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看書中間會刷會兒微信換換眼神。
看了一個名叫柏峰的寫了一條名叫嘟嘟的狗。我關注了不少養狗的微博。我對小動物屬葉公好龍式的喜歡,愛卻不敢養,怕腥,怕臟,怕毛,怕麻煩。真愛的小動物是小孩兒。尤其是肉肉的胖娃娃,看見了就挪不走眼神。昊兒小時就是那種胖娃娃。半歲的時候就20斤了。我天天抱著他步行去上班,回來還順手買一大袋子菜拎著……我那時怎么那么厲害呀?我現在拎兩棵白菜都胳膊疼呢。
2,女人有了孩子,就是圣斗士了。
昊兒在冬天出生。坐月子時,圖喂奶方便,我常穿件懷孕時穿過的,夾克款式的,肥大的紫紅襖子。不久我就發現,昊兒一看見那襖,就咧開小嘴笑。即便襖在繩上曬著,他也沖它笑。我以為他那襖當成喂他奶水的媽媽了。后來又發現,他一看見那顏色就“咯咯”笑。他奶奶說,這小家伙聰明,知道認顏色了。我那時己經明白,那種顏色,己浸入他最初的記憶,成母色了。后來讀樂嘉的性格與色彩中的某一段,方知是自己無意中塑造了昊兒的性格,心里又甜蜜又驕傲。
3,記憶力越來越差。有些書前看后忘。有些感悟必須當時記下。今年給自己的朋友圈又根據類別劃分好幾個小圈圈了。哪些東西給哪圈人,是有設置的。能看到我嘮叨的,是我的好姐妹和一些自己信得過的,依賴的師友。網絡虛無,至少我們都見過,或者處了好多年,并且會一直相伴走下去的。
4,讀的書是《小小說大系第一卷》。這套書來我手里三年整了。只是當初隨便翻翻。現在想靜下心來重新讀,重新學,重新寫。咋天讀劉建超老師五篇的感覺誤刪了,后又想補記,情感就沒那么濃烈就找不到那味了。剛才讀劉國芳老師的五篇,就在這里隨手記下。讀過芳師的文,沒見過芳師其人,在論壇上讀過攻去他的文,說他每篇作品都同個套格,等等。這五篇當中,讀《風鈴》《黑蝴蝶》篇名和開篇,你幾乎就知道結尾,但是你還想讀下去,是作者的語言氛圍。就好像村口大榕樹下圍著一堆人,你湊近一聽,是有人在講古老的《天仙配》,你本不屑聽,但講故事的人嗓音磁性,講的方式也別致,于是你就好奇地停了下來。聽完后說不上多么開心,至少不會失望。這兩篇小說,我讀后就是這種心情。不喜歡他的《誘惑》,太牽強附會了。讀《一生》,我能確定他是寫過詩歌的人。這篇小說原本就是散文詩。我個人更喜歡他的《角色》。這篇小說里具備了我所理解并要求小小說所俱備的鳳頭豬肚豹尾。
5,我個人覺得,小小說的迷人之處,就在于你讀它的時間越久,你越覺得自己愚蠢。它就像一本《紅樓夢》,開始讀時,你以為你是林黛玉或者薛寶釵,再讀,你就覺得自己離史湘云妙玉更近,更讀就就覺得還不如晴雯和襲人,再讀,再再讀,你也只覺得自己只配當焦大了……
6,于德北的《祝福》和劉國芳的《風鈴》,幾乎是同一個意思同一個內容,都是通過孩子喜歡的道具來讓中年男女重組家庭,結尾也是余音裊裊回味無窮。把這兩個名家的兩篇作品放在一起比,如同環肥燕瘦,還真分不出高低,就都成經典了。這就叫作家的個性,或文字風格。寫作者,形成自己的獨特文字風格,尤為重要。
7,端起杯子喝茶時,又看了看自己的手。這手,因為今年自己任性到不愿再當保姆,從正月初四解下圍裙,很少洗涮鍋瓢盆到現在,短短的十天內,凍紅的,裂開的傷痕,都己痊愈。這手還透出了白晰的光澤,指甲也修得很齊整,涂上指甲油后,就是一雙很女性的手了。一想到這里,忍不住搓了搓手記下得意的小心情……飄,你終于知道心疼自己了。
8,天冷。不愿隨昊兒回鄉下。一個人去附近餐廳覓吃的。在小區路口競然看她。身為美女,據說在權力的扶持下,才從工人躍到主要領導崗位的。關于她的緋聞,因為權力的醒目,傳遍小城。公事見過正襟危坐侃侃而談的她,我這還是第一次遇到生活中的她。據說權力調走后,她就主動跟丈夫離婚了。現在陪在她身邊的,是一個中等身材,膚色白凈,比她矮的中年男人。兩人在我前面,進入我想進的餐度,從兩人對面而坐商量點菜時,她笑得像子孩子似的歡快表情,可以確定兩人是情侶。離去時,從男的幫他拎包幫他拉門的動作看來,她是遇到了真愛。她孩子似的快樂表情,也是證明。在祝她幸福的同時,越發堅信,人生苦短,必須找到那個懂的人,在一起終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