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在大巴車上,差一點睡著,困得不行,回顧工作。今天在學校一共上了兩節課,上午一節,下午一節。
第三單元是綜合性學習的單元,為了講明白朝代的更迭與漢字演變的關系,我搜索視頻,找到了經典詠流傳中的朝代歌,講到大概10分鐘的左右的時候,放了這個歌曲,孩子們非常喜歡,聽的時候也激情滿滿想跟著唱,然后就很順利過渡到漢字出現的朝代。
下午又講了甲骨文,金文,小篆,隸書,楷書,它們出現的年代,以及它們各自的特點。
甲骨文,出現在商周時期,刻在龜甲或者獸骨上的文字,線條纖細。? ? ? ? ? 金文,出現在商周時期,刻在銅器表面,條紋比較粗。? ? ? ? ? ? ? ? ? ? ? ? ? ? ? 小篆,最早統一的文字,出現在秦朝代,象形意思不明顯,線條圓轉。? ? ? 隸書,魏晉時期,線條以直線,方線為準。? ? ? ? ? ? ? ? ? ? ? ? ? ? ? ? ? ? ? ? ? ? ? 楷書,晉,線條方正,規矩。
針對這節課,我備課還是比較充分的,因此,孩子們學習漢字的積極性還比較高,覺得我們中國的漢字還是挺有意思的,挺好玩。
還有一個學習寫研究報告,下周在繼續講。
當老師的,總希望自己班能考出一個好成績,工作過程中,改不完的作業,講了多少遍都不會的學生,總有那么多覺得自己不可能完成的事情和任務。
那就找找初心,回歸講課本身,提前5分鐘到教室,上課前多過幾次課件,對課件熟悉,了然于心,講重難點的時候,提高音量,讓走神的孩子也能學到點東西,這大概就是最初的模樣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