認真對待每次選擇

明日上班,上班第一天正好是寒露。氣溫將驟降。

趁著十一最后一天,趁著商場還有活動,備點兒衣物吧。

這是起初的想法。到了五樓運動區(qū),想到了腳上這雙運動鞋,一直想換一雙。

其實買了沒有多長時間,大概三四個月前,不知怎的停留在李寧店鋪的門口。從來沒有體驗過他家的鞋,看上去價格不像其它品牌那樣的高。由于有之前花了重金只穿了一年就壞掉的經(jīng)歷,真心不想再買貴的。沒有過多的考慮,本著物美價廉的美好愿望,選了一雙感覺還不錯的、比較輕便柔軟的鞋。

兩個月前的一天,在站起的一瞬間,足底刺痛,忍著走了幾步痛感方消。再站起仍然如是。起初沒有在意,而直到現(xiàn)在,只是在不斷加重。

也許那雙鞋不是直接的關鍵因素,但從體驗來看,柔軟易彎曲的確顯得材質有限、保護性不夠,尤其是兩個月以來鞋越穿越松大,和以往運動鞋的感受太不一樣。

不知者不罪。但放在自己身上,不怪罪不等于不遭罪。運動鞋大有講究,并不是五花八門的LOGO擺在一個樓層,就可以想當然的以為買哪個品牌都不過是鞋。

品牌的力量也不全是宣傳換來的,還有品質。運動鞋排名靠前的品牌,的確在品質上、用料上、保護技術研發(fā)方面,都有各自的獨到之處。所以,人們可能會評價,耐克的籃球鞋不錯,阿迪的足球鞋還行等等。

而對于傷病的筋膜,需要稍高而舒適的鞋跟、能減震而又支撐足弓。我首選是NB的鞋。但在服務員略帶評估而不緊不慢的服務中,不痛不癢的比對挑選了幾雙,沒有中意的,舒適度、包裹度都沒有預期中的讓人有想買的沖動感。鞋底很硬,也許是另一種專業(yè)的內涵吧。但無論怎樣,不適合傷員的情況。

耐克的一位顯得精力充沛、積極主動的服務生讓人印象深刻,選了兩款認為滿足所有那些需求的運動鞋,感覺都還可以。全部拿下~

雖然買鞋對我來說實在不是什么重要的事情,既不專業(yè),又不時尚,也不圖享受,僅是實用,但它依然是一件需要用心去做的一項選擇。所有的選擇,都加之于自身,好是自得,壞亦自受。

所以,你看,半年內買了兩次鞋,經(jīng)受一次傷病,態(tài)度就重視了,認知就提升了。任何的產(chǎn)品都要比對特性,沒有十全十美的,但有品質優(yōu)劣的,尤其要選擇匹配需求的適合的特性。

如果要總結運動鞋的層次,我分為四種:容納,助力,包裹,保護。

是鞋就要具備容納的特性,這是基礎。

僅僅容納還不夠,鞋底要舒適要支撐,要能助力運動的需要。

滿足這兩個層次的鞋,是如此的多。如何選擇?對于運動鞋來說,對腳的不同角度的包裹性很重要。為運動而生,就要為運動而想。

包裹是保護的初級層次。更高級的是防止或降低運動中的傷害。尤其對于專業(yè)運動員,保護性是第一位的。而近幾年馬拉松舉辦的有組織有規(guī)模,全社會也時興而重視運動,很難再用是不是專業(yè)運動員來區(qū)分需求,實際上不少非專業(yè)人士也難免受到運動傷害。誰的保護技術更科學、更有效,就是很好的賣點特性。

選擇是那么重要的、比努力更高的維度,怎能不圍繞需求和目標,做好思考和比對!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lián)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fā)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fā)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