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事洞明皆學問,人情練達即文章。
自我提問:今天有什么事情沒處理好?當時是怎么想的?下次遇到類似的情況如何改進?
事件一:今天下午上班,忘記把書帶去了(在社區衛生服務中心,下午基本上沒有病人,可以自帶課本去看的)。
原因:當時午睡起床,前一秒還提醒自己出門要帶書,上個廁所出來就忘記了。最主要還是太過自信,不得不服大腦超載的時候真的是會忘記事情。
改進:出門前,過一遍簡便清單,就像手機、錢包、鑰匙、公交卡的口訣那樣,在加上一條,還有沒有忘了什么,待會需要用到什么東西。利用清單的方式,避免無能之錯。
事件二:今晚劉總在安排給我寫XX項目策劃時,我原本是想反饋我對這次工作安排的理解,但是等我理清思路的時候劉總已經走了。
原因:當時我是這樣想的,覺得劉總應該沒有回去那么快,先把思路想清楚了再跟他匯報,以為自己以為的就是自己以為的。
改進:下次遇到類似情況先溝通,詢問對方能否先等等,不要把應該當成肯定。
事件三:今天思考了一個問題卻不深入。問題是“為什么快遞員和外賣送餐員大多數都是男的?”,當時腦袋閃出這個問題的原因是“目前我只見過一個快遞姐,幾乎都是快遞哥。”
為什么對這個問題回答不夠深入?
原因:1.剛開始我是這樣想的:我對這個問題其實根本就沒有答案,因為對這方面根本就沒什么了解,連一個基本假設都給不出 (ー`′ー)。2.后來我想到了一個假設,難道是快遞公司基本上只招男員工嗎?因為送快遞是個體力活?女性不適合?
改進:先把這個問題記錄下來,以后在閱讀過程中遇到相關的內容,再進行對比分析。
今日收獲
一、今天聽了成甲老師說的《一分鐘經理人》,印象最深刻的就是一分鐘表揚和一分鐘更正。跟我之前一直相信的“擺事實,講道理”的觀念很相似。表揚方面,講出別人做得好的具體內容。
一定要具體,為什么你覺得這個地方好,給出具體的理由支撐你的觀點,其實也是批判性思維的一個思想方法,嘿嘿(這也是聽成甲老師說的《學會提問》中學來的套路)。
停頓幾秒讓對方心爽一會,然后說出他做的好的地方給大家帶來什么樣的正面影響,最后激勵對方下次可以做到怎樣更好的程度(這里也盡量具體出什么樣才算更好)。
二、今天上級領導到社區檢查,其中一項工作內容是:根據社區員工民主投票選舉結果,將蔣醫生提升為副院長的調查工作。作為一個實習生,領導把我拉去問話,大概就類似于發展黨員時的群眾調查,問了蔣醫生的一些基本情況,以及我對其有什么樣的評價。
我的收獲是,思考了這樣一個問題,“如何公正、客觀、具體地評價一個人”?這也是涉及到批判性思維的內容,需要具體的信息做為理由支撐你評價的觀點,才能算得上是客觀地評價。
而在評價的內容方面,我主要從做人、做事、做學問三個方面去著手,也許這三方面不一定能涵蓋一個人的所以方面,但目前是比較適合我的方式。
三、關于對標標準的制定內容已經有頭緒了,正在完善。
最后,繼續向成甲老師學習,跟比自己優秀的人在一起,更容易進步。