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財方式有很多種,買房其實也算一種,更多的是股票、基金、黃金、買匯等等,最常見的是定期理財。
剛收到某銀行發來的一條消息,說是59天理財產品,近一年表現最好是4%的收益,嗯,隨手刪除,然后默默的看了上一條其它銀行發的,195天,5.09%的收益保底。
鬧啥呢,姐都沒瞧上。
長時間的理財產品的購買,讓我對市面上理財產品也有些自己的分辨,從小白到沒那么白也確實有些年頭了。
小時候,家里對于錢把控的很嚴,買個豆腐皮花1毛錢,身上也是沒有的,這樣的環境讓我對用錢自由的渴望來的特別早。大概是在初中,學校門口有個農村合作信用社的銀行,早上媽媽會給1-1.5元買油餅吃,我都會省出幾毛攢著,到10塊錢的時候終于可以去銀行開個戶了,就是那個時候開始,我有了一個小紅本,開始有了存款,那高興勁是大了以后沒有的。那會每年大概要定近300元的課外雜志,我媽不讓訂的書,我就寫上,自己拿存款補差價。這是最早的財務自由給我帶來的好處。一直到大學畢業后的很窘迫的一段日子,我都是靠著長久以來省下來的存款渡過,就好像早知道我自己會有這么一天。只是那時候,我對理財的概念只是存,真正接觸的理財產品其實是從知道媽媽買基金開始。
我媽從什么時候開始買基金,我不記得了,但是影響了我對理財的概念。大學剛畢業的時候一個月1500塊錢工資,除去每月的正常開銷,我大概能省出300塊,嗯,我拿去做了基金定投,對行情沒有任何預估的能力,只能是知道我媽買了什么,我就定投哪個,現在想來,真的好原始,好跟風。
但是我買進去,卻不知道什么時候出來,這個很尷尬,所以那會很多混合股票類的基金后來有經歷不太好的時候,我不知道如何是好。大概從那時候開始,我知道這樣的理財不太適合我,恰恰也是那個時候,定期的高收益理財產品開始盛行,就很適合我這樣的沒腦子,不太懂又好像懂點,有一點點存款,不想承受太大的虧損,卻希望閑錢能發揮一點作用的人。
除去基金那些風險較高的產品不算,單看本息固定的理財產品,我買過余額寶、理財通、陸金所、百度理財,還有恒大金服。自己寫出來也嚇一跳,兜兜轉轉,好像也沒考慮過其它背景的,即使市面上有P2P的更高,也沒有離開過這幾個。以下的比較也會圍繞這幾樣展開。
先來掃個盲,以1000塊錢投資收益為例,收益率在5%左右,投資28天,收益多少錢呢?
1000*5%/365天*28天=3.835元
買理財產品如果是追求長期收益,背景一定是首要看的。
余額寶依托淘寶和支付寶的背景背書,當時確實也旋起了一波理財熱潮,比銀行利息高,還可以直接支付商品金額,確實膩害了我的便便,對于購物的人來說,資金的方便支出,順便還能拿到高額利息,確實是一舉兩得,依稀記得余額寶那會均息能到8%吧。
支付寶里還有個娛樂寶,大致是配合電影宣傳眾籌的一個理財方式,市場不太好的時候,它還有6%的年收益,不過缺點是300一次,基礎金額不夠,收益也高不到哪去。
理財通像余額寶一樣,依托微信的大基數,剛推出的時候也火到不行,尤其是在余額寶的收益已經低下去的時機,不過高收益堅持的沒有余額寶久,但是從背景來說,也是有保障的。
百度理財顧名思義,是百度的背景,理財的內容和余額寶,理財通來說沒有什么區別,最開始推出的時候有過接觸,后來移情別戀,再也沒碰過。
陸金所是平安的背景,我都不太記得是怎么知道這個產品的了,剛出的時候各種政策,投資越久,收益越高,還有個產品叫節節高升,收益率10%,大概意思是投資365天,每個月的收益再復投,但這里存在個問題,資金的走向不清楚,所以后來的收益和預期收益對不上,后來就棄投轉讓了。
偶然的機會知道恒大金服,一開始并不知道是什么背景,新人收益10%,當時猶豫了很久要不要轉,還問了財經大學畢業的小妹,她告訴我有馬爸爸的背書,她師兄在里面工作,靠譜。我就果斷的進入了這個理財產品,還拉了我家王姐入坑。
這樣的理財產品都有一個共性,先用高收益圈人,養成用戶習慣,差不多的時間和目的達成后,會迅速下調收益;當投資的量隨著收益下降而減少,會推出限時相對收益較高的產品來拉升資金回流率。所以若你手上有錢,不急的話,可以了解清楚后找到你覺得合適的收益率再下手,總之就是等等。
當到一定規模,收益率一定會降,但只要降到平均水平相對高一點的理財產品都很有優勢,因為市場是這樣的,等的時候可以先放一個活期里賺點小收益,再選擇。
我自己經常坑自己,因為贖回時間是當天15點前是T+1的工作日,我經常贖回到余額后,就周末,提現要等,投資也要等;所以不論你贖回或是贖回再購買,算好時間和周期。
關心完背景,接下來應該關心的是收益率和如何選擇吧。
選擇還是要看自己目的和錢的閑置時間而定,比如說我,最初的想法是賺個旅游的錢,所以投資的周期和收益都以這個目的為出發點。進入恒大是從5000元開始的,28天,10%的新人投資,用了20元的券,收獲了不到100元的收益。慢慢的,180天,8%;365天,9%;收益率下降后,365天,6.8%;所有購買的周期會錯開,基本做到每月有收益到賬;到今天我自己的情況衡量過后,介于沒有收入,我不能把我的周轉資金放在一個理財產品上很長時間,尤其是錢并不多,所以對于目前的我來說,時間短,收益相對高是首選。所以只投靈活投資,隨投隨取的5%左右的理財產品,基本高過我親測過的其它產品0.5-1%的收益率。
作為愛屁屁定期理財的新人,推薦恒大的新人收益,之前最高的時候有12.8%,現在估計是資本相對儲備足了,但也有10%的收益率,因為我不是新人,我看不到額度,但應該這樣的收益不是想投多少錢都可以,自己可以注冊了了解一下。
銀行的理財產品買過工商銀行和農業銀行的短期理財,買過華潤銀行的新人專享,后來還是決定把自己所有的錢放在恒大金服的活期理財。收益率一定低過定期某個期限的產品,但是對我來說,現在要的是靈活存取,收益率相對來說比較高,資金的安全度強,綜合過自己的需求后做出了這樣的選擇。
總之就一句話,錢多做組合(基金+黃金+定期理財),錢少做選擇(根據實際情況選擇合適的產品)——安全感低的人,把雞蛋分籃裝;心大的人就集中攻破一個。
其它機構的理財產品我沒有過實際購買,我不清楚,所以也說不出什么負責的比較。但理財這件事,確實讓我實現了財務自由,雖做不到買車買房,但隨心去自己想去的小地方,這件事是真的幫了很大的忙。
一直有很多朋友問我說,為什么你不上班還有點瀟灑的樣紙?這個是我最大的秘密,一直想以這樣的文回答大多數朋友對我的疑惑,也推薦過我認為好的方式給我的朋友,也想用這樣的方式讓自己理清曾經用過產品的利益點,然后幫助自己更好的布局未來的理財網。
最健康的理財是讓錢如水流動起來---有收入的來源,有利益的滾動,有花銷的支出。
總之,理財這件事,會讓你更熱愛生活。
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