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月8日
2018年1月8日,我讀完了今年的第一本書,《斷舍離》,希望自己能有一個更好的開始。
第一遍讀,感覺作者的很多觀念其實自己曾經都有過,但僅僅是有過而已,卻好像從來沒有將其賦予過明確的概念或者行動。就好像是能感覺身上某一處奇癢無比,但是就是不知道到底是哪里癢,就像是感統失常。但是作者卻能夠用精準的語言將其形象的描繪出來,讓我感覺氣血通暢,神清氣爽。
在這里,跟大家分享兩句書中令我感觸最深的句子吧。
在丟不掉的物品的背后,經常隱藏著我們自己的弱點或自卑。忍不住去買流行服飾的人,其實是希望有人稱贊自己美麗;搜集廚房用品或是餐具的人,其實是擔心沒辦法把飯菜做好,所以才依賴更好的工具;囤積了許多書的人,其實想掩飾自己在知識上的貧乏。
每個人都要在“自己軸”穩固確立之后,在開始為對方著想。而且必須依照這樣的順序,人際關系才能順利運作。
第一遍讀完,自己能感覺到在大腦中還是有一些自己的感受,但是感覺還不能夠將其用有序的語言來描述出來,所以我決定讀第二遍。
今天早上起來的時候,決定今天一定要讀完這本書,結果到了晚上11點鐘,成功完成自己的小目標。
但是今天讀書的過程中,自己精神狀態不太好,好像不是很清醒,還有就是在看書的過程中總是會去看手機,有的時候是因為有微信,導致思路總是被打斷,再重新回來看的時候總是會忘記剛才看的是什么意思了,然后就會返回前一頁重新去讀,這樣的中斷大概應該在二三十次。所以導致僅僅只有135頁的書,我前后斷斷續續看了快5個小時。
反思,反思,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