們的精力管理是否出現了問題。意志力像肌肉,剛開始用的時候用一段時間就會力竭。在沒有形成習慣之前,使用意志力是要一項耗能很大的工作。所以我們要像關心我們的目標一樣關心自己的精力水平,保證睡眠時間,保持情緒穩定,確保運動適度,不要用過度損耗透支身體的方式來追求目標。人生是長跑,不是百米賽,要走得更遠就要學會和自己身體共處,把自己當朋友,當愛人,而不是實現目的的工具。這樣你的前行會更有力量。出現低潮期首先要自查身體和精神是否疲憊,我的低潮期一般出現在情緒不好,和身體過度疲憊之后。做好精力管理,節約能量至關重要。
第二個提幾點小內容,供大家參考。希望大家可以更高效的學習成長。
1)讀書。我們讀的推薦書目都是工具指南類的書,重點不在于讀,在于實踐。我一直想把我們的讀書筆記寫成下一步指南,而不是摘抄,總結或是抒發情感。讀一段書,需要花三倍的時間來踐行。希望大家在群里一起分享讀書后的實踐內容,比如讀搞定三,我們讀到什么就立即行動,如捕捉那一章,大家可以曬自己的捕捉清單;組織整理那一章,大家都以曬自己的實踐成果。大家精力寶貴,希望可以瞄準實踐部分,盡快內化成長起來。
2)用善用時間里的錦囊開八人小組會議。這也是一個非常好的內化實踐方法,大家可以在小組內運行,也可以自己拉隊友組隊。
最后,祝大家在這100天里能將對自己最有用的習慣固定下來,帶出這100天,成為自己的一部分。
3.李燦——傷病和跑步小技巧
今天給大家說一下運動傷病的問題,運動傷病,就是我們在跑步當中遇到的很多疼痛之類的。不管是小腿大腿,膝蓋腳踝腳掌,足底筋膜炎,髂脛束綜合征之類的。其實這都是跑步,尤其是跑步初學者,很容易的問題,我們在遇到這種問題之后,第一個就是我們不用太過擔心,因為運動損傷幾乎每個跑者都會遇到,我一定不要聽別人危言聳聽,說什么再也不能跑步了之類的,其實一般的運動損傷是不會影響到我們的身體的。
第二個就是說一下就是我們如果膝蓋一直疼痛而且長時間還沒有回復,我們需要去醫院確認一下。去醫院確認主要是確認自己的癥狀,其實現在中國的運動損傷醫生,是很少的,專業的更少,去醫院如果經驗稍微豐富的可能會給你一些其他建議。如果只是一般骨科類的醫生,他一般就會給你說讓你休息,不要再跑了。但是我們在遇到運動損傷,到底要不要跑,那肯定是要跑,如果不跑你之以后只要是一跑步就還會遇到這種問題,我們需要做的是找到傷病的原因,然后把它給改正掉,剛開始疼的那一段時間減少自己的跑量和運動量。
我們在遇到這種運動損傷的時候,自己多問一下身邊的跑者,其實這也是解決運動損傷的一個很重要的解決辦法,就是你遇到什么問題時請教一些有經驗的跑者,他們之前很多都遇到過。所以說遇到運動損傷的時候一定不要著急,像有經驗的人多取取經。
第二點就是多上互聯網上尋找一下之前遇到這種問題的解決辦法。但是當我們瀏覽信息的時候一定要懂得過濾,因為你一個簡單的傷病,上面他們不知道具體的情況,有的回復說,沒事,然后稍微休息下就可以了,有的卻是說,你這輩子可能都不能跑步了,其實那種。如果你跑量不是太大,而且跑速增長不多的情況下你些運動損傷不可能太嚴重。如果太害怕就去醫院確認一下這種問題。
好的,今天先和大家分享這些,下次給大家分享怎么預防傷病的一個重要方法,跑姿的訓練,怎么訓練簡愛跑步法。
4.楊慧鈴——情緒方面
各位小伙伴們,大家早安,我是天使33班的四組的楊慧玲。很開心,第二次在yy語音已大家分享,今天我要分享的是有關情緒方面的話題,之前有看過一本書是很難博士寫的《情緒決定命運》我覺得這本書對我影響挺大的,讓我在工作生活中,有很大的提升。
因為我們每天都非常的忙碌,操心很多事情,可是對決定生老病死決定幸福關系和情緒方面的,卻很少花時間和精力去關注和管理
近期我也在看《幸福的方法》這本書,也談到了,不管做什么忙什么,其實我們都在為兩個字而忙,那就是,幸福。,靜心,想想我們從幼兒園,到大學畢業,甚至碩士博士畢業,絕大多數的人從未學習過,決定我們幸福的程度的根本方法,如何與自己各種負面情緒相處,所以情緒是一門很大的學問,是我們值得去關注和學習的,接下來我以大家分享幾個關于管理自己情緒的步驟與方法
首先,當自己有情緒時,找個沒人打擾的地方,安靜的,和自己呆在一起,然后聽從身體的指引,感受自己身體跟隨著身體,可能想哭,想說,想打,總之在,不傷害自己和他人的前提下,身體想怎么動就怎么動,直到身體舒服一些,要明白身體帶來的很多,比我們大呢有,智慧。最后一個步驟,就是問自己究竟什么需求沒有得到滿足,怎樣才能滿足,特別是如何不依賴他人也能夠得到滿足。
與自己負面情緒相處了還有,幾個方法:
1)在每次說話之前先停下來
2)問問自己想說的話,是想發泄還是想表達
3)只說對人對己有益的話
每當遇到情緒問題,我每次都按以上的方法通過跟自己對話,我覺得有很大的提升。
5.孫容慧——拖延和時間管理
分享8.31帶女兒坐動車小確幸。當時,動車上人很多,甚至很多人都無座,然而前排有一個空位,反思,人來人往卻有一個空位,應該是有人也和自己曾經那樣沒有趕上火車。自己曾經會把時間掐得特別緊張,因此容易錯過很多事情。
同樣,近期有一個朋友的孩子容易遲到,也可能是同樣喜歡掐時間來行動,因此鼓勵朋友以理解和愛,耐心地指導孩子來改掉這個習慣。把拖延時間的習慣改掉,可能對自己、孩子、朋友都會有很大的幫助。
6.蔣蕊——群體性學習的力量
大家好,我是九組的蔣蕊,我今天跟大家分享的主題是,群體性學習帶給我的力量。
什么是群體性學習,在善用時間這本書里提到它的定義為,個體通過探索和談判等互動的過程,產生修改、共同理解的過程。
在我們天使33班以及我們小組的學習中我得到了勇氣,有了向前的力量。
上一周我的整個狀態非常不好,工作上對自己有新的要求,不自覺的開始焦慮。小組的紀律組長鼓勵我說,沒有人一開始就是大師,任何人任何事,說你行你就行,不行也行,我焦慮的心有了一些平復;剛好在那個時間,和組長在線下見了面,討論了踐行好習慣帶來的改變,堅定了我繼續踐行意愿。后來小組內討論時,就動力問題進行了頭腦風暴,我們聊了給自己補充能量的辦法,我感受到大家的力量,也感受到自己內心,就好像種下了一顆種子。
這就是我最近的感受,在群體性學習中,就是你不敢面對,想逃避的時候,雖然你一個人站在前面,但是她們都是你背后的力量,你有一群和你在一起的伙伴,她們愿意聽你的感受,愿意幫你分析,提出建設性的意見,你不是一個人,不用一個人面對和戰斗,你可以站在這里,感受你的緊張和焦慮,然后睜開眼睛去面對,去迎接你自己的挑戰。
感謝這個夏天讓我遇見你們。
7.尹紫菱——如何學習易效能時間管理系統
大家好,我是9組的尹紫菱。今天我想談談自己每天是怎么學習易效能時間管理系統的:最近我開始慢慢找到了學習的節奏,
第一,首先我會在高精力時間里(如9-11點,下午3-5點)花1-2個番茄鐘來自己學習100講、10堂課、閱讀指定書籍,做筆記,寫心得。
第二,我會利用碎片時間,學習他人學習實踐的心得、并對照改正提升自己。例如我們組的李晨姐,她每天的一百講分享都分享的特別好,精辟入理。所以我每天都會仔細看她的分享,然后當作自己青蛙打卡中的感恩分享。還有我們組里的曉亮哥,他在app的使用實踐得到位,而且行動力強。還有組里的貝姐,泳華姐,迎春姐,洪偉姐,秋霜幾乎一天不拉的開展讀書會,學習時間管理的同時也開始養成閱讀的好習慣……
第三,我會每晚爬樓學習群里的小伙伴發出來的內容。如班主任分享的有料實用的干貨,這個時候我也會去看下她精彩豐富的朋友圈,每次看都覺得又了解了新世界,而且備受鼓舞。班長在班級群里分享的各種關鍵詞關鍵點,我就用來對照自我,從而增添或調整。還有班級里寬寬積極生活學習的態度、朱雀對生活的種種都心懷感恩的樂觀心態,趙清炳自持自律,還有許許多多的小伙伴,都讓我更加獲益。
在這里我想真誠地感謝我們小組的組員,還有班里的同學們,感謝你們的幫助和支持。
有些習慣、堅持,在最開始的時間點看很渺小很不值得一提,但如果堅持下來,做5年、10年,拉長時間長度,就是很了不起的事,這也許就是堅持的偉大。
最后想問一個問題,每當生氣、沮喪、挫敗等負面情緒襲來時,大家會怎么調節呢?
第二部分優秀老師分享“斷舍離“
曹老師老師本人就是極簡主義生活的實踐者,
1.首先請大家對自己斷舍離狀態的打分,
1)是否了解斷舍離,0分為完全不了解也未實踐,10分為完美地踐行過。
2)是否有人認為東西和工具越多,事情才能做的好,如廚房用品,房間等。
可能需要空間保管儲存一時沖動的購買物,所以有時我們的努力最終都為了一時的念頭和以為將擁有的欲望,我們很多的精力和力氣都用在對付內心的不安或不滿足
斷舍離看上去是物品手拿管理,但事實上是讓我們對物品之間的關系進行管理。我們在購物時,很少思考我當下需要它嗎?整理衣柜也是,是否清楚自己到底有幾件T恤的衣服,是否有符合工作場合的衣服?處理東西的時候也是,是否仍然有用?是否能舍得給別人?對待一段關系也是,是否有能力放下?
2.斷舍離有三種心理:
1)逃避現實的心理,幾乎沒有時間在家里,把精力放在自己認為更重要的事情,這種一般對家庭有不滿,所以不愿意付出和面對,惡性循環會越來越嚴重,家庭關系也不會很好。家庭里空間感是否充足,是否存在物件雖然舊,但使用卻很整潔。
2)執著于過去的心理,以沒有舍得使用的電飯鍋為例,我們就浪費了很多物件應該有的物件價值。
3)擔憂未來心理,超市里的促銷會讓大家買各種東西和雜物,不僅很占空間增加了收拾的精力,而且會影響心情,容易浪費。
空間分為看不見的空間和看得見的空間:看不見的空間,衣柜,抽屜等,如果每一件東西都是整齊排列的,就會有收拾整理的心情,找物品也更加便捷。看得見的空間,桌面,酒柜等,桌面就放兩排東西,只放最關鍵的物品如燈、番茄鐘、電腦、書,會讓人有進入學習狀態的心情。空間敞亮對于人的感受也會有提升,并且并不需要太多的裝飾。
斷舍離能提高行動力,有人會擔心離之后是否會影響現有生活,去擔心沒有發生的事情也是在耗費經歷的。可是沒有扔掉的東西放在家里,卻會帶來很多弊端。我們以為在擁有方便,但失去了空間、心情,只有權衡之后去真正的判斷才有更適合自己的狀態。當人們自我認知度夠高,就不會被外界的物質和浪潮所指引,自在也自然而然產生。在有掌控感的提升后,人生也會進階到一定的高度,真正活出自我,過自己想要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